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语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899073 上传时间:2025-01-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登上地球之巅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珠穆朗玛峰的有关知识 2、学习抓住特点进行生动的景物描写3、了解人类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 4、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5、激励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壮志豪情,培养敢于探险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章景色描写的作用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疏通文意,并搜集有关珠峰的知识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导入新课1、呈现有关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和 中国登山队登上珠峰的图片,并播放歌曲珠穆朗玛。 2、欣赏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座山峰所了解的情况以及看了图片后的感

2、受。 3、引读: 教师: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进入预定情境。整体感知一、 作者简介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1960年,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地了解了许多感人故事,本文就选自他的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二、 内容感知:1、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积累字词并初步感知课文。 2、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注音 峰巅 砭骨 崔巍 滞留 窒息 匍匐 释义 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3、履践;踩踏。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 养精蓄锐;养,休养。蓄,积蓄。养息精神,积蓄力量。 齐心协力;众人一心,共同努力。 勇往直前;勇敢的一直往前进。3、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1960年5月,)中国登山队员(从北坡攀援而上,)克服重重困难,终于登上了地球之巅4复述课文内容按时间顺序将文章内容切分为以下几个画面,学生续说画面,再现情境。可同时辅以播放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光盘和图片,加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效果。1海拔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四位登山队员轻装出发2岩壁陡滑,“第二台阶”挡住了去路3天渐黑,四人缓步前行4刘连满留下,他昏迷了5夜已黑,点点星光闪耀,三人辨认着路途6一次史无前例的无氧攀

4、登开始一名同学先读然后齐读背诵重点词语速读全文,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了解作者字词积累训练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问题探究1、登顶过程中作者着意描写了哪三大困难?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寒冷、黑夜和缺氧。这三者都构成对生命的极大威胁。作者在行文中处处表现这些困难对于队员的严峻考验。正是在这样的考验面前,才充分体现了队员们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2、三位队员最后的胜利是靠什么力量取得的?靠意志、毅力、团结合作和牺牲精神。是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结果,是集体主义精神的胜利。3、课文中有不少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一是尽力渲染自然环境的恶劣,烘托登山英雄敢于经受严峻考验的大无畏气概。 二

5、是不时用闲笔描写出珠峰的景色的美丽。使读者在阅读的紧张之余得到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获得美的享受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如:“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散。”“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都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等等。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4、本文选材详略得当,试简要概述文中详写了哪两个典型事件? 一是详写了四名英雄征服“第二台阶”的过程。二是详写了刘连满同志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 细读课文,独立完成,交流四人一组,研讨全班交流全面感知课文内容,

6、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体验赏析一:揣摩语言比较体味:1力求复活形象化的动词,在“活”的表演中直观呈现人物动作。如“他用双手插进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一“插”一“蹬”显示岩壁垂直、光滑之态,可见突击“第二台阶”的难度。2删减词句,对比效果:“他们穿着特制的镶有钢爪的高山靴也难踩稳”,如删掉“也”,效果怎样?(特制的高山靴在陡滑的山路前无能为力,“也”字有力地体现了登攀艰难的程度。“登上第二台阶的岩顶后,他们才发觉,由于体力减弱,他们攀登整个第二台阶,共花费了五个多小时”(如去掉“才”,不足以表现他们以全部精力凝聚于攀登,不足以体现时间是攀登艰难的有力证明。)“他们的安全,对于他来说是更大的幸福和

7、更大的胜利”删去“更”比较效果。(队友的安全、自己的生命,孰轻孰重,天平的指针偏向前者,“更”不正是为他人无私奉献自己精神的写照吗?)“他用双手插进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删掉“一寸一寸”,不能突出上升速度的缓慢。)“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为何不直接说“时间在过去”?(四肢愈来愈麻木,心脏因缺氧跳动愈加急促,这样的状况,一分一秒多么难熬!而此时的刘连满活着的愿望如此强烈,在分分秒秒中其内心经历了何等复杂的斗争!)3改换词句,参照原文,反复品味。如“而用在攀登这最后三米岩壁的时间,却长达三个小时”,将“三米”改为“几米”,“三个改为“几个”如何?(用确数而不用约数,确

8、切体现距离与时冈的强烈反差,表明这是一段特殊的行程。)二、充分发挥想象,仿照文中写景的语句,试着写几个表现夜色美的句子。分组讨论全班交流训练学生的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鉴赏水平体验拓展1、想一想,这些登山队员身上有哪些值得你去学习的地方?2、这四名登山队员中,你最佩服的是哪一位?根据课文内容谈谈自己佩服的理由.3、假如你当时遇到了象刘连满的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办呢?4、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学生自由发言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性格塑造课下作业假如你成功地登上珠穆朗玛峰,站在珠穆朗玛峰项上,你会有哪些话要说的呢?写一篇登山后的心得体会。 写作训练登山队整装出发跨越第二台阶刘连满舍己为人胜利登上珠峰登上地球

9、之巅团结合作,崇高奉献登上地球之巅同步练习一、 基础演练1、给加点的字注音峰巅( ) 砭骨( ) 崔巍( )滞留( ) 窒息( ) 匍匐( )( )2、解释下列词语砭骨;履践;崔巍;养精蓄锐;齐心协力;3、上课铃声响了,某位同学还慢吞吞地往教室走,进教室之后,依然不紧不慢地走到座位上,此时老师笑着对大家说:“同学真是一个听话的好学生,上次他在楼道里乱追乱窜,老师批语了他,你看他现在稳重多了,连打了上课铃,依旧沉得住气,都不快走两步。”教室里爆发出大声哄笑。读了这段文字,你认为老师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说?言外之意: 。你说的话: 。4、文学放飞与下列对联、诗文有关的中国古典文

