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人物》写作指导:
一. 审题
小人物的定义:地位不高、没有名望的普通人。
二. 立意
(一)小人物的力量,对他人及社会的影响。
1. 通过写小人物的奋斗历程、小人物对社会的贡献、小人物造就的不平凡等,表达对小人物的敬意。
2. 通过写小人物人性的光辉,表达小人物带给人的温暖与感动,也为整个社会积蓄着正能量。
(二)小人物的无奈、无助,需要他人及社会的关爱。
通过写小人物无力把握现状和改变命运的孤独无助,渺小可怜,表达人们及社会不应对小人物漠视、歧视、甚至是欺侮,而应对小人物给予关注、关怀。
(三)小人物的劣性
通过写小人物的自私、丑陋等,表达对小人物命运的思考(其之所以成为小人物的必然性)。
(四)小人物该如何面对社会,实现自己的价值
(五)应该平视小人物
三.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审题:未体现出人物的“小”
①过分强调“小”的相对性,所以认为相对于唐太宗而言,魏征是小人物。
②认为淡泊名利即是小人物,所以举陶渊明、袁隆平的例子。
③讲述了自己受到陌生人帮助的过程,而对方的“小”没有体现。
2.记叙文
① 缺少对主题的升华。
② 没有选取小人物中的典型代表,而是塑造了四五个小人物形象,泛泛而谈。
③ 编造故事的痕迹明显,缺少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
3. 议论文新颖、深刻之作不多。
四.相关材料
50岁的天津的哥马志刚:马师傅将一名盲人送到目的地后,慷慨地免去了他的乘车费,原因并非是马师傅觉得自己有多伟大,而是觉得盲人挣钱不容易,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下一名乘客见到这一幕后,下车时坚持多付费给马师傅,理由是“我也不伟大,挣钱比您也容易点”。
丰县环卫工人张景和:这位六旬老人坐在路边绿化带的水泥台上,用双手捧着小孙女的脸蛋,满脸笑意地鼻吻的温情画面,曾引发人们关于幸福的思考。不久,这位被网友唤作“幸福环卫工”的老人,因患淋巴癌而离世,众多网友得知消息后纷纷发帖悼念这位曾经带给我们温暖的平凡老人。
湖北中医药大学护理专科班的三位“破烂王”。为给患有再障性白血病的室友罗茜筹集医药费,杜华月、董仕琴、王飞坚持利用课余时间捡破烂换钱,这三位90后女孩几乎从不买新衣服和逛街,一年时间下来,她们总共给家境贫寒的室友攒下了4000多元的医疗费,这种纯洁的同窗之谊让人感怀。
从襄阳高三学生张文驰暂时中断高考复习进京捐献骨髓,到南京女学生侯丽晴带着瘫痪的父亲上大学,再到郴州退休狱警陈文坚持24年救助流浪者,以及媒体报道过的那些被贴上“最美××”标签的“小人物”,都曾带给我们感动,引起过我们的共鸣。
他们有的向我们展示了朴素的孝道与温情,有的向我们展示了不计回报的付出与善良,有的让我们看到了陌生人之间的信任与体谅,有的则让我们感受到了草根弱者之间互助互济的感动。
五.范文
小人物
浩瀚的时间冲刷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历史,蚀刻着一座座雄伟的方尖碑。千千万万的人从黄土中起来,又有千千万万的人从黄土中睡去。他们之中,能有多少人将自己的名字铭刻于不朽的方尖碑?更多的人只是用自己的尸骨将碑垫得更高。
世界文明的闪耀,诚然有大人物的光辉,但它却更离不开像我们这样的小人物的点滴付出。
我们是小人物,但我们不怨天尤人。从母腹中,我们赤条条地来,身后没有显赫背景,头顶没有炫目光环,铺开在眼前的是要我们用双脚去踩平荆棘路。纵使衣衫被扯碎,纵使脚底磨起了水炮,谁又会号啕大哭,呵斥上天不公呢?金字塔底下的基石,几千年来承受着重压,却丝毫不动摇它的决心。我们,一样不会。
我们是小人物,但我们努力让自己的梦实现。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是的,在我们默默无闻的时候,我们尽力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我们的心中仍揣着一个梦想。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要做的,是努力让自己变成一块更有用的材料。怀揣着这个梦想,我们等待着,我们拼搏着,就像一块黑炭,在经历了千万年的高温高压后终于变成夺目的美钻。
我们是小人物,但我们用自己的力量共同支撑着世界。当长江决堤,汹涌而至的洪水无情地肆虐着神州大地,是一个个人民子弟兵挺身而出,用自己年轻的臂膀站在洪流中;当大地撕裂,巴蜀大地一片废墟,是每一个热血国人伸出了援助之手,用爱支撑起了汶川的天。当灾难来临,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像你,像我,像我们这样的小人物用自己的爱心支撑着世界。
大人物走了,他们在世界上留下了名字;小人物走了,但他们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了永恒。让我们用本份的心做自己的小人物,好好地活着,用上帝给我们的生命创造着精彩世界。
小人物
是夜空上的一颗微星,纵然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也要固守天空的一角。
是角落里的一株野草,纵然承受着暴风骤雨,也决不折断柔韧的腰。
是深海中的一尾游鱼,纵然只是无垠中的点缀,也要腾出一朵浪花。
是芸芸众生中的小人物,纵然只是不起眼的一个,也选择无悔而充实的人生。
时隔许久,记忆深处挥之不去的,还是那个干瘦的身影,那个修车匠的身影。整日忙活在一间不足六平米的房前,房内满是零件,大小形式各异。那双从这其中拿捏、摸索出来的手永远是那一种黑,似乎连他自己也忘了它们本该有的色彩。
人们喜欢到他这儿修车,因为他驾轻就熟的技艺,无论什么样的脚踏车,无论什么样的问题,只需稍稍经他调整修理,就必定神气如初。
人们喜欢到他这儿修车,因为他常把微笑挂在嘴边,每每有人推车过来,他总是笑着迎出,没有什么客套话,但那憨厚的笑容却令人倍感亲切。等待修车的过程,他时不时地给个话头,家长里短,嘿,怎么就像是老朋友见面。
人们喜欢到他这儿修车,因为他总是把慷慨助人当做自己的信条。三下两下可完成的小问题,他总是不收费用,“小毛病,收啥钱。”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仿佛面对的是自己的孩子,自己的邻居。不是所有的付出都需要金钱的回报,在如今汲汲名利的社会,那个无比纯净善良的老人,总是给我莫名的感动。
总之,人们总是喜欢到他这儿修车,因为,这里更像是一堂实践的课,一堂有关人生的课,一堂每个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听取的报告课。因为只有在这里,你才能让心中那份隐藏已久的柔软与明净再次出现。正是这样一个修车匠,一个我至今依然未知姓名的平凡的小人物,启示着我充实地生活,扎实地生活,无悔地生活,带着对世界的热爱,带着对生活的执着。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