1、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查字典,看注释,读准每个字的的音,掌握重点词语。(2)探究几个难句的含义,把握文章内容。(3)体会课文中出色的肖像描写,学习从肖像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作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网络、书籍、影视等各种资源收集资料、整理资料,以便进一步了解人物。让学生学会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2)通过上网查资料,利用网络课件学习,提高学生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3)通过对课文中疑难问题的探究,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课文中出色的肖像描写。(4)通过人物速写练习,学习塑造人物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2、通过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提高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对贝多芬的热爱。(2)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形成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对贝多芬的形象有一个整体了解。2、揣摩语言,理解贝多芬的精神世界。教学难点:揣摩语言,理解贝多芬的精神世界。【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觉得,对于一位画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眼睛因为要用眼睛来观察世界、调配色彩;对于一位歌唱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嗓子因为要用嗓子唱出美妙的歌曲;那么,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耳朵因为要用耳朵来聆听音乐、谱写乐曲
3、。可是,有这样一位音乐家,在他最需要听力的时候,失去了它。让我们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看一下耳聋后的他是如何面对生活,如何面对自己的事业的?二、知识链接1、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被称为“乐圣”。出身于德国波恩的音乐世家,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后,音乐上取得了更伟大的成就。他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八岁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他仍然创作了大量堪称绝唱的优秀作品,如:九部交响曲(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著名)歌曲费黛里奥,歌剧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五部(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小提琴协奏
4、曲一部,弦乐四重奏十六部,小提琴奏鸣曲十部,弥撒曲两部等。2、何为,原名何敬业,1922年生于浙江定海,历任报纸记者、刊物编辑和电影文学编辑,193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写过诗歌、小说和散文,1956年后主要从事散文的创作,著有第二次考试织锦集临窗集等散文集。三、整体感知1、注音:门槛( )怜惜( ) 深邃( ) 下颏( )女佣( ) 踌躇( )磐石( )2、解释词语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踌躇:犹豫巴望:指望磐石:厚而大的石头惹人注目:显眼,引人注意3、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本文的记叙线索是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4、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期间写了哪几件事?记叙的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
5、工作室;客人和贝多芬会面、交谈;贝多芬回忆自已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景。5、以女佣的口吻概括那天发生的事,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四、合作探究1、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说说其间写了哪几件事。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开始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2、用几句话概括一下作者笔下的贝多芬的形象。贝多芬的形象: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同学们可以各抒已见,既可以结合贝多芬的情况来谈,也可以结
6、合自己的人生经验来谈。3、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比喻。贝多芬的意思是说,一般人都以为他很可怕,很难接近,而客人竟然来拜访他,女佣也未经他的允许就让客人进门,他对他们的做法感到吃惊。4、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这需要联系贝多芬耳聋后的心理来分析。一方面,耳聋给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常常被人误解,他的社会交往受到极大的约束,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另一方面,耳聋后的贝多芬远离人世的喧嚣和纷争,获得了心灵的纯净和安宁,就心灵的纯净而言,社会中的人不如树好。5、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7、。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作是倒落的火山,熔岩指他的创作激情。他的意思是说,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旺盛之时,遭到耳聋的打击,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巴望表现他与不幸命运做斗争的决心。6、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指的是什么?永恒指作为心灵载体的音乐艺术。这句话是说,贝多芬虽然因为耳聋,与人的交流和沟通发生困难,但是这种局限又使他超越形体和言辞,直接感知人的心灵世界,进而领悟音乐的真谛。音乐成为他忠实的朋友,抚慰他的心灵,并传达他的心声,朋友会离去,会误解他,但是音乐不会,音乐永远陪伴他。7、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
8、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贝多芬以他整个的生命和热情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在贝多芬的笔下和心里,已经成为生命的象征,而乐队只能奏出有声的音符,却不能完美传达心灵的律动和生命的节奏,即贝多芬心里的音乐。五、品读赏析不同视角塑造人物形象1、女佣眼中的贝多芬本文所写的内容并不复杂,但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通过不同的视角来塑造人物形象。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女佣眼中的贝多芬。书中哪些语句谈到贝多芬的哪些情况?需要孤独和安静,生活基本能独立自理,不拘小节。2、客人眼中的贝多芬作为初次拜访的客人,贝多芬的外貌会首先映入客人眼帘。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客人眼中贝多芬的形象。请找出对贝多芬外貌描写的语
9、句。我们特别来看看这一段对贝多芬外貌的描写。这一段描写抓住了最能反映贝多芬个性的外貌特征重笔刻画,以形传神;外貌描写还加上提示性格特点的语言;进行外貌描写时使用修辞,如比喻、夸张,以其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3、外貌描写的实战演练学习了课本提供的范例,让我们来一次实战演练。其实可以不止是班上的同学,在座各位,包括我们听课的老师,都可以成为我们描写的对象,看同学们能否做到以形传神。请几位同学来念念他们所作的人物描写。4、贝多芬自己的言行外貌只是对一个人外在形象客观的描绘,要窥见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最好是通过他自己的言行来展现。请同学们找出对贝多芬自己的言行描写的句子。来看看,透过这些描写,我们看到怎样
10、的贝多芬?六、总结:文章按照访问的顺序,首先从女佣-贝多芬日常生活见证人的角度,交代了贝多芬的基本生活状况和目前的精神状态。接着,以一个初次拜访贝多芬的陌生人的眼光,再现了贝多芬的形象。最后,作者让主人公自己开口,袒露他的内心世界,以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为中心,从外表逐步深入到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成功地表现出了贝多芬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这样既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不幸命运顽强抗争的伟大的贝多芬,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现实生活中平凡的贝多芬。今天我们要学习贝多芬那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顽强精神。因为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会有许多挫折与不幸等着我们去面对,我们只有以贝多芬那样顽强的精神才能战胜他们。七、作业
11、八、课后反思1、目标从繁到简,学生思路清晰。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导向性的作用,短短的四十分钟,如何利用才是最有效的?面面俱到反而会导致最终的面面不到,所以简洁、明确、集中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使学生从看似点滴中收获颇丰。所以,在本课时的设计上我只设定了一个主要目标:全面认识贝多芬。从而促使需要提炼学习的写作方法尽显其中。2、还课堂于学生,使他们乐在其中。越俎代庖是平日授课中容易出现的现象。在本课时的授课中,我注意避免老师的侃侃而谈,增加学生自己感悟的机会。给学生明确的思路:认识贝多芬的伟大与平凡,让他们与课文亲密接触,自感自悟,踊跃交流,在交流中对人物总结升华,全面认识,这样人物的描写方法也就跃然纸上。教师无须多言,学生感悟更深。3、分层作业,对症下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和层次,选择难度不同的作业。这样能使学生正视自己,寻找最有效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