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备人 备课成员 备课时间 课型 新授上课时间 课题太空一日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语言。2、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学习与运用浏览的方式,快速提取文章的主要信息,并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思考与质疑。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的科学精神与探险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教学难点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手段教案、课本教法与学法快速浏览 引导 质疑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修改意见一、 了解历史,走进文本。同学们,在我国古代,人们时刻想着遨游太空,也因此产生了如“
2、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2003年10月15日,中国人实现了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这次载人太空飞行,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许多人都羡慕航天员成功的那一刻的荣耀,却不知道航天员背后的惊险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太空一日。二、 预习检测1、夯基达标,展示自我炽热(ch):温度极高,极热感情和情绪热烈。释然:疑虑消除耐人寻味:耐:禁得起;味:意味。寻味:探索体味。形容值得让人仔细体会,琢磨。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形容事物、事情原委很清晰,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俯瞰(kn):指俯视
3、,从高处往下看。本末倒置: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倒悬:意思是头向下、脚向上悬挂着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困境。常用在民意、军事、政治等方面重大变化上。遨游(o):远游,漫游。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屏息凝神:聚精会神,屏住呼吸。形容要干一件要紧的事情前专心致志,惟恐不能完成的神态。无虞:没有忧患,太平无事。2、 了解作者及其背景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他在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
4、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杨利伟也因此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课文写他自己在太空一日的亲身经历,既惊险又真切动人。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看看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重要信息,又能感知作者怎样的精神情操呢?三、 浏览课文,把握内容同学们,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易读好懂,浏览后即可把握主要内容,本文每个小节都有小标题,提示了本节的内容,可以根据小标题的提示,抓住每一节的重点。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1.快速浏览全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第一部分:起飞时的生死考验。我看到了什么第二部分:太空中的真实所见。神秘的敲击声第三部分:飞船上的声音探究
5、。归途如此惊心动魄第四部分:返回途中的惊险际遇。2.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点拨: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的。3.以“我感受到”的句式,表达阅读这篇文章后的感受。示例: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严谨的科学态度。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坚定的意志。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献身的精神。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对祖国、对人民、对战友、对亲人的无限深情。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对我国航天事业的热爱之情。 我感受到祖国的富强与伟大。 我感受到太空一日的紧张和惊险。四、理解意外情况,感受英雄形象1.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第一次意外:共振叠加,五脏六腑
6、似乎都要碎了(非常痛苦,以为要牺牲了,顽强忍受。)第二次意外: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倒着飞很难受,容易诱发空间运动病。(靠意志克服,眼睛闭着猛想,最终得以适应。)第三次意外:出现神秘的敲击声。(很紧张,边听边看,冷静观察。)第四次意外: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紧张、担心,通过观察判断应该没事。)第五次意外: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很大,折磨人。(让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感到紧张,重视这个过程。)2.通过杨利伟在遇到危险时候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优秀品质?点拨:我们可以看到杨利伟沉着、稳重、坚韧,一丝不苟,心理素质好,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五、 精读文章,把握情感(一)阅读课文第一部分,
7、然后探究1“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汽”,表达了怎样的内容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突出了火箭发射时温度极高,为下文写作者的紧张作铺垫。2“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明确:比喻,夸张。突出地表现了杨利伟的高度紧张。3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作者情感的变化:明确:紧张-放松-非常痛苦-难以承受-解脱痛苦-轻松和舒服-激动得说不出任何话来。4“意外出现了”,“意外”指什么?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意外”指: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读杨利伟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表达作用:引起下文,吸引读者注意。5“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中”的原因是什么?明确:由于
8、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杨利伟整个人一动不动,眼眼也不眨,大家都担心他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二)阅读课文第二部分,然后探究:1“飞船飞行的速度比较快,经过某省、某地乃至中国上空的时间都很短,每一次飞过后,我的内心都期待着下一次。”作者为什么期望着下一次?明确:作者热爱祖国,期望下一次能将祖国看得更清楚一些。2“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明确:心情:希望看到长城但没有看到的遗憾心情。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小结提高同学们,正是这种精神和勇气,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与坚毅果敢。在杨利伟身上凸显出来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将是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
9、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有这种为国家民族的利益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勇气和决心。第三课时1、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a的点有两个,它们分别在原点左右,表示-a和a,那么称这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如下图: 像这样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例如6和-6,2和-2,都是互为相反数,也就是说6的相反数是-6,-2的相反数是22、随堂练习。3、小结。4、课后作业。板书设计太空一日 杨利伟起飞时的生死考验 太空中的真实所见 飞船上的声音探究 返回途中的惊险际遇 英雄气概 科学态度教学反思优点:缺点:改进措施: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2、 摘抄本文让你感动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