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重庆市社科规划专项项目()作者简介:谭林莉()女博士研究生:.第 卷 第 期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 月 ()引用格式:谭林莉.在伟大实践中推动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的双向提升.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在伟大实践中推动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的双向提升谭林莉(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摘要:推动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的双向提升对中国在新时代重要机遇时期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两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构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治国理政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双向优化与良性共振:制度优势不断地转化为治理效能治理效能
2、不断地推动制度完善助推中国制度的不断健全和治理效能的持续提升 立足新时代应继续在实践中推动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的统一:运用治理成效进一步推动“制度”走向“善制”发挥制度优势进一步推动“治理”成为“善治”在“制度”跃升为“善制”、“治理”蜕变为“善治”的过程中促进“善制”和“善治”的有机统一关键词:制度优势治理效能善制善治治国理政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我国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的制度优势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亦在不断推进 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强调“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之后国内学界掀起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的研究热潮研究方向
3、主要分为三个:一是对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的单向度研究包括制度优势的形成、百年探索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逻辑等内容二是研究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的特征、内在机理和现实路径等三是研究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的互动注重两者的协同提升 立足新时代我国的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仍有较大的跃升空间 因此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构建和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历史进程系统总结我国制度优势的具体表现和治理成就在此基础上深刻把握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的理论逻辑以及我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实践逻辑有利于继续推动“善制”与“善治”的统一这不仅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的重要任务和现实要求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一、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的内
4、在逻辑制度内蕴的理论指导性和治理囊括的实践执行性将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联系起来成为党和国家治国理政不可忽视的重要命题 厘清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欣欣向荣”的内在要求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硕果累累”的客观需要(一)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国家制度有优势和劣势之分优势是相对的不同国家国情不同对制度优势的衡量亦不同制度优势是因制度科学性和合理性而内生的有利形势整体而言“彰显优势”的国家制度需要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的考验 只有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国家制度才兼备科学性和实践性才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认可只有经得起实践的考验国第 期谭林莉:在伟大实践中推动
5、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的双向提升 家制度才能促进国家和社会取得实质性进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只有经得起人民的考验国家制度优势才能充分彰显并不断实现和服务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治理效能是指治理行为所带来的积极、正面和高效的治理结果是国家治理体系及其治理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与国家治理的制度化水平、国家治理面临的风险挑战状况以及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对于风险挑战的适应状况密切相关 因国家制度构建的不同国家的治理模式也千差万别 在国家治理过程中良好的综合治理绩效体现为国泰民安、社会和谐、安土息民“治理有方”是国家行为体的普遍价值追求健全完善的国家制度能够有效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是历来国家构建制度和实
6、施治理的美好夙愿和目标导向 国家发展不仅需要有优势的制度还需要具备治理能力以获取治理绩效这也进一步揭示了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的内在联系一方面制度优势是治理效能的基础制度有无优势影响国家治理过程和结果 国家制度有优势国家在治理过程中才会游刃有余、如鱼得水相反没有制度优势的国家其治理水平和治理体系也会相形见绌 只有不断发挥出制度优势才能促成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制度才能更加彰显生命力也只有将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成效才有利于实现制度化治理 另一方面治理效能是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 治理效能是检验国家制度是否具有生命力和优越性、区分该制度与其他制度的标准 如果国家治理能力低下、不能实现治理效能
7、再科学的制度体系也无济于事 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来看经济振兴、国力强盛、人民幸福、社会有序不仅是坚持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结果还得益于富有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彰显换言之治理效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制度优势的有无(二)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相互统一、良性循环一方面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互为统一体 首先两者关系体现为发展动态的统一 国家的制度体系和治理模式并非固化不变而是不断在实践中完善、在完善中蜕变遵循执政规律的国家会顺势而为根据国家发展情况调整制度以更好地凸显优势调整治理模式以更好地实现科学化和现代化治理而墨守成规、故步自封则会导致国家缺乏生机与
8、活力不利于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 其次两者关系体现为价值目标的统一 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在方针政策指导下的国家行为都内蕴着价值主张不管是制度优势的发挥还是治理效能的实现都是为国家的长期发展而服务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相得益彰共同服务于执行国家政策、维护国家利益的目标在目标和价值上表现出高度的契合性 因此国家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发挥制度优势和实现治理效能只有两者协同发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国家制度体系科学化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的整体跃升另一方面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能够在推动国家建设和发展的进程中频繁互动并实现良性循环 首先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具有可行性在国家制度优势得到充分彰显的情况下国家和社会各个领
