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口技第一课时课 题20、口技第一课时课标要求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口技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民间表演技艺。2、了解作者及其我国古代笔记小说虞初新志。过程与方法3、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诵读文言文的能力。4、朗读课文,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理清课文的层次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教学重点积累文言
2、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诵读文言文的能力。教学难点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的用法。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多媒体白板、课件课堂小结与板书设计口 技林嗣环文章以时间先后分序,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以及表演前气氛。第二部分(第24段):写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听众的反应。第三部分(第5段):写表演结束时的情景。检查评价教研组 应备: 节,实备 节,超备 节。质量评价: 20 年 月 日教学主管20 年 月 日内 容 与 过 程教学环节与内容反思 补充一、导入新课,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师:先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剪辑:(投影播放“洛桑学艺”
3、视频剪辑)视频中那么多的声音是怎么来的?(明确:凭洛桑的一张嘴模仿出来的)知道这种技艺叫什么吗?(明确:口技)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口技,请看大屏幕:(投影关于口技的知识)(投影内容:杂技的一种。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它能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现代口技表演,演员不必隐身,改为借助扩音器发出各种声响,并且可以借助于动作、手势。)好,今天我们学习林嗣环的口技,去领略这美妙的艺术。(板书课题:口技)我们来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投影学习任务)1、知道口技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民间表演技艺。2、了解作者及其我国古代笔
4、记小说虞初新志。3、积累文言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培养诵读文言文的能力。4、朗读课文,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理清课文的层次思路。师:我相信大家只要努力,一定能够很顺利的完成目标。二、识记作者相关知识和虞初新志。师: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六年中进士,晚年住杭州,著有铁崖文集、秋声集。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 师:知道了作者和相关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三、清除障碍,朗读课文。(一)一
5、读课文,查找错误。1、出示可能读错的字和音,投影在大屏幕上:少(sho)顷 呓(y)语 叱(ch)中间(jin)曳(y)屋 许(h)许声 几(j)欲 犬吠(fi)齁(hu)声2、我们再来听范读,同学们要听清停顿和语气节奏。 (播放口技朗读MP3。)3、清理了读音障碍,倾听了停顿节奏,我们就来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来。 (学生齐声读课文。)(二)再读课文,摘除疑难。自学提示: 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因布置过预习作业,可直接考察掌握情况,特别注意以下词语)1、实词善: 擅长 遥: 远惊觉:惊醒 以为:认为齐作:一齐响起 走: 跑宴:即“大宴宾客”。 抚尺:艺人表演用的道具,也
6、叫“醒木”。其:代词,指妇人。 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是: 指示代词“这”。 妙: 形容同用作名词,指绝妙的声音。作作索索:指老鼠活动的声音。 舒: 动词,伸展,松弛意为“放松”。间: 动词,掺杂,夹杂。 崩倒: 房屋倒塌。句首承前省略主语“众人”。曳屋: 指拉塌燃烧着的房屋。 一端:指一种(声音)。名:名词用作动词,译为“说出”。 是:指示代词,这时。2、虚词介词,在。 【少】 副词,表程度,意为“稍微”。【绝】副词,表程度。译为“极”、“最”。 【而】 连词,表并列,译作“并”。【既而】 表时间,不久。而:作时间副词的词尾。 【但】只。【亦】 也。 【微】 隐约。 【毕】 都。 【而已】
7、 罢了。【会】 适逢,正赶上。 【力拉】 拟声词,劈里啪啦。 【许许】象声词。(三)三读课文,明确大意。自学提示:朗读课文,领会课文内容和情趣味。1、用一句话概述课文主要情节。2、理清文章思路层次。明确:1、本文描写了京城口技艺人摹拟一家人由梦而醒、由醒复睡,火起慌乱的情形,叹赏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意对即可)2、文章思路。文章以时间先后分序,可分三部分: (板书)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以及表演前气氛。第二部分(第24段):写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听众的反应。第三部分(第5段):写表演结束时的情景。(四)四读课文,感受妙文妙技。师:好,没有了字词障碍,明确了文章大意,我们再读读课文,感受作者的妙文和表演者的妙技。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四、总结作业设计作业要求书写要工整,朗读要读准字音,把稳节奏,读出感情。A: 1、识记重点字词。 2、背诵课文。B: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总结本文中出现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文言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