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弘扬民族精神【知识点】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生生不息、延绵不绝,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中华民族具有爱国主义传统。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等,是中国革命年代和建设时期对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和强大的生命力。【知识点补充】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人类社会的
2、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艰苦创业精神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同在,是成就任何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要从日常生活做起:要努力学习,完成自己的学业;培养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浪费,不追求享受;培养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精神,遇事要迎难而上,不要畏难而退。【基本问题】民族精神含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作用: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史生生不息,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2.爱国主义(板书)(1)含义(板书):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的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2)表现(板书):对祖国和家
3、乡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企盼,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对祖国主权的尊严的坚决捍卫,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等。1、民族精神举例。革命年代: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建设时期: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奥运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精神、三峡移民精神。2、为什么要大力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必要性)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大力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中考试题举例】1(2007南平)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的是A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B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C积极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D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2(2007资阳)2007年3月7日,胡锦涛主席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之所以要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因为艰苦奋斗精神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 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创业实践需要创业精神的支持和鼓舞 在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
5、会是充满艰辛和创造的伟大事业,需要这一崇高精神的支撑A B C D3(2006常州)艰苦奋斗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现阶段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发扬艰苦创业精神?(5分)参考答案: (1)艰苦奋斗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是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和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2分) (2)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这是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决定的;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要求的。(3分)4(2007资阳)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指出: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在新长征的征途中,我们一定要把长征精神坚持不懈地发扬光大,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阅读上述材料
