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法维护消费者权益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必须掌握消费者享有的合法权益的表现。2、掌握运用法律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3、提高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能力,做个成熟的消费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运用法律手段,通过各种法定的途径,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2、树立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3、增强理智,做个成熟的消费者。二、学习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教学难点: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三、教学方法教法:情景教学法、问题探究法、情感升华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四、教学过程【一
2、】播放歌曲雾里看花,欣赏音乐。【设计意图】:课前播放雾里看花歌曲,一方面可以通过音乐吸引学生注意力,缓解学生紧张情绪,为课堂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另一方面,选择的歌曲内容与辨别消费陷阱的课题内容切合,利于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本课内容的状态。【二】新课讲授 一、虚假销售案例:6刚发售,小王心痒难耐,也想买一部,小王就在淘宝里找到一家每部只卖3200元,而且是正品有现货,于是赶紧跟店主联系。当时淘宝上6最低价格在5000元左右,而卖家出价3200元还包税费和邮费,大大低于市场平均价。等小拍下商品后,商家也把手机寄给他了,可当他打开才发现,原来是个“山寨”版,市场上只要1000小王欲哭无泪.设问:请你们分
3、小组讨论猜想一下小王会如何做?并说明理由。同学们纷纷猜想小王的各种做法一组同学认为小王会算了,自认倒霉。因为网购的物品没有发票之类也找不到店,即使要告也不知到哪里告。一组同学认为小王会打电话去管理网店的部门去告。这样可能会讨回自己的钱,维护了权益,同时也让那家骗人的店关门。教学意图:直观的反映消费者所处的环境,激发探究兴趣,通过讨论分析出几种常见做法。提高学生的是非观。二、选择做法教师引导学生投票选择小王应该怎么做,结果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去“告”。三、何处去告维权途径探讨:每一小组告诉他一个方法,并做好解释第一组:协商和解:退货退款。但往往会遭店家拒绝。第二组:消协投诉:本地投诉电话是多少?如何
4、投诉?第三组:行政部门申诉或仲裁:想哪些行政部门申诉,工商、物价、质检等部门,当地的仲裁委员会在哪里?第四组:最有效,最权威的方法是:向人民法院起诉。抢答:除了以上方法,他还有什么办法维权?新闻媒体曝光、拨打12315投诉电话等。教学意图:运用知识问答和抢答两种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掌握维权的方法。四、猜想结果小王听了各位同学的建议,结果会怎样?生:小王的欠款退回来,那家网店也被关闭,店主收到相应的处罚。教学意图;明白只有运用正确的途径,才能真正维权。五、活学活用材料一: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本期节目胶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绍兴新
5、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成的胶囊,往往重金属铬超标。经检测,修正药业等9家药厂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材料二:一条语焉不详的微博,能量竟强大如斯。央视主播赵普10日发微博称:“来自调查记者短信:不要再吃老酸奶(固体形态)和果冻了。尤其是孩子,内幕很可怕,不细说。”短短数小时,十多万人转发,媒体人“朱朱文强”更进一步揭秘:“央视一哥们说,以后别吃果冻和酸奶,问为啥,他比喻说,哪天你扔了双破皮鞋,转眼就进你们肚子了”。尽管二人均已于当日晚删除微博,但民众对老酸奶和果冻已经产生信任危机,“以后再也不买这些东西吃了”的声音不绝于耳。思考:1、两则案例都侵犯了消费者的哪些权利?2、面对这些侵权行为,作为消费者应该如何做?3、请你说一说如何才能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五、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