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运用数字化实验探究二氧化锰催化双氧水的最佳条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89297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数字化实验探究二氧化锰催化双氧水的最佳条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运用数字化实验探究二氧化锰催化双氧水的最佳条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运用数字化实验探究二氧化锰催化双氧水的最佳条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化学教与学2022年第12期(下半月刊)化学教与学(http:/或http:/)化学教与学(http:/或http:/)一、问题的提出无论是人教版还是沪教版教材,都有二氧化锰催化双氧水制氧气的相关实验,已有许多相关研究。1,2从理论上说,该实验在常温下进行,无需加热;产物为水和氧气,非常环保,操作也很简单;可以利用分液漏斗调节反应速率,二氧化锰还可以重复使用,节省时间和原料,深受老师们的喜欢。教材上简单地用几句话描述了该实验:在试管中加入5 mL 过氧化氢(双氧水),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有氧气产生,可以用这一方法制取氧气。然而,在实际教学中

2、,用约3%的双氧水(医用),一是产生氧气的速度较慢,二是产生氧气的量较少,若要制取几瓶氧气,需要较多3%的双氧水才能完成;化学试剂商店出售的双氧水,一般都是30%,用来制取氧气,因为浓度较高,产生氧气的速度太快,不好控制实验过程,也不利于实验的开展。也就是说,用3%和30%的双氧水,都不是最理想的选择。除此之外,用来做催化剂的二氧化锰是一种粉末状的物质,直接和双氧水接触时,接触面积很大,使反应速率太快不便收集;最重要的是,用过之后不便回收,不仅造成了很大的浪费还污染了环境。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形成的是黑色悬浊液。作为一个演示实验,其科学性不仅仅要表现在对科学事实的验证,更重要的是要有利于学生从演

3、示实验的观察中获得明确的现象和结论。因此,科学地设计这个实验就显得非常重要。二、探究目的1.探究二氧化锰催化双氧水时的最佳负载方式;2.探究得到平稳氧气流所用双氧水的合适浓度。三、探究仪器及试剂朗威 DISLab8.0 数据采集器、氧气传感器、计算机、秒表、锥形瓶、导管、集气瓶(250 mL)、酒精灯、烧杯、三脚架、蒸发器、30%双氧水(后稀释成不同浓度)、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水。四、探究思路1.利用不同的载体负载二氧化锰进行实验,比较催化剂存在方式;2.利用不同浓度的双氧水进行实验,比较反应的速度。五、探究方案1.寻求二氧化锰的最佳载体粉末状的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接触导致反应剧烈,出现黑色

4、悬浮物随气流不断翻滚的现象,学生不易观察到气体从二氧化锰粉末表面析出,反应在催化剂表面进行这个现象;其次,粉末状的二氧化锰在和过氧化氢溶液接触过程中反应剧烈,放出的热量也多,在5 mL 10%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0.2 g的二氧化锰,放出来的热量可以使温度瞬间上升至五十多度。如果让学生动手操作,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实验结束之后,为了对比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是否改变,还需要将二氧化锰回收并干燥称量。通常情况下,一般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过滤、转移和烘干,这种回收方式的弊端是消耗时间长,在转移时,又有一部分二氧化锰粉末粘在滤纸上,无法完全转移到蒸发皿中,损失比较大;第二种方式,就是把反应后的混合液全

5、部转移到蒸发皿中进行蒸发,同样存在着耗时长和损失大的缺点。为了回避这些缺点,我们尝试了多种方案,见图1和图2:(1)过滤袋负载:将二氧化锰装在过滤袋中进行运用数字化实验探究二氧化锰催化双氧水的最佳条件严晓玲陈超(淮安市北京路中学江苏 淮安223001)摘要:本探究实验以沪教版教材九年级 化学 上册内容提供的双氧水制取氧气的文本材料为情境切入,对催化剂的最佳载体和过氧化氢的合适浓度进行最优化选择,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切实开展有很好的启示作用。关键词:最佳载体;合适浓度;实验教学文章编号:1008-0546(2022)12x-0079-02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doi:10.39

6、69/j.issn.1008-0546.2022.12x.019实验教学研究 实验教学研究 79化学教与学2022年第12期(下半月刊)化学教与学(http:/或http:/)化学教与学(http:/或http:/)实验;(2)橡皮泥负载:将二氧化锰负载在橡皮泥上,并搓成大小合适的“二氧化锰球”进行实验;(3)水泥球负载:将二氧化锰与适量的水泥混合,压成片状,待凝固后进行实验;(4)砖块负载:取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将砖块浸没其中1015 min后取出,对砖块进行充分灼烧,冷却并进行充分洗涤后用于实验。为了避免反应速度太快不便观察和记录数据,首先选择向浓度为3%的双氧水溶液中加入不同负载的二氧化