6、,结合教材有关知识简要回答:长征精神是我国什么精神在那个时代的集中体现?在新时代条件下,我们应如何弘扬和培育这一精神?参考答案: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那个时代的集中体现。(1分)在新时代条件下,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2分)要从每一个人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分)5(2007绍兴)文化的沟通与交流,是人类文明绵延不绝、不断进步的重要条件。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古代中国,中外文化的交流曾十分活跃,其中“茫茫沙海,驼铃叮当;宝船疾驰,国威远扬”就是对此的生动描述。请举出反映这一情景的两项史实并概述其共
7、同意义。(4分)(2)当今世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国际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各种各样的“文化年”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大亮点。有人认为,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外来文化。你如何评析这种看法?(8分)答案要点:(1)史实:开辟丝绸之路(或答张骞通西域);郑和下西洋。意义:加强了中外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彼此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2)全球化的过程,一定是不同文化共同生存、共享文化成就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习外来文化,但这种学习不是去照搬照抄,而要批判地吸取其优点和长处。与此同时,我们更要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积极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
8、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屈原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末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的后代。屈原虽忠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这种文体,也开创了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等。人物生平屈原,名平,字原,出身于贵族。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信任,任、,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举贤任能,改革政治,。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
9、所增强。但是,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的,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开始了流放生涯。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于。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投自杀。 屈原是楚武王之子的后代,约于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市县),自称的后裔。“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入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在流放期间,
10、屈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名篇。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的起源之一。“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原被放逐后,在和的一次对话中,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找苦吃。屈原表示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在渔父看来,处世不必过于清高。世道清廉,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沉浮。至于“深思高举”,落得个被放逐,则是大可不必。屈原和渔父的谈话,表现出了两种处世哲学。 ,秦国攻破了楚国国都。当年五月五日,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而死。,也是因此而来的。家族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和楚王一样,(m)姓,后改姓熊。该姓出自黄
11、帝颛顼系统的氏;芈姓族群从商代迁徙至南方楚地,当传到时,因功受周封于楚,遂居丹阳(也就是现在湖北省境内)。这就是屈原的故乡。春秋初期,约公元前7世纪,楚武王熊通的儿子被封在“屈”这个地方,叫做屈瑕,他的後代就以屈为氏了。楚王的本家中,和屈氏家族类似的,还有春秋时代的若敖氏和薳氏;的昭氏和景氏,昭、屈、景是楚国王族的三大姓,屈氏能够从春秋前期一直延续到战国后期,一直处于楚国的高层,这个家族可谓经久不衰。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据说就是掌管王族三姓的事务。屈原既是楚王的本家,当时叫作“公族”或“公室”,那么他和楚国的关系,当然也就不同一般。屈氏子孙如、等,在楚国都曾担任过要职。屈原的父亲叫。到了屈原这一
12、代,屈氏当大官的人不多,只有屈原和后来被秦国俘虏的大将。屈原楚辞九章:“忽忘身之贱贫”。很可能当时这个贵族家庭已经衰落了。出生屈原的出生日期,据近代许多人研究,约在二十七年()到三十年()之间。照甲子推算,那年应该是戊寅年恰巧,屈原的出生不但是寅年,而且又是寅月寅日。照中国历法的老话是“人生于寅”,所以夏正便以建寅之月(即正月)为岁首。屈原既然是寅年寅月寅日生,真正符合于“人”的生辰,所以在屈原著名的作品中说:“贞于兮,惟庚寅吾以降”。这句是说星逢寅的那年正月,又是庚寅的日子,我从母体降生了。说明这一年是寅年;孟是始,硕是正月,夏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说明这年正月是寅月;庚寅则说明这一天是寅日。
