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师用)教学目标: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 2、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3、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搜集与闻一多先生和臧克家的相关资料。 相关资料:1、闻一多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诗人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 郭沫若曾惊叹闻一多的才华:“他那眼光的犀利,考索的赅博,立说的新颖而翔
2、实,不仅是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的。”民主战士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发誓“抗战不胜利,决不剃掉胡须”。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悼念李公仆先生大会上,闻一多先生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当天下午被国民党特务杀害。朱自清曾写诗歌颂闻一多:“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有力猛如虎。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一、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地壳 ( ) 仰之弥高 ( ) 兀兀穷年( ) 校补 (
3、 ) 锲而不舍 ( ) 沥尽心血( ) 赫然 ( ) 炯炯目光 ( ) 群蚁排衙( ) 函寄 ( ) 目不窥园 ( ) 迥乎不同( ) 漂白 ( ) 警报迭起 ( ) 气冲斗牛( )2、文学常识填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作者 ,现代 ,山东诸城人本文是一篇介绍闻一多先生作为 、 和 的光荣事迹的叙事散文。3、释义:目不窥园: 诗兴不作: 一反既往: 衰微: 赫然: 潜心贯注: 慷慨淋漓: 4、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 5、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 6、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 二、课堂、研讨1、导 入: 上个世纪
4、30年代,闻一多先生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在教学间隙,他写了大量的诗作,出版了红烛、秋菊等诗集。当时,不少人想拜他为师,但他有规矩,你若要拜他为师,必须先把诗作给他看,他觉得你有发展前途,才肯收你为徒文学青年臧克家不远千里慕名而去,以一首题为幻光的诗向闻先生请教。诗曰:“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若把幻光看作是幻光/那他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闻先生读完这首诗,深受感动,欣然收臧克家为徒!2 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答案:4、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5、“言论和 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6、分两部分,17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
5、也不“说”的特点;82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3、整体感知课文,四人小组讨论下面几个问题,完成表格: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有哪些主要成就?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课文记叙了作为革命者的闻一多的哪三件事?结构第一部分(17)第二部分(820)内容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说和做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的说和做特征具体表现目的4、研讨课文: 我们通过朗读、讨论,认识到闻先生“说和做”是完全一致的,这种高贵的品格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闻先生这一高贵品格的?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完成下列表格:作为学者研究
6、志趣研究目的研究态度研究成果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怎样理解“群蚁排衙”?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 (“群蚁排衙”,文中指闻先生写字工工整整,十分认真,他的手稿都是蝇头小楷,好象群蚁排衙 。表现了闻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先生学者形象? (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爱国者。)教师小结: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学习。 第二课时1、研读课文第二部分,听朗读最后一次讲演,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
7、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2探究学习: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繁多,可以记述的事很多。作者从大量材料中只选取了六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六件事根据表现的中心的需要有详有略。总结板书: 写唐诗杂论 做了再说学者 写楚辞校补 行的高标(17) 写古典新义 做了不说 (1920)起稿政治传单 说了就做 革命家 群众大会演说 言行一致 口的巨人(818)参加游行示威写作手法一:夹叙夹议: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分析对课文结构所起的作用。 作为学者 第1、2段 总领本部分 闻一多 第7段 总结本部分 先生的 过
8、渡 说和做 作为民主战士 第8、9段 总领本部分 第19、20段 总结本部分及全文写作手法二:记叙与描写相结合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人物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外貌有许多具体描写。这些描写都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历历在目,触手可及,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作者在记叙和描写中带上了自己对闻一多怎样的情感?叙述、描写抒情化。作者带着对恩师的敬佩之情和对好友的赞美之情写作,能把平常的句子变得不平常。结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生用)教学目标: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
9、。 2、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3、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搜集与闻一多先生和臧克家的相关资料。 相关资料:闻一多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诗人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 郭沫若曾惊叹闻一多的才华:“他那眼光的犀利,考索的赅博,立说的新颖而翔实,不仅是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的。”民主战士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发誓“抗战不胜
10、利,决不剃掉胡须”。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悼念李公仆先生大会上,闻一多先生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当天下午被国民党特务杀害。朱自清曾写诗歌颂闻一多:“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有力猛如虎。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一、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地壳 ( ) 仰之弥高 ( ) 兀兀穷年( ) 校补 ( ) 锲而不舍 ( ) 沥尽心血( ) 赫然 ( ) 炯炯目光 ( ) 群蚁排衙( ) 函
11、寄 ( ) 目不窥园 ( ) 迥乎不同( ) 漂白 ( ) 警报迭起 ( ) 气冲斗牛( )2、文学常识填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作者 ,现代 ,山东诸城人本文是一篇介绍闻一多先生作为 、 和 的光荣事迹的叙事散文。3、释义:目不窥园: 诗兴不作: 一反既往: 衰微: 赫然: 潜心贯注: 慷慨淋漓: 4、文章从那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 5、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 6、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 二、课堂、研讨1、导 入: 2 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3、整体感知课文,四人小组讨论下面几个问题,完成表格:作为学者的闻一
12、多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有哪些主要成就?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课文记叙了作为革命者的闻一多的哪三件事?结构第一部分(17)第二部分(820)内容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说和做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的说和做特征具体表现目的4、研讨课文: 我们通过朗读、讨论,认识到闻先生“说和做”是完全一致的,这种高贵的品格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闻先生这一高贵品格的?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完成下列表格:作为学者研究志趣研究目的研究态度研究成果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怎样理解“群蚁排衙”?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先生学者形象? 学生默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1、研读课文第二部分,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探究学习: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总结板书: 写作手法一:夹叙夹议: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分析对课文结构所起的作用。 写作手法二:记叙与描写相结合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人物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作者在记叙和描写中带上了自己对闻一多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