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维护媒体新秩序 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设计为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课维护公共秩序第三站维护媒体新秩序。本课内容主要从我们身处新媒体时代、学会合理使用新媒体、我们要积极维护新媒体秩序三方面讲解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知道网络是公共生活的新空间,这个空间拓宽了我们参与社会生活的渠道。每个新媒体的使用者,都有可能是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因此,我们要遵守网络空间的规则,维护新媒体秩序,做新媒体负责任的参与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要具备使用媒体资源的能力,让新媒体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同时,我们也要具备一定的媒体批判能力,提高自身的媒体素养。【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新媒体提供的丰
2、富信息资料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利用新媒体所搭建的网络平台来加强学习;同时,要知道维护新媒体的秩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学会合理利用新媒体,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传播媒介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对我们的学习和交往产生了日益重要的影响。【教学难点】学会对各种媒介信息解读、判断和取舍,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是新媒体时代我们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材料及课件。学生准备:课下搜集生活中有哪些新媒体,该怎样维护媒体秩序。 教学过程一、导入(思想驿站)2013年7月1
3、4日,数以千计的印度人涌入电报营业厅,见证发送具有纪念意义的最后一份电报。当天,服务人类169年的电报业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电报业的消失,源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今天,我们的生活已经很难离开互联网。我们用电脑、手机浏览网页、购物、通信、玩游戏、用微博这一切,都是在参与新媒体生活。想一想:最后一份电报说明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二、我们身处新媒体时代。1、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传播媒介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对我们的学习和交往产生了日益重要的影响。新媒体使我们更为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也给我们提供了言论表达的新途径。2、知识链接:新媒体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
4、言的,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人们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交流具有即时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的特点。3、活动平台:我的新媒体生活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下列内容。我接触到的新媒体有:_。我这样使用这些新媒体:_。新媒体给我的生活带来的改变:_。讨论:假如没有网络,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三、学会合理使用新媒体。1、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参与信息的发布,在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变得纷繁芜杂,真假难辨。因此,学会对各种媒介信息解读、判断和取舍,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
5、活,是新媒体时代我们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2、新媒体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学习工具和交往平台,我们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去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面对互联网提供的海量信息,我们要学会选择,去汲取那些对自己和他人有益的信息,不在无关的内容上浪费时间,更不可沉溺于网络,危害身心,荒废学业。对于互联网上的暴力、色情等消极信息,我们要自觉抵制,学会自我保护。我们要做一个合格的信息发布者,不发布无根据的消息,自觉抵制谣言,学会利用新媒体传递社会正能量。3、知识链接:媒介素养媒介素养一般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使用媒介资源的能力,即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促进社会进步。包括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
6、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4、各抒己见:乐乐的奶奶:孩子们回家不是玩手机就是看电脑,网络彻底把孩子从身边夺走了!乐乐的爸爸:有了互联网,上下班路上一边骑共享单车,一边在线学习外语,锻炼、学习两不误! 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说说应如何利用互联网。5、社会观察:2013年4月20日8时03分,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发布自动测定消息:“04月20日08时0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附近(北纬30.1度,东经103.0度)发生5.9级左右地震,最终结果以正式速报为准。”这是雅安地震后发出的第一条相关微博。8时14分,雅安市芦山县地震被修正为7.0级,震源
7、深度1 3千米。截至4月20日22时,以“四川雅安地震”为题的讨论在微博上已有近6600万次。相关话题“雅安地震寻亲”“雅安求助”“雅安寻人”“成雅高速”等亦持续发酵。其中转发量最大的微博内容包含三个主要方面:救援与捐助信息、普及地震相关救助知识以及辟谣与网络监督。四、我们要积极维护新媒体秩序。1、新媒体时代,网络是公共生活的新空间,这个空间拓宽了我们参与社会生活的渠道。每个新媒体的使用者,都有可能是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因此,我们要遵守网络空间的规则,维护新媒体秩序,做新媒体负责任的参与者。2、网络世界尽管有虚拟化的特点,但也不是法外之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不去泄露他人隐
8、私,不去恶意攻击他人,不去宣泄极端情绪,不去制造和传播谣言我们只有自觉地把自己的行为限制在规则允许的范围之内,才能使自己安全、健康地生活,不受外来的侵害。这些规则既是对我们的约束,也是对社会公共秩序的保障和我们个人成长的保护。3、知识链接:“七条底线”2013年8月15日闭幕的中国互联网大会发出倡议,全国互联网从业人员、网络名人和广大网民都应坚守“七条底线”,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自觉抵制违背“七条底线”的行为,积极传播正能量。(1)法律法规底线(2)社会主义制度底线(3)国家利益底线(4)公民合法权益底线(5)社会公共秩序底线(6)道德风尚底线(7)信息真实性底线互联网是现实社会的延伸,共
9、守“七条底线”是每一个网民的责任,也是互联网真实、互信、包容、健康的有效保证。4、社会观察:政府在互联网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已成为普遍共识。美国是世界上拥有互联网法律最多的国家,对互联网的规范已经涵盖了基础资源管理、国家安全、电子商务、网络犯罪、未成年人上网保护、个人隐私、知识产权保护、垃圾邮件等几乎各个互联网领域,代表性的法律包括电信法互联网免税法数字千年版权法案儿童互联网保护法等30多部。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也有法律授权相关机关必要时监控网络信息。5、活动平台:网络使用情况调查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3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3.2%。青
10、少年学生是我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常常是不合理使用网络的主要群体。你身边的很多同学可能也是网民,请做一次调查,了解同学使用网络的情况。根据以下内容,在老师指导下,全班同学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并在班内进行调查。(1)统计班内同学每周使用网络的时长,算出平均时长。(2)中学生使用网络的主要目的有查阅学习资料、阅读新闻、玩游戏、写博客、聊天等,调查了解班内同学在以上各方面使用网络所占的比例。(3)调查了解同学中常见的不遵守网络规则的现象主要有哪些。仔细分析调查结果,并根据结果写一份调查报告,指出班内同学使用网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选择一个调查中反映出来的违反网络秩序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 教学反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