13、屈原出生在寅年寅月寅日,这可是个好日子(据邹汉勋、刘师培用和推算,定为正月二十一日。清代陈玚用周历推算定为正月二十二日),目前一般定为。取名屈原觉得自己的生辰有些与众不同,所以他在中说:“皇览揆余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这四句是说:父亲看到我生辰不凡,给我起了个好名字,名字叫做“平”,字名叫做“原”。而东汉在章句中解释屈原的名字时说:“正,平也;则法也”,“灵,神也;均,调也。言正平可法者莫过于天,养物均调者,莫神于地。”所以名“平以法天”,字“原以法地”。同他的生年月日配合起来,照字面上讲,“平”是公正的意思,平正就是天的象微;“原”是又宽又平的地形7,就是地的象微,屈
14、原的生辰和名字正符合“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8的天地人三统。这在今天看来,只是个巧合,原无所谓,可在当时却认为是一个好兆头。经历屈原的事迹,主要见载于的史记。根据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可推定屈原出生于楚威王元年()正月十四日。屈原于是年正月十四诞生于丹阳,即今湖北,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屈原生活的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朝廷一切政策、文告,皆出于其手。 屈原为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
15、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据史记记载,上官大夫靳尚出于妒忌,趁屈原为楚怀王拟订宪令之时,在怀王面前诬陷屈原,怀王于是“怒而疏屈平”。 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职后,转任三闾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 怀王十五年(公元前304年),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子南、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于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 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
16、,进行瓦解“”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到了。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屈原力劝不可,然而怀王的小儿子子兰等却力主怀王入秦,怀王亦不听屈原等人劝告,结果会盟之日即被秦扣留,三年后客死异国。 在怀王被扣后,接位,任令尹(相当于宰相),楚秦邦交一度断绝。但顷襄王在接位的第七年,竟然与秦结为婚姻,以求暂时苟安。由于屈原反对他们的可耻立场,并指斥子兰对怀王的屈辱而死负有责任,子兰又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造谣诋毁屈原,导致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时间约为顷襄王十三年前后。 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时,楚国的
17、形势愈益危急。到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预示着楚国前途的危机。次年,秦军又进一步深入。屈原眼看自己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也曾考虑过出走他国,但最终还是爱恋故土,于悲愤交加之中,自沉于江,殉了自己的理想。 屈原死日,可能是五月初五,或距这一天很近的一个日子。五月初五原来是楚地的,后来人们就把这一天作为纪念屈原的日子,论其本来意义,反而鲜为人知了。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人,南宋,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
18、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被称为“宋末三杰”。文天祥19岁时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四年(1256年)入(今江西吉安)读书,同年中选吉州贡士,并随父前往南宋首都应试。在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亲拔为第一,考官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但四天后父亲不幸病故,文天祥归家守丧三年。元年(1259年)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宦官主张迁都;他上疏请斩董宋臣,建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后历任宁海军厅公事、江西、提刑、职等。元年(),元兵渡江,文天祥散尽家产,招募豪杰,起兵,组织义军三万,
19、以“正义在我,谋无不立;人多势众,自能成功”的口号进行反元斗争。然最终因为孤立无援,抗争失败,到最后仅余六人。次年任,赴元营谈判,希望以谈判的方式来刺探蒙古军情,在谈判过程中,文天祥据理力争,怒骂伯颜,但与此同时,南宋朝廷却派人前往文天祥军营,宣布解散文天祥的军队。伯颜得知文天祥军队已经被解散,故下令逮捕他,押解北方。当文天祥被押送到的时候,得当地义士相救脱险。此后力图恢复,转战东南。这时,南宋朝廷已奉表投降,恭帝被押往,等拥立7岁的在即位。文天祥奉诏入福州,任,同时都督诸路军马,往(今福建)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筹饷以继续抗元战争。秋天,元军攻入,端宗被拥逃海上,在一带乘船漂泊。文天祥与当
