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端午的鸭蛋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语文教学的魅力在于提升生命韵味,陶冶人文情怀,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若不能使学生思想上有所触动,情感上激起共鸣,内心里有所沉淀,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失去了他本真的价值。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但现阶段的学生没有那种被摇动、被推动,更没有灵魂被唤醒的感觉,现在的教师大多没有承担起灵魂导游者的责任,更多的充当的是知识的灌输者。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担当起引导学生灵魂的责任。在我教授端午的鸭蛋一课时,感想颇多:【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师: 端午节现在已被国家列为法定节日,同学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及
2、风俗吗?生:自由说。师: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师生看视频(1分06秒)我们这儿端午节的风俗是什么?生:吃粽子。师: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的咸鸭蛋之乡高邮,去看一看他们那儿端午的风俗,去品一品他们那儿端午的鸭蛋。 二、认知目标(生读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了解作者,掌握字词(夯实基础) 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速读课文)师:我们了解了作者,掌握了字词,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这篇课文 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生:速读课文,概括内容生1: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符、贴五毒师:有不同意见的吗?生2: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
3、蛋、端午的鸭蛋。师:我们理清了课文思路,下面请同学们品读课文,认真完成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的问题。如有疑问标出来,在小组内讨论。五、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读课文)生:精读课文,并结合课文完成自主学习1、2、3小题1、文章开头介绍了端午节的哪些习俗?文章标题为“端午的鸭蛋” 介绍这些风俗有必要吗?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家乡鸭蛋的?在写这些内容时你觉得融入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3、文章标题为“端午的鸭蛋”,那么围绕“端午节的鸭蛋”写了哪些日常生活小事?为什么作者对这些小事津津乐道呢?生:开始讨论并解疑。六、激情互动:师:汪老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呢?生:系白索子、做香角子、贴
4、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师:这些风俗有趣吗?生:有趣。师:除了有趣,还饱含了作者家乡人们对什么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生:对平安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生: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师:文章标题为“端午的鸭蛋” 介绍这些风俗有必要吗?为什么?生:有必要,看看十二红中有什么?因为鸭蛋就是十二红中的一红,因为这样写就自然而然引出了端午的鸭蛋。读书一定要注意细节,生:有必要,因为这样写为鸭蛋的出场预设了背景。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到位。有必要,因为这样写使本文的主角的鸭蛋的出场水到渠成,也可以说为下文写端午的鸭蛋做铺垫,埋伏笔。过渡语:师:在汪老家乡端午的众多风俗中,他为什么对鸭蛋情有独钟呢?作
5、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家乡鸭蛋的?生:因为家乡的鸭蛋有名。师:从文中的哪些语句表现出来?生1:从“我的家乡是水乡高邮的鸭蛋于是出了名。”可以看出来生2:从“我在苏南、浙江,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可以看出来。生3:上海的买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生4:因为家乡的鸭蛋质细油多。生5:因为家乡的鸭蛋质细油多。可从“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这句话中看出来。师生共同赏析这句话,体会“吱、冒”这两个富有表现力的字师:多媒体展示答案明确师:在写这些内容时你觉得融入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生1:融入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生2:融入了作者因为家乡有这样鸭蛋而自豪的感情。师;仅仅