9、域、各个环节都能够得到有效发展内政外交国防、治国治党治军方面也能相应取得治理成效 其次治理效能促进制度持续性完善具有可行性 治理成效的取得能够激发社会活力凝聚社会力量激励党和国家进一步促进制度的补充和完善为制度体系注入新的时代元素形成新的制度优势 可以发现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循环互动的过程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制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治理的现代性和民主性都会在循环的过程中得到实质性提升制度会进一步跃升为“善制”治理会进一步蜕变为“善治”“善制”促进“善治”“善治”又催生“善制”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在探寻和实践中反复磨砺 国家应该正视自身制度和治
10、理的优势和不足在实践中实现两者的统一不断推动国家发展行稳致远真正使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二、中国“制”与“治”的历史回顾栉风沐雨铸辉煌百尺竿头再攀登 我国制度优势的形成及治理成就的取得是党和国家砥砺奋进的结果 对制度构建历程及治理历史进行回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卷顾追溯我国“制”和“治”的源头不仅是深刻把握我国制度与治理关系的前提还能为进一步探讨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奠定基础(一)“中国之制”的历史演进我国的国家制度构建主要经历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探索和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开创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熟和创新三个历史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最终形成符
11、合中国国情和具有显著优越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新中国成立后 年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探索和建立时期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坚定选择为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廓清了政治立场 年社会主义革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兴起经济上借鉴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经验进行土地改革确认了“国家所有、合作社所有、个体和资本家所有并存”的经济制度 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了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基础逐渐建立到 年底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伟大实践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最终建立不仅完成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也为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制度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到
12、党的十八大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开创和完善时期 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不仅是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标识也是我国制度建设的深刻变革与重要突破 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开创和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格局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有序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扩大企业自主权分别在农村和城市普及从“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到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经济体制不断实现转型升级 政治上 年宪法的修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奠定了法律基础党的十三大和党的十四大继续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并开
13、创新的体制机制制度体系日趋完善 年 月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周年大会上首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概念做出科学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此成为我国制度的代名词党的十八大以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熟和创新时期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为制度增添新内容注入时代元素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做出全面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渐成熟定型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要求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符合制度理论指导治理实践的内在逻辑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十九届六中全会分别概括总结出制度优势和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14、业的统筹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建构的制度体系日臻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也逐渐凸显(二)“中国之治”的百年征程我国在优化和改进制度体系的过程中治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治理体系也愈加完善 换言之我国制度构建的历史也是党推进治理的历史实现从“独立自主”到“物阜民丰”再到“国安民强”的跨越式发展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遵循规律的应然结果也是对伟大复兴梦想的时代回应首先开展革命斗争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外敌入侵的民族危机众多爱国人士力图救国家于内忧外患救人民于水深火热 正当各条革命道路进退维谷、处处碰壁之时十月革命将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无产阶级从此有了思想武器和理论指导 在正确分析中国社会性质和
15、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将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政治及文化纲领作为革命纲领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作为革命路线以“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革命目标总结中国革命进程中“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大成功法宝成功回答并解决了中国革命该往何处去、中国怎样完成革命的问题 全国政权的取得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使马克思预想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有了时空场域其次实行改革开放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不论是大雅民劳中的“小康”还是礼记大同中的“大同社会”都始终寄托着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对生活富裕的美好希冀 同时“富第 期谭林莉:在伟大实践中推动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的双向提升 起
16、来”是对马克思主义富裕观的发展和创新是“物质生活高度发达”的美好愿景在中国的实践叙事 为此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以“调整、改革、整顿、提高”为方针调整国民经济加快农村改革并开创对外开放新格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之锚人民的生活也逐渐富裕起来基本小康水平的新格局逐渐形成最后总结治理经验带领中国人民“强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五大发展理念确立“四个全面”等战略布局带领中国人民步入共创美好生活的全新征程 党认真总结历届领导集体的治理智慧和经验保证各项治理措施齐头并进 在党的科学领导下国家社会蓬
