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列夫.托尔斯泰教学目标1、 品析语言,学习课文运用夸张和比喻描写形貌的手法;2、 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的细致的刻画,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3、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4、感悟人物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从中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教学重点1、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教学难点1、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课时安排一课时主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1、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传记
2、三作家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一、整体感知课文:1、作者主要通过对托尔斯泰外表当中什么器官的描写,揭示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通过对托尔斯泰眼睛的细致刻画,揭示了他深邃而卓越的内心世界:一方面,他长相平庸, 是俄罗斯普通大众的一员,另一方面,长相的平庸更反衬出他思想深邃,对农民充满同情和博爱,对社会的黑暗看得异常清晰,他的作品,深刻地揭露出俄罗斯 农奴制度的丑恶,对教会和国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但他反对暴力革命
3、,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要从宗教和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这又使他的思想充满着矛盾。作者正是通过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写出了他灵魂的高贵。2、如果要把文章分为两个部分,你认为应该怎样划分?15段,刻画托尔斯泰平庸的外貌特征。69段,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我的问题: 二、学生生成的问题:三、教师设计的问题:1、 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 比喻、夸张、排比 的修辞手法。 例如: 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目光的描写,形容它“ 这道目光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而且
4、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和联想。 、 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胡子、眉毛、须发、皮肤是怎样描绘的?(可在原文中勾出)2、重点理解文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并进行分析。 例如: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引用的高尔基的这句夸张的话作结,干脆有力,含蓄隽永,很好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指托尔斯泰敏锐和准确的观察力,可以将世间万事万物都收进自己的脑海,并通过自己的作品,将之准确地表现出来,而且在作品中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社会的黑暗和
5、腐朽,饱含着对农民的同情。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作为十九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顶峰的代表,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了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贫困的原因等,务必给予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他的作品引起了沙皇政府的惶恐。 3、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与同学讨论: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结合对托尔斯泰生平的了解来回答)因为像托尔斯泰这样的伟人,已经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全人类和整个世界,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情感,没有安逸和舒适,也就没有“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另外,正是由于目光敏锐、犀利,看事情太深刻透彻,他才对所处的社会充满了失望,从而缺少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4、学了本文,你认为写作人物肖像的时候,应当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写人物应当抓住人物特征,尤其是外貌特征中的眼睛来写。要通过外貌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修改教后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