6、是对家乡的特产感到自豪吗?生:不是,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师: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赞美和自豪。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缘于那深深的故乡情结。师:同学们看一下,文章的标题是“端午的鸭蛋,那么围绕端午的鸭蛋写了哪些生活小事呢?生:做络子、挑鸭蛋、装鸭蛋、吃鸭蛋、玩鸭蛋。师:详细写了哪几件小事?生:挑鸭蛋、吃鸭蛋、玩鸭蛋。师:如何挑鸭蛋、吃鸭蛋、玩鸭蛋。生123:结合具体语句进行了分析。师生共同品析“敲、吃、洗、捉、装、糊”这些动词的读法及作用。生:齐读本段并感受孩子们的童真童趣!师:作者为什么对这些小事津津乐道呢?生:因为这些小事有
7、趣。生:因为这些小事充满了对儿时生活的怀想。过度语:师:那枚小小的咸鸭蛋就让汪老津津乐道,这不禁让老师想起了作家贾平凹念念不忘的是家乡陕西的那口泡馍;叶圣陶嚼着薄薄的藕片,想起了自己远在太湖的故乡;作家周作人甚至觉得自己儿时吃得野草紫云英的味道都无与伦比。师:同学们!他们想念的仅仅是那口泡馍、那片藕片、那颗紫云英、那枚小小的咸鸭蛋吗?生1:不是,其实他们抒发的是对故乡的热爱之情。生2:他们抒发的是对儿时生活的一种怀想之情。师:汪老曾经说过故乡和童年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其实,那口泡馍、那片藕片、那颗紫云英、那枚小小的咸鸭蛋都成了一种载体。它们承载的是对故乡的热爱和对儿时生活的怀想。感情提升师:我们
8、了解了汪老家乡的咸鸭蛋,理解了他对故乡的热爱和儿时生活的怀想,那么我们家乡的特产是什么呢?生1:洋香瓜生2:烧鸽师:还有冬枣、大蒜、洋葱等等。当我们长大以后,离开了家乡,定居他乡时,你是否也像汪老那样为家乡有这样的特产而自豪,是否也会像汪老那样深深地爱自己的家乡?生:那是当然的。生:那时必须的。过渡语: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请大家再次品读课文(2、3自然段),勾画出你认为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例如),并谈谈理由,我期待你们的精彩展现。七、赏析语言(品读课文)请大家再次品读课文(2、3自然段),勾画
9、出你认为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例如),并谈谈你的理由,我期待你们的精彩展现。(突破难点)生4: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师:本文的语言特色:1、运用口语, 使文章语言自然而有味。2、古汉语的点缀,使文章语言韵味十足。3、淡淡的幽默八、说疑问师: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生:有的摇头,有的说没有了!师:老师还有一个疑问,单是一枚小小的咸鸭蛋,就让作者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除了作者有一种深深的故乡情结外,还因为什么?生:深思、无语!师:还因为作者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我们也要向汪老那样,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善于从平凡的小事中感受到快乐和幸福,从平淡的日子中感受到诗意和情趣。九、拓展延伸过渡语:师:我
10、们了解了汪老家乡端午的风俗,那么你知道这些传统节日吗?我们该如何对待它们?(白板显示)生1:我们要保护传统节日。 生2:我们要把它们继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师:同学们说的很好!是啊!我们要保护传统节日,珍视传统文化!其实,无论是端午、中秋还是春节,这些传统节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现,是每个炎黄子孙灵魂深处的烙印。,不要让几千年的传统在我们手中失传。最后想以这样一句话与大家共勉(白板显示:中华文化传承,承传民族精魂。请学生齐读)【教学反思】回顾这篇文章的教学,我觉得三种构想的实施是成功的。使学生思想上有所触动,情感上激起了共鸣,内心里产生了沉淀。1、 重视挖掘了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注重了学生情
11、感的培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除了让学生了解了作者家乡端午的习俗,知道了高邮鸭蛋的特点,明白了作者要抒发的是对故乡的热爱和对儿时生活的怀想之情。品味了富有特色的语言外,还引导学生生成了作者家乡端午的习俗除了有趣之外,还饱含着作者家乡的人们对平安、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还和学生共同探讨我们家乡的特产,让学生萌生出一种为家乡有这样的特产而自豪及由衷地热爱家乡的情感。3、让学生收获了成就感和自信心!让学生懂得了我们也要像汪老那样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善于从平凡的小事中感受到快乐和幸福,从平淡的日子中感受到诗意和情趣。由于自主学习部分的问题设计由浅入深,既有自己通过认真阅读课文能够独立完成的题目,还有必须经过学生的交流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学生真正进入了一种学习状态,实现了有效地合作!在激情互动环节学生精彩的展现让学生倍感幸福,获得的自己价值实现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