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政府要依法行政,【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识记: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理解:依法治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2、 能力目标使学生在对实际问题的探讨中学会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内容,深刻感受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先进性和优越性。【教学重点】:依法治国的概念、基本要求、及意义;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本课内容,深刻感受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先进性和优越性。【教学方法】:三
2、疑三探【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阅读P43课本材料:法制建设巡礼。思考:(1)以上图片反映的主题是什么?它说明我国实施怎样的治国方略?(2)我国实施的治国基本方略对我们的社会生活有何影响?引出课题。一、设疑自探:学生结合标题和主题词先设疑:什么是依法治国?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 教师结合学生疑问适当补充,形成以下自探题:1什么是依法治国?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3坚持依法治国的意义是什么?4我国政府的性质?我们为什么需要政府?5为什么政府依法行政?二、解疑合探: 学生自学书本第四十五和四十六页,分工合作,分组展示,解决以上问题。一)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板书)教师介绍“人治”和“法治”的
3、区别,让学生感受“依法治国”的进步性和优越性。并提问:(1)什么是依法治国(板书)学生通过自学掌握以下内容:依法治国的含义、依法治国的主体、依法治国的“治”的含义、所依据的“法”是什么。回忆初二思想品德内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并出示A、今日说法-“孙志刚案”始末,请同学围绕着“违宪审查”这个中心,谈谈对这个事件的看法以及这个案件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B、阅读感悟- 阅读课本P48(我国宪法第四次修订内容)相关链接,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宪法的修订程序这么严格?为什么要做以上这样的修改?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宪法修正的内容体现了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现实性和可行性。(2)依法治国
4、的基本要求(板书)学生自学回答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含义。并通过选择,让学生理解“十六字”的要求。3) 依法治国的意义(板书)学生通过自学理解。承转:我们生活在法治的国家里,人人都要和各种政府部门打交道,政府机关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行政机关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的看法,影响人民群众对党的认识,也影响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二、政府依法行政教师提问:我国政府的性质?我们为什么需要政府?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学生看书P46-47(1)我国政府的性质?我国的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政府是为人民办事的机构。其工作宗旨和行为准则是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2)我们为什么需要政府?政府履行职责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具体举例说明(3)我们为什么需要政府依法行政?采用事例教学法,收集政府不依法行政和依法行政的案例:湖南嘉禾事件、温州“效能革命” 让学生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三、质疑再探:学完本节,你还有什么疑问请大胆提出,大家共同解决。小组进行评价。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公民应该怎么做呢?四、运用拓展:1、学生自编习题,分组展示。2、教师展示课堂练习。你认为怎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