17、勃发展社会生活升级换代治理成效显著按照“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时间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历程进行分段其主要分为“以党代政统而治之”的管制阶段、“党政分开寓管于理”的管理阶段和“多元协同民主法治”的治理阶段 从中国共产党的治理特点来看第一中国共产党坚持改革创新不断优化治理方式、探索新的治理路径坚持顶层设计和分层对接将治理范围扩大到经济治理、政治治理、生态治理多个方面 第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治理以保障人民当家做主为实践旨归治理方略和举措也同样彰显人民当家做主的价值主张 第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民的法制观
18、念和道德观念 整体而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进程是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中国取得的治理成就万众瞩目是中国在弘扬和传承历史传统、总结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治理方式的结果三、中国“制”与“治”的互动呈现制度优势是我国鲜明且突出的优势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领导人分别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强调我国制度的优越性 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上和 年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分别强调人民民主专政的制度“较之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经济比资本主义优胜邓小平在 年 月会见科罗舍茨时强调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体现在干事情的决心和强大的执行力“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江泽民在纪念毛泽东同志
19、诞辰 周年大会上强调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周年大会上也重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保障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的彰显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周年大会上强调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体系“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可以看出党的十八大前的制度构建话语中并没有直接表述“制度优势”只是通过“优胜”、“优越性”等词汇表述党的十八大以后“制度优势”开始频繁出现在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中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把我国的制度优势系统地总结出来“制度优势”开始成为政
20、治热词关于“治理效能”的表述较多出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并且与制度优势相联系以强调“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的转化”形式出现 治理结构的优化、治理体系的系统化及治理能力的跃升都是治理效能的重要表征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十九届四中全会党对制度和治理之间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并在系统总结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个方面显著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实现了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关系上的创新 总之中国制度和治理的实践叙事是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的互动关系的重要表现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国家事业深层次变革、实现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协同提升和有机联动的光辉历史(一)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
21、中国之治”的成就来源于“中国之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构建为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过程民主化和治理绩效优质化提供了制度基础 中国共产党能够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等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治理效能这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卷体现在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推动政治现代化法治化第一党的领导制度优势转化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治理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历史依据是遵循历史规律、符合时代发展、顺应未来趋势的战略考量 中国历来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守望相助、患难与共是中华民族的特质禀赋 不管是抗日战争时
22、期坚持统一战线抑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团结各方力量发展生产力中国人民始终识大体、顾全局共同致力于国富民强和民族复兴 同时党始终能总揽全局凝聚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带领中国人民成功擘画幸福生活美好图景 坚持以系统观念推进国家治理是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的重要表征在党的统筹兼顾、协调各方的高效指挥下全国一盘棋、尽锐出战各方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社会主义以团结性和行动力办成大事的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 高速公路、桥梁、高铁等基础设施快速推进天眼、天宫、蛟龙等重大国家建设科技成果相继问世 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动员、齐心抗疫“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快速建立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分析我国疫情防控和恢复社会生产取得
23、惊人成绩的原因时将成就归结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制度的优越性 这不仅是对中国共产党的科学领导和民主执政的肯定也进一步验证了我国能成功将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实事的治理效能第二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优势转化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治理效能“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是要大幅度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因此实现社会富庶、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治国安民的重要议题 将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不仅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特点还彰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价值旨归和治理
24、方向 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人民物质条件显著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健全、民生问题受到高度重视等各方面变化来看中国共产党以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为依托从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到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充分彰显了“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建党原则 在努力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壮阔征程中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能持之以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秉持人民至上理念党和国家才能不断于变局中开创新局奋发图强在实现基础性物质文化需要的基础上不断解决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将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治理目标和动力第三依法治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推动政治现
