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语文上册 论语教案资料整理 人教新课标版孔子在本文中也提出了许多的学习秘诀,请大家细读课文。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文言的韵味。读准了节奏,文言文就读懂了一大半。大家可以四人为一小组互读互评,将不太理解的字词找出,抄写到你的“难句理解”类读书卡上,然后小组讨论。读书时看谁摇头晃脑摇得好。师:有没有小组解答不了的问题提出全班讨论?生:前七则比较好懂,第八则的含义我们这一组不太明确。师:哪一组的同学来帮他们解决?最好能“授之以渔”。生: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毅,因为他肩负着伟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理解这一句话并不难。这一则
2、中有一个关键词“弘毅”,可用换字办法来解释,即“刚毅”“强毅”;有的可用加字办法来解释,如“任(任务)重(重大)而道(路程)远(遥远)。师:请大家在理解了句意的基础上齐读这一则,读准节奏。(生齐读第八则。)(点评:通过理解文意读准节奏,行之有效。在读中做“难句理解”读书卡,学生之间互问互答,并由学生自己交流解难方法。时时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3.师:会总结的人一定是会学习的人,由“学会”走向“会学”,好。文言文的理解其实还可采取“会意”的方法,读懂大意即可。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这一则中还有两个词语被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是哪两个?生: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师:像这类成语在
3、论语中还有很多。除了这两个,你还知道哪些呢?生:温故知新、见贤思齐。生:学而不厌、循序渐进。师:看来你的阅读面很广。有的同学已将这些成语写在了读书卡上。论语中的成语非常丰富,大家下课之后可设置一个“论语与成语”专题进行摘抄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其实除了成语,还有许多的格言警句,至今脍炙人口。下面请就你最喜欢的几则当堂背诵。看谁背得最多最快。要求背出文言文的韵味来。(点评:成语是古今汉语的桥梁。通过对成语的摘抄,既走进了文言文,又增强了现代语的积累。)4.(生背读)生:我最喜欢第一则。(生背诵“学而”章)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则呢?简要说明理由。生:所谓“学习”就是既要“学”(学道理)又要“习
4、”(练习、温习),告诉了我们学习方法。师:好比游泳,先学游泳知识,再下水实践。谈学习方法的还有哪几则呢?生:“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师:关于学习态度的呢?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师:我们回头再来看看关于孔子被那个七岁孩子拦路的故事,孔子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你联想到了文中的哪一句话呢?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生:我联想到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师:两位同学都读得有节奏、有韵味,看来是真正理解了。不错,这两句讲的都是随时随地要注意学习。那么由这一句话我们又可以联想到哪些成语呢?生:取
5、长补短。生:不耻下问。师:其他几则,是关于哪些方面的呢?有没有你喜欢的呢?生:关于思想品德修养。我喜欢“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师:由这一句你联想到了哪句古诗呢?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师:刚才所背诵的这些格言警句,相信对每位同学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人方面都有不少的启示。关于这些格言警句你打算如何摘抄呢?生:进行分类:学习态度类、学习方法类、思想品德修养类。(点评: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格言警句当堂背诵,背出韵味,既加深了对这些语句的理解,又培养了学习文言文的语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自然地得以实现。)第二课时四、读后思辨,读出个性化见解师:在上一节课的自由背诵中每个人的喜好各不相
6、同。因为每人的生活经历不同,阅读体验自然也不可能相同。读着你喜欢的语句,你是否读出了一份智慧,读出了一种个性呢?请大家再品读这些语句,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见解。(生再读、背课文。)生:我特别喜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为这句话道出了我的心声。从小爸爸妈妈就逼着我学钢琴,强迫我按照他们的意愿去做,我很苦恼。我真想把孔子的这句名言送给我的爸爸妈妈。师:你与孔子的思想发生了碰撞,产生了共鸣,回去后别忘了与父母交流。与作者进行对话,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这种学习方法值得每位同学借鉴。阅读就是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于这句话你还有不同看法吗?生:我不完全同意这位同学的观点。孔子的这句话要结合上下
7、文来理解。请注意文中一个“恕”字,本身包含了“相互体谅”之意。既是体谅,那么就要就事论事,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父母确实是为了你好,“己所不欲”,也可“施于人”。现在不理解,等长大以后你也许就会明白父母的苦心。师:相互体谅、换位思考就可搭起一座理解之桥。俗话说得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阅读就是要有自己的个性化见解。我在读第二则“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感慨颇深。今天读来也似谆谆教诲,如在耳畔,发人深思,耐人寻味。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生:古人很重视品德修养。曾子是每天多次自我反省,如果每天我们也能自我反省一次:今天的我是不是每件事都尽心尽力去做了呢?对朋友是
8、不是讲信用呢?老师讲的是不是都复习了呢?我相信这样便能使自己不断提高。师:正如竹每前进都要作一个小结一样。说到自省,论语书中多次谈到这个问题,孔子要求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现在我们的学习评价中不是特别重视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吗?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新的启示呢?生:读到这一句我联想到了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即讲信用。师:“忠”“信”是儒家文化道德条目中重要的两条,是立德之本。“忠”表现在尽心竭力去做事,“信”即对朋友讲信用。这“忠”“信”二字在当今时代仍需倡导。要诚实不欺,敢说真话,说话算数,这也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大家能从中读出如此多的感悟,这就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养料。(点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联系学生的自身实际及自我体验再来品读这些语句,进行思辨,就会“温故而知新”,读出更多个性化的理解来。这就是创造性阅读。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地展现。)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走近它、熟读它、背诵它。让它植根于我们的心灵,伴我们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