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岳阳楼记第三课时一、导入齐背课文前两段。二、研读课文1.第三段写了哪些景物?明确:霪雨、阴风、浊浪、日、星、山岳、商旅、樯、楫、虎、猿2.这些景物体现了洞庭湖景观的什么特征?明确:萧然凄凉3.通过这些景物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朝廷中遭遇谗言诽谤,离开家乡,悲伤至极之情4.第四段写了哪些景物?明确:春风、日光、波澜、湖光、天色、沙鸥、美丽的鱼、芷、兰、月影5.这些景物体现出洞庭湖的什么特征?明确:洞庭湖景观的明媚艳丽6.通过这些景观体现出作者的什么感情?明确:因景而忘乎官场世俗的喜悦之情7.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与“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2、概括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概括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做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景转入议论,突出主旨。三、体会作者情感1.“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表达了作者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类古仁人的向往与敬慕之情和自己的旷达胸怀与政治抱负。2.最后一段表现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明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现旷达的胸襟,“先天下乐而乐”表达作者政治抱负。3.作者想要寻求怎样的古人品德?明确:不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4.从这理想的寻求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有怎样的
3、人品?明确:不贪图名利和富贵,清廉正直,忧国忧民5.“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明确:“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的“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四、拓展阅读(1)唐人写岳阳楼的著名诗篇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
4、,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滕子京临江仙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外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唐寅巴陵巴陵城西湖上楼,楼前波影涵清秋。数点征帆天际落,不知谁是五湖舟。(2)岳阳楼名联去老范一千年,后乐先忧,几辈能担天下事?揽太湖八百里,南来北往,孤帆曾作画中人。近代易实甫撰风物正凄然,望渺渺潇湘,万水千山皆赴我;江湖常独立,念悠悠天地,先忧后乐是何人?现代五、作业1.背诵课文3-5段。2.完成练习题。板书设计:岳阳楼范仲淹迁客骚人悲喜萧然凄凉、明媚艳丽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