25、代化法治化的治理效能 民主和法治是现代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依法治国是指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和社会这既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我国制度显著优势的生动写照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立足时代视野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我国一以贯之的战略举措 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奠定了我国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推动治理能力跃升的法律基础党的二十大继续提出推动国家工作法治化在法治轨道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综合而言我国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坚持和发展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坚持把依法治国落实到治理的全过程和各
26、个环节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任务党不断通过保证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高效实施健全权力运行和监督机制深入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的科学民主和协调统一 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指导下依法治国的优势不断在实践中转化为推动政治现代化法治化的效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高效运转、相得益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丰富成果民主法治建设也迈出了重大步伐(二)治理效能绩效不断推动制度完善制度优势转化成治理效能的过程同时也是治理效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产生积极反作用的过程 我国国家治理的历史经验和绩效成就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促第 期谭林莉:在伟大实践中推动制度优势与治理效
27、能的双向提升 进制度日臻成熟推动制度体系步入新征程第一经济升级转型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从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初步建立到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终确立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涤故更新紧跟时代洪流实现升级转型走出一条符合国情、推动中国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之路 中国共产党谨遵经济基本规律精确把握经济发展态势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奇迹让世界各国目睹中国经济的振兴中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引擎和稳定器的作用愈发显现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严重缩水而中国经济表现出较强的韧性成为第一季度全球唯一正增长的国家 中国经济发展的
28、成就足以向世界证明中国经济韧性之强、中国发展趋势之稳同时也向世界彰显了“中国之治”理念之新、格局之大“中国之制”潜力之大、优势之足 在经济腾飞、生活富足的前提下不仅国家有更丰裕的物质条件来完善国家制度同时人民生活的改善也激发人民参与制度完善过程的热情能够推动制度更加体系化、科学化和民主化 总之经济的行稳致远为继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经济基础是我国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坚实后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第二民主政治建设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良好的政治生态 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便将实现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作为党和国家关键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内政
29、外交国防中不断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 在党的科学部署和正确领导下我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协商民主作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健全和保障人民当家做主制度等举措持续跟进不断在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中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推动政治制度持续性创新 在积极构建和不断完善民主政治制度的不懈努力下我国民主建设成果不断实现突破党的领导机制不断科学化党内民主、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人民民主意识不断增强这是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正面转化的结果 同时民主政治的完善化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持续创新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首先表现为党内政治生态的优化为我国制度持续完善提供便利 目前党内还面临“四大
30、危险”和“四大考验”党的领导机制的完善和廉政文化的建设能帮助领导干部坚定信念从而在制度完善过程中始终坚定共产主义方向 其次是整个政治生态的优化为制度完善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 政治信仰的确立、政治纪律的形成有利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过程中的政治性和民族性使我国制度建设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更加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第三社会协同治理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民幸福不仅是人民的梦更是国家和民族的美好夙愿 中国共产党始终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景目标锲而不舍地将实现人民幸福的目标转变为改善和保障民生的实际行动 因此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31、促进治理主体去中心化和分权化转变政府角色逐渐推动形成政府、社会、市场等多元主体的网络型治理体系以共治共建共享来充分激发社会活力实现人民幸福 此外随着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教育、医疗、就业、保障等民生事业不断“脱胎换骨”、“换挡升级”国家实现了政通人和人民实现了休养生息 社会治理绩效的获得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提供有利因素 一方面在社会活力充分迸发、社会各要素竞相涌现的时代社会各界力量能够广泛参与到国家治理的过程中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凝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基础也更加牢固另一方面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依、难有所助的美好社会生活的实现有助于减少国家和社会动乱的因素即
32、社会治理取得的成就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持续完善提供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为现代化、民主化国家制度的建立完善保驾护航 四、在实践中推动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的统一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这就需要党和国家紧跟时代步伐对制度与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卷治理做出顶层设计既要以治理成效推动“制度”走向“善制”又要以制度优势推动“治理”走向“善治”不仅使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发生“物理反应”还要使二者发生“化学反应”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实现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的双提升以及“善制”和“善治”的统一(一)利用治理成效进一步