20、时朝臣与意见不合,于是离开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分在南剑州(治今福建南平)开府,指挥抗元。1277年,文天祥率军移驻、,攻入江西。在(今江西南部)大败元军,攻取,收复十县、吉州四县,人心振奋,抗元形势转好。但好景不长,元军主力进攻文天祥兴国大营,文天祥寡不敌众,率军北撤,败退到、(今福建),损失惨重,妻儿也被元军掳走。元年()夏,文天祥得知南宋行朝移驻,为摆脱艰难处境,请求率军前往,与南宋行朝会合。由于张世杰坚决反对,计划失败,文天祥率军退往。当年八月南宋朝廷封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同年冬,元军大举来攻,文天祥再败逃走,传说曾经发生文天祥几乎快被元军逮捕时,突然冒出三座山遮住蒙古兵,掩护文天祥
21、逃去,后人即以“”祀拜这三座山神保护忠义;文天祥在率部向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的攻击,文天祥军在五坡岭(广东北)造饭时被元军攻击,兵败,文天祥吞下随身携带的冰片企图自杀,未死,但却昏迷过去,在昏迷当中,文天祥被俘。张弘范要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乃书过零丁洋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弘范笑而置之,不久遣使护送至大都,路上八日,不死。被关押在,拘囚四年。帝昺二年(),宋亡,文天祥仍坚守初志,在给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
22、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狱中作指南后录第三卷、正气歌。忽必烈爱其才,先后派出平章政事、丞相招降,十九年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祥坚贞不屈,答曰:“一死之外,无可为者。”元朝又请出当时已经降元的南宋大臣,出面劝降,结果遭到文天祥的痛骂;元朝又派出已经被俘的劝降,文天祥置之不理。次日押赴刑场(柴市口,今北京东城区交道口),文天祥向南方跪拜,从容就义,年47岁。行刑后不久,“俄有诏使止之”,然文天祥已死,忽必烈惋惜说:“好男子,不为吾用,杀之诚可惜也!”文天祥的妻子收尸时,在其衣带中发现绝笔自赞:“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
23、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著有多篇作品,以和在狱中所题最为人所认识和称道,其中前者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乃千古绝唱。他生前所用的砚台仍保留至今。 纪念为了纪念文天祥,在北京文天祥曾被关押的地方,成立了,后成立。年间在文天祥被俘虏的五坡岭建立“”纪念。在台湾的,境内有“Tapido”(音译:塔比多、大北投)之地名,并有,后因开发,于神社旧址兴建纪念公园,并改称。在原名,则取其号改称。花莲县秀林乡与亦有。也有一条路名为“”,在、附近,与南北向的交叉。台湾亦有全台唯一供奉宋末三杰的“三忠庙”。兴建于同治7年(1868年),是双溪居民的信仰中心。而及文氏族人(香港原居民之一)
24、,源自,他们的先祖是文天祥之堂弟,于宋末避元兵祸入居,故此文族子弟,在分别在新田及泰亨祠堂村兴建及,并文天祥像及正气歌的碑刻。校区南面的两大湖泊被命名为“文山湖”(东北泊为“上文山湖”,西南泊为“下文山湖”)邓世昌(1849年1894年9月17日),原名永昌,字正卿,祖籍(今龙珠直街龙蜒里2号),中国近代将领,被誉为英雄。邓世昌是近代中国第一批自己培养出来的海军将领之一。1849年10月4日生于(今龙珠直街龙蜒里2号)一茶商之家,1867年考入马尾船政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1年被派至“”舰练习航海,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被船政大臣嘉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运船帮带,次年任“”炮舰管带。
25、当年日军侵台,邓世昌奉命扼守,等要塞,得补千总。1880年调。同年到英国接“”巡洋舰,回国后任“扬威”管带。1887年再到英国接“”巡洋舰,任“致远”管带,职中军中副将。是北洋海军管带中,唯一一位未曾出洋留学或实习的管带。1891年检阅北洋海军,邓世昌因训练有功,获“葛尔萨巴图鲁”勇名。在中日中,因“致远”舰受伤,弹药用尽,难以继续战斗,邓世昌语曰:“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舰,则我军可以集事。”便意图撞沉日舰旗舰“”(据日方记载为浪速,参见原来邓大人撞的不是吉野),但“”舰因为日舰攻击引起爆炸而沉没,邓世昌决心与战舰同存亡,从而在落水后拒绝救援,与爱犬“太阳”一同壮烈殉国。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
26、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清廷以“壮节”,按提督例从优议恤并,还赐给其母一块用1.5制成的“”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追赠衔,入祀京师昭忠祠。邓家用此款在原籍(今)为邓世昌修了衣冢,建起邓氏宗词。抗日战争日军侵占广州期间,日军士兵慑于邓世昌的威望和英气,不敢破坏邓氏宗祠。1996年12月28日,以世昌号命名一艘远洋综合训练舰,以示纪念民族英雄邓世昌。郑成功(16241662年)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原名福松、森,号大木,福建南安县石井村人。其父郑芝龙,是南明隆武朝“建安伯”,曾组织向台湾移民,积极开发台湾岛。1645年(清顺治二年),21岁的郑成功在福州受
27、到隆武帝朱韦健的召见,颇多赏识,被认为本家,赐他国姓(朱),改名成功,因此中外尊称之为“国姓爷”。1653年(清顺治10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又封他为“延平郡王”。 郑成功的活动是在国内明清王朝交替和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东方的时期展开的。1646年(清顺三年)秋,清兵进攻福建,隆武帝被生擒,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掌握隆武朝廷军权,在汉奸洪承畴的勾引下,率兵投降了清朝。郑成功反对父亲隆清,率领部下先在广东南沃岛起兵,继而挺进厦门鼓浪屿,1650年(清顺治七年)占领厦门、金门两岛。以后与清军展开不断的战斗,逐步收复了福建漳、泉地区,并控制了北至浙江舟山,南至广东潮惠的东南沿海地区。 1659年夏,
