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5喂出来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本文的主旨和合理想像的写作手法。2锻炼想像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本篇科幻小说想像手法的运用,来理解本文是怎样利用想像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问题。2.了解人性的多面性。3.了解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总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的这一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环境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理解本文的主旨和合理想像的写作手法。2锻炼想像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教学过程】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哂笑 牟取众目睽睽 棘
2、手铆钉 贪婪 履行 2、理解下列词语。 哂笑:讥笑。 牟取:谋取名利。 棘手: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而不断出现。 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 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二、导入 台风吹倒了一座小庙,庙底下露出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于是,各色人物围着它纷纷表演,它成了人们丢弃废物的垃圾桶这篇科幻小说充满了神奇的想像,更使我们陷入深深的思考。 作者星新一,日本现代小说家。三、整体感知_ 1、阅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内容 2、说说文章标题“喂出来”是什么意
3、思?四、讨论 (一)学生质疑,小组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1故事真否? (否。不会有此一个无底洞。但有生活的真实性。) 2围绕的话题是什么? (环境保护问题。)3洞是真的无底吗? (表面上是无底的,正像我们的世界,表面上是无边无际,实际上是有限的,地球已经不堪重负。) 4为什么题目用“喂出来!” (既可以首尾呼应,又表现了无底洞已经溢满。地球已经拥挤。) 5洞是比喻什么? (人类生存的土地。) 6文章中写了几种人?各有什么表现?和生活中的这些人是不是相像? (为己名利而忙碌的各种人。) 7这几种人你最赞同的是哪个?最想否定的是哪个? (不统一答案。) 8作者要说的道理是什么?(世界是有限的,
4、一切破坏环境的举动,到头来都将危害人类自己。)五、探究1、文章主题。 这篇小说写得比较通俗,但内涵深刻。有关它的主题,有下边几种意见,你同意哪一种?说说理由。 (1)提出了人类与自身生存环境的问题。 (2)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3)阐释了人对大自然的破坏总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这一道理。2、在小说结尾,那奇怪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天上掉下那块石头以后,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 3、结合课文探究科幻小说的特点 。A、 科幻小说是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 B、 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像 C、 科幻小说的三要素:科学、幻想、小说 五、总结 本文是一篇科幻小说。文章设想地球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无底洞,它可以容纳人类制造的一切垃圾,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城市的天空越来越美好,人们也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无底洞带来的福利。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先前抛进的小石子掉了下来,原来扔下的东西将重新倾泻回人间。显然小说采用了夸张和想像的形式,但现实中我们何尝不是凭着侥幸心理,依赖着这样那样的“无底洞”?_瞬间灵感或困惑:_六、课后作业 作业本。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