33、推动“制度”走向“善制”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善制体系是实现“善制”与“善治”统一的前提 现阶段我国取得的治理效能是持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健全完善的动力有了“善治”才能进一步形成“善制”因此在具体实践中一是要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积极审视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根据时代要求聚焦重点依据时代特征确定重心形成制度的核心竞争力和政治吸引力 同时充分运用我国治理水平提升带来的经济转型、民主健全、社会稳定等治理成效推动我国制度的质变积极向“善制”转型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优越性 二是要坚持继承性和批判性相统一 新时代战略使命的紧迫性要求坚持制度传
34、承和制度创新在深化执政规律、治理规律认识的基础上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和本质将其精神和内涵深化到构建“善制”的政策设计和实践环节中善于总结治理的经验利用治理成果为构建“善制”铺路 同时又要坚持制度创新赋予制度先进性、时代性特征在成就中完善在挫折中改进把“善制”搭建起来 三是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制度”向“善制”跃升需要增强制度的执行力这种执行力一方面来源于制度本身即制度内在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来源于领导者和管理者即运用行政权力保障制度的执行要求真正做到学思践悟以制度化的治理成果推动制度的现代化形成具有现代化特征的“善制”(二)发挥制度优势进一步推动“治理”成为“善治”善治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
35、的社会管理过程和管理活动包括合法性和法治、透明性和责任性、回应和有效、参与和稳定、廉洁和公正 个要素 制度优势进一步推动“治理”成为“善治”的过程是实现科学治理和治理科学统一、有效治理和治理有效统一的过程 要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推动“治理”跃升为“善治”、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的持续动力首先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决维护党中央的领导权威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制度优势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攻克制度弊端加强治理系统化、治理法治化、治理综合化坚持实干兴邦实现国家治理制度化和规范化 其次要坚定四个自信 即需要坚定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道路的道路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
36、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自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自信以及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文化自信 在坚定四个自信的同时加强我国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优势的宣传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彰显中国治理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和真理性 最后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我国各项制度持续性改革创新 创新经济发展理念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创新型国家建设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为“善治”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形成新的制度优势进一步为治理的现代化营造更加完善的政治生态促进“善治”的形成(三)在实践中促进“善制”和“善治”的有机统一“制度”跃升为“善制”、“治理”蜕变为“善治”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无限往复、
37、循环上升 因此“善制”和“善治”形成的过程便为二者的有机统一提供了时空场域 在实践中推动“善制”和“善治”的统一不仅是新时代我国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砥砺前行的客观需要 在具体实践中首先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并重 统筹完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等建设促进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繁荣昌盛、政治清明廉洁、文化百花齐放、社会安定有序、生态优美宜居 同时紧抓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重点解决制度建设的瓶颈问题以及治理过程中的顽疾实现制度和治理的整体跃升 其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发挥人民主体性相兼顾 要在坚定“两个维护”的基础上保障制度和治理党性和人第 期谭
38、林莉:在伟大实践中推动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的双向提升 民性的双重属性“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把握人民至上的历史经验使我国制度和治理更好地服务人民 最后坚持统筹国内和国际相统一 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乘势而上兼顾国内国际发展此外要洞悉国际局势变化借鉴世界各国制度建设和治国理政经验在不断充实自身制度和治理的同时努力将“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的优势和成果以多样性、层次性的形式展现于世界五、结 语在我国刚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阶段邓小平同志就曾指出通过改革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紧迫性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强调要“用我们的实践
39、来证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 多年的制度完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构建出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同时在国家制度保障下中国不断取得治理成效国家发展蒸蒸日上 这不仅验证了我国制度和治理的生机盎然更成功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亮点频出 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全新征程对国家制度和治理提出的崭新要求要在正视现存制度和治理问题的基础上持续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和推进治理体系完善 因此在实践中需要在我国“制”与“治”的互动历史中总结理论和实践经验在更高层次的“善制”与“善治”的互动逻辑中构建新的“中国之制”和“中国之治”这个过程既需要良好的制度做保障也需要治理绩效做支
40、撑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参 考 文 献秦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中的显著特点.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杨长福肖宋英.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百年探索、历史经验与启示.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夏志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逻辑转换.中国社会科学():.徐建飞王莹.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研究的基本特征及前沿趋向 基于 可视化知识图谱的分析.长白学刊():.欧阳康.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内在机理.河南社会科学():.闰从山.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人民论坛():.胡乐明刘刚.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协同提升的
41、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当代经济研究():.吕普生.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理论逻辑与有效路径分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邓海龙洪向华.中国共产党国家治理的历史进程、动态特征与主要经验.山东社会科学():.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毛泽东.毛泽东年谱():第 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深化改革健全制度完善治理体系 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人民日报().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俞可平.增量民主与善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