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岳阳楼记课 题岳阳楼记课型精读课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 学 设 计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研讨课文:1、朗诵全文。2、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讨论并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3、提问: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
2、”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讨论并归纳: 4、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5、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6、朗读第3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7、朗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8、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3、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9、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讨论并归纳:内涵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0、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11、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讨论并归纳:“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借代)12、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现箴之意。13、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 乐者,民亦乐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全文的主旨。板书设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