7、锰,记录催化剂在双氧水溶液中的实验现象:图1催化剂在不同负载物上图2二氧化锰在不同负载物上的催化效果(图1、图2均为从左至右:无二氧化锰、橡皮泥负载、过滤袋负载、水泥负载、砖块负载、无负载)记录实验的现象,见表1。实验表明,用砖块负载二氧化锰效果最好。负载方式无催化剂橡皮泥过滤袋水泥球砖块无负载实验现象试管壁上产生微量气泡橡皮泥不断膨胀、上升、部分二氧化锰从表面脱落过滤袋被产生的气体顶出,浮于溶液上方,反应断断续续部分二氧化锰从表面脱落,依然是黑色悬浊液双重催化效果,反应时间长,稳定,溶液澄清反应速度太快(不可控),液体非常浑浊表1二氧化锰在不同负载物上的催化效果2.寻求双氧水的最佳浓度选择不

8、同浓度的双氧水溶液,再利用砖块负载的二氧化锰进行一系列实验,见图3、图4,并用传感器(朗威牌氧气传感器)进行检测。首先检测到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20.9%。图3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图4某次实验收集到的氧气的浓度用不同浓度的双氧水分别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所得结果记录于表2和表3中。双氧水浓度5%10%15%平均收集时间(s)29.319.412.3氧气平均浓度89.6%91.8%93.2%表3排空气法收集250 mL氧气双氧水浓度5%10%15%平均收集时间(s)37.424.618.3氧气平均浓度92.0%93.6%94.1%表2排水法收集250 mL氧气六、数据分析1.本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

9、的体积分数为20.9%,这与传感器的精确度有关;本实验使用的是同一氧气传感器,属于系统误差,不影响整个实验的数据比较。2.通过表1可发现二氧化锰进行催化双氧水的最(下转第87页)实验教学研究 实验教学研究 80化学教与学2022年第12期(下半月刊)化学教与学(http:/或http:/)化学教与学(http:/或http:/)算造成影响。四、总结与展望本文利用电导率传感器围绕电解质的相关知识开展了系列定量实验:实验1夯实基础,以更加直观的视角加深学生对电解质相关概念的理解;实验2突破难点,通过具体的数值计算,验证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在稀释过程中保持恒定,培养学生的定量思维;实验3拓展探究,通

10、过学生意料之外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在实验设计上,秉承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推进,逐步深入,既适应学生的学习规律,又使学生的学科素养得以提升。笔者认为,利用电导率传感器还可以做出更多的探索:例如利用电导率传感器探究离子反应的条件,探究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探究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等。这些实验不仅仅适合教师科研,更适合走进课堂,走进学生,让学生手脑并用,体验探索的乐趣,体会与时俱进的实验手段下愈发迷人的化学。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11、,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3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选择性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 白涛.基于手持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电离平衡”教学研究 J.化学教育,2010(3):78-80.5 邓玉华,杜丽君.数字化实验在化学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维度的教学应用以弱电解质的教学为例 J.化学教育,2019(21):77-81.6 顾仲良.技术支持下多方位探究离子浓度的教学设计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为例 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2(2):11-1

12、4.7 印永嘉.物理化学简明教程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图3氢离子特殊的迁移方式佳负载方式;综合表2的收集时间和得到的氧气浓度,发现,双氧水浓度越大,反应速度越快。尤其是双氧水的浓度达到15%后,反应速度特别快,比较危险,故实验时,双氧水的浓度在10%比较合适;但即使浓度不同,最终收集的氧气的浓度差距并不是非常大。由于双氧水浓度不同,在反应过程中速度不同,以及反应产生的热量不同等错综复杂因素的影响,使得氧气中含水量不同。如果条件允许,下阶段我们将继续探究经干燥后氧气浓度的测定。3.同时,我们也意外地发现了,利用双氧水制氧气无论是向上排空气法,还是排水法收集,都无法得到100%的氧

13、气。七、解释及建议我们采用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砖块作为载体,价格比较便宜,贴近学生生活,实验的操作性强,对比也很明显;利用砖块的吸附性(多孔)来吸附高锰酸钾,再借助高锰酸钾加热分解产生的二氧化锰具有大的表面积,可有效地提高二氧化锰的催化效率,再加上砖块对于过氧化氢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负载后作为一种复合型催化剂,它的催化效果非常好;另外,砖块的质量较大,体积也较大,很容易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选择浓度为10%的双氧水进行实验,速度适中,反应平稳,节约了课堂的时间,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为开展学生分组实验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创造了便利条件。参考文献1 于以哲.关于用双氧水制氧气的探究 J.教学实践,2013(07):31-32.2 秦敏.基于教材文本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探索以 再探双氧水制氧气 为例 J.试题与研究,2019(09).(上接第80页)实验教学研究 实验教学研究 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