10、学名著是: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二、阅读快车(一)精彩回放1、 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2、登顶过程中作者着意描写了哪三大困难?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3、这四名登山队员中,你最佩服的是哪一位?根据课文内容谈谈自己佩服的理由.(二)课外延伸黑辫子红绒鞋 时间会风化记忆,风化情感。在布满荆棘的人生之路上,我已经度过了最宝贵的年华。今天,当我步入了不惑之年时,我始终铭记着一位影响我人生轨迹的人.她就是我的姐姐,一位淳朴、平凡的山区妇女。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的故乡坐落在宁夏西海固地区一个山旮旯里。我们兄弟姐妹6人在那

11、块小天地里,从童年时代就见识了生活的艰辛。记得有一年冬天,终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祖母病倒了,医生诊断是晚期肺癌。父辈们悄悄地流泪了。年小的孩子们仿佛在同一天里都变得懂事了。我们用尽好言好语安慰奶奶,并且和大人们一道严守着病情的“秘密”。一天深夜,奶奶几次艰难地唠叨:“嘴里发苦啊!想吃点清口的东西!”父辈们个个囊中空空,只好分头去借。这时候的姐姐已经是16岁的少女,她留着两条又黑又长又粗的辫子,那是她从小就非常珍爱的。第二天一早,她背着家人偷偷地在磨坊里把辫子剪掉了,双手捧着它跑进了离村子几十里之遥的供销社土产收购站。 两条乌黑的辫子放进了称碎铜烂铁的秤盘里,她换回了两瓶罐头。可是姐姐的孝心终于没

12、能挽留住祖母的生命。 1975年初冬,我在辍学多年之后重新走进了中学课堂。然而,贫寒的家境使我无法住校上课,我只好顶着晨曦和夜幕在崎岖的山道上来回奔波。一天放学后,铺天盖地的雨雪封住了去路,但饥肠如鼓,我只好踩着泥泞往回赶。当跑进家门店,两只鞋里全是泥水,母亲急忙端下刚刚做完晚饭的铁锅,把我那双湿淋淋的布鞋放在灶膛里烘烤。第二天清早,鹅毛大雪仍在纷纷扬扬,当我端锅取鞋时,鞋已不复存在,只有化为灰烬的鞋子的模样。正在我难过流泪之时,即将要出嫁的姐姐拿出了她心爱的一双红条绒鞋让我穿上去上学。红色的条绒鞋在那白色的世界里分外耀眼。快要走进学校时,我突然意识到这红鞋即将给我带来“灾难性”的羞辱,为避免

13、同学们的讥笑,我将姐姐最喜欢的红条绒鞋埋在了雪地里,赤脚走进了教室。谁知放学后,我在茫茫雪海里双手不停地扒开厚厚的积雪,苦苦地寻觅,最终也未能找到。当我忐忑不安回到家中请求姐姐宽恕时,姐姐反倒平静地说:“人一辈子要丢失很多的东西。只要丢得值得,就不用伤心。”其实,这双鞋在姐姐眼里,犹如芭蕾舞演员珍惜的红舞鞋一样,平日里她自己也轻易不肯穿。 后来,我走出了大山,姐姐也由少女变成孩子的母亲。我们姐弟从此生活在两个不同的环境里。那两条乌黑的辫子和一双红绒鞋却一直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么多年来,当时的情形还常常在脑海里闪现。1、请找出作者概括姐姐形象的一句话写在下面,并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4、。2、回忆姐姐的两件事,以记叙为主,同时采用了描写的方法。前一件事侧重 描写;后一件事侧重 描写。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两件事的内容。(1)(2)4、文章的标题和文章的内容,为什么反复强调辫子的“黑” 和绒鞋的“红”?请选择正确的一项。( ) A来自作者真实的记忆。 B用鲜明色彩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突出姐姐的优秀品质。 C用鲜明的色彩,象征姐姐美好的形象。 D辫子本来就是黑的,绒鞋本来就是红的,这是写实的方法。 5、分析开头和结尾划线句子,联系文章的内容,说说是姐姐的什么思想品质使作者终身难忘?三、写作平台假如你成功地登上珠穆朗玛峰,站在珠穆朗玛峰项上,你会有哪些话要说的呢?写一篇登山后的感

15、受体会,不少于400字。参考答案一、基础演练1、din wi zh zh pf2、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履践;踩踏。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 养精蓄锐;养,休养。蓄,积蓄。养息精神,积蓄力量。 齐心协力;众人一心,共同努力。3、批评那位同学松懈拖沓,上课了不按时进教室。你说的话要体现出亲切平和,讲清事理,避免讽刺挖苦。4、聊斋志异 三国演义二、阅读快车(一)精彩回放1、1960年5月,中国登山队员从北坡攀援而上,克服重重困难,终于登上了地球之巅。2、寒冷、黑夜和缺氧。这三者都构成对生命的极大威胁。作者在行文中处处表现这些困难对于队员的严峻考验。正是在这样的考验面前,才充分体现了队员们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3、答案略。(二)课外延伸1我的姐姐,一位淳朴、平凡的山区妇女。提示了全文的中心。2行动,语言。3姐姐用心爱的黑辫子为奶奶换回两瓶罐头姐姐为我上学献出心爱的红绒鞋。4B5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三、写作平台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