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七年级下珍珠鸟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课型:品读课 教学创意表现在:引导学生在朗读品味的基础上,立足感悟,由情入理,由内到外,由整体到局部,力求体现新课改关于完整的感性的把握语言材料的要求。 生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保护动物,珍视生命,每一个人都应该这样。珍珠鸟为我们展示了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感悟动物身上所折射出来的可贵精神,正是这篇作品的人文价值所在。 教学生阅读课文内容是基础,品味文章内涵是重点,激发学生超越作品的感悟是难点,这也正是文学作品的重要价值所在。所以,此课教学以“阅读品味”、“体验感悟”
2、、“延伸反思”相结合的思路进行。通过阅读法、交流法、渗透法、反馈纠正法等手段努力构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力求达到走进教材、跳出教材、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文章哲理。 2、学习课文“将人的性灵赋予动物”的写法,学习欣赏文章美。 3、联系生活经历,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大千世界,一花一木,一鸟一虫都是有生命的。一次,我经过一座花园的时候,一位小女孩拦住了我的去路:“阿姨,请等一下好吗?那儿有一只蝴蝶,您别把她吓跑了。”还有一次,我到花店买花,见到一位有着绅士风度的男士,他对卖花的姑娘说:“小姐,请您把橱窗里的
3、花拿出来一些好吗?我看她们太拥挤了。”因为有爱心,这个世界更美丽。冯骥才先生的珍珠鸟同样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整体感知: 1、看题目,提问题。看到题目,你想到了什么?产生了哪些疑问? 2、读课文。教师配乐朗读,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自由朗读或仿读。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进入意境,读出一种轻松、愉悦的语气。在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谈谈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明确:文章按时间顺序叙述了“我”和珍珠鸟一家三口从相识、熟悉、亲近到相依相伴的关系变化过程。文章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5段)写“我”为珍珠鸟布置了一个舒适又温暖的巢。第二部分(616段)写珍珠雏鸟与“我”由疏远到亲近
4、的感情交流过程。 体验感悟: 1、组织学生讨论,大胆质疑问难。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思考以下问题: A、为什么文章一开始单独用一段强调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 “怕人”是珍珠鸟的突出特点。鸟由“怕人”到“信赖人”是文章的叙事线索,在这条线索的牵引下,文章交代了“我”对鸟儿的爱护和尊重,交代了鸟儿由胆小到完全相信我的变化过程。正因为有开始的“怕人”才会有后文的“信赖人”。 B、划出文中“我”的举动的语句,说说“我”和珍珠鸟之间的信赖关系是怎样在“我”的努力下一步步建立起来的? 学生可找出相关的语句,朗读,体会“我”对小鸟的关爱之情。明确:小鸟从“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中,“我”的举动起到了决
5、定性的作用。“我”作为一名强者,不但没有以强凌弱,反而用爱心为它们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空间,也因此赢得了它们对人的信赖。 C、划出文中对小鸟神态、动作的描写,体会作者融入的喜爱之情。 可引导学生看小鸟对大鸟的两次呼唤反应有什么不同?思考: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第一次“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的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第二次“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回笼子” 这种变化说明小鸟逐渐对“我”产生了信赖和留恋。 引导学生重点阅读品味11、12、14段,体会“将人的性灵赋予动物的写法”。这三段似一幅美妙的图画,可以让学生给这幅画拟一个标题,点明画的含义。学生所拟标题只要和这三段内容有关都应
6、肯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D、找出你认为精彩的语句,像其他同学推荐。 1、在探究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蕴含的哲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延伸反思:播放歌曲我是一只小小鸟(屏显:奇妙的动物大观)教师引导:人与自然赖以生存、生死相依。“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在你看来,为了与动物和平相处,共生共荣,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学生可联系现实社会生活谈谈自己的体会)(屏显:出示联合国教科文篇人类与环境,以此引导学生加以延伸反思。) 作业:用本节课学到的写法写一个状物的小片段。 小结: 珍珠鸟虽是散文,但其盎然诗意并不亚于诗篇,似一首动人的抒情诗。古往今来,大凡真正的文学家,大都热爱世界,热爱人生,热爱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一草一石乃至一花一木,一鸟一虫。正因为有爱,冯骥才先生才为我们谱写了这样一曲人与动物之间爱的赞歌。 附:板书设计 珍珠鸟 冯骥才 关爱 人 鸟 信赖 创 造 出 美好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