28、郑成功率水师10余万北上,经舟山溯长江,连克瓜州、镇江等城。7月围攻南京,误中清江南总督郎廷佐的强兵计,折兵回厦门。翌年,清军分三路进攻厦门,被郑成功击退。郑成功在坚持抗清的同时,又和侵占我国领土台湾的荷兰殖民者展开长期的斗争。荷兰殖民者于1624年(明天启四年)侵占了我国的台湾,对台湾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并不断骚扰福建、广东沿海地区,激起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1652年(清顺治九年),台湾爆发了以郭怀一(郑成功父亲郑芝龙的旧部)领导的抗荷武装起义。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郑成功为了抗议荷兰殖民者在海上的掳掠,曾下令禁止商船到台湾贸易,在经济上给荷兰殖民者以有力的打击。 1661年4月
29、,郑成功令长子郑经防守厦门,新率战舰120艘,将士25000余人,在金门料罗湾誓师东进收复台湾。经过激烈的海战,郑军击沉荷 军主力舰“赫克托”号,收复了“赤嵌楼”。在近一年的争夺中,荷军伤亡近2000人,损失惨重。1662年2月1日,荷兰侵略军被迫投降,被侵占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重归祖国怀抱。 郑成功于1662年旧历五月初八因病逝世于台湾,终年39岁。林海雪原写忠魂杨靖宇生平简介他曾经率领抗日队伍驰骋于东北广阔的土地上;他曾经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他也为了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他就是身经百战的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从1925年加入革命队伍
30、到1940年壮烈牺牲,杨靖宇用短短15年的时间书写了不朽诗篇,用自己的热血浇铸了一座巍峨的丰碑,永远竖立在祖国和人民的心中。少年怀壮志1905年,杨靖宇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一个勤劳朴实的农民家里。杨靖宇幼时在村里私塾读书时很用功,从来不和同学打闹,只喜爱听英雄故事。每到晚上,老人唠起太平军的故事时,他便蹲在一旁不声不响地听,太平军艰苦征战、宁死不屈的高尚品质,深深地感染着杨靖宇。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席卷全国,年仅14岁的杨靖宇投身于火热的斗争之中,跟随进步教师到街头去宣传,和同学们一起张贴标语,到火车站查封日货。1923年9月,杨靖宇考入河南省第一工业学校。由于他深知旧社会的黑暗,
31、所以积极追求真理。不久,他加入了北京李大钊创办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7年春,杨靖宇被选为确山县农民协会会长。4月4日,在党的指挥下,杨靖宇参与领导了震惊中外的“确山暴动”,组织了数万农民武装围攻确山县城,经过4天的激战,占领了县城,打垮了北洋军阀第八军的一个旅,活捉了县执事王少渠,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第一个县级人民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杨靖宇被选为常务委员,担任主席(代行县长职权)。6月,杨靖宇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声威震敌胆1933年1月,杨靖宇担任南满游击队政治委员。此时,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巩固在东北的殖民统治,一面加速强化地方行政管理,一面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企图一举剿灭抗
32、日武装。而义勇军的上层领导人,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影响下,有的逃跑了,有的投敌了,只有杨靖宇领导的抗日队伍,在磐石、伊通、双阳等地开展了积极的抗日游击活动。在3个月的时间里,连续粉碎了日军的4次“大讨伐”,狠狠地打击了敌人的气焰,发展壮大了游击队。1935年3月,杨靖宇率领部队挥师向南,开辟了清原、新宾等游击区,并用俘获的军马编成一支骑兵队,驰骋于南满平原,重创日军守备队。当日军仓促凑集兵力赶来“讨伐”时,骑兵队又改成步兵队,绕到鸭绿江右岸的临江、集安一带活动,使日军顾此失彼,无可奈何。1936年10月,日军集结了伪军的大部分精锐部队近2万人浩浩荡荡地向南满地区开进。此时,杨靖宇指挥的部队
33、只有1000余人。得知敌人的部署以后,杨靖宇立刻把队伍分散成小股,进入深山密林里,伺机给敌人以重创。敌骑兵进山十分不方便,到处寻不到抗联主力,反倒时常遭到抗联小股部队的袭击。经过4个多月的苦斗,交战近600次,敌伪军伤亡比我军多了10倍。杨靖宇率领的部队还缴获了大批武器。反“讨伐”的胜利,使杨靖宇声名大震,令敌人闻风丧胆。壮烈显英豪1939年,抗日斗争更加艰苦了,抗联队伍遭受了很大的损失。到1940年年初,杨靖宇身边仅剩15名战士。曾当过杨靖宇身边警卫战士的黄生发老人回忆道:“当时天气嘎嘎冷,我们的棉衣又不齐,有的同志手脚都被冻伤了。可是敌人的部队越集越密,讨伐越来越频繁。敌人纠集了更多的兵力
34、,我们甩掉一股又遇上一股,很难得到休整的机会。雪地行军,裤子总是湿的,让寒风一吹,冻成冰,很难打弯,也不知有多沉,迈步都吃力。鞋子也都跑烂了,只好割下几根柔软的榆树条子,从头拧到尾,当做绳子把鞋绑在脚上。衣服全叫树枝扯烂了,开着花,白天黑夜都挂着厚厚的霜,浑身上下全是白的,全是凉的。更难的是没有吃的,不要说粮食啊,连草也埋在二三尺深的积雪里,我们只好吃那难咽的树皮。先把老皮刮掉,把那层泛绿的嫩皮一片片削下来,放在嘴里嚼啊嚼啊,就是咽不下去。勉强吃下去了,肚子也不好受”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杨靖宇被上百名敌伪军包围了。敌伪军劝他投降,可他毫无惧色手持双枪不停地向敌伪军射击。交战20分钟,有一弹命中
35、其左腕,他左手的手枪落在地上。但是,他继续用右手的手枪应战。敌伪军认为生擒困难,遂猛烈向其开火。杨靖宇身中数弹,壮烈殉国,年仅35岁。残暴的日寇割下了杨靖宇的头颅,剖开了他的腹部,发现胃肠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将其牺牲地江县改名为靖宇县。1958年2月23日,其遗首和遗体被隆重公祭合葬在为他专门建立的通化市靖宇陵园。中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爱国行为什么是爱国?说小一点就是爱家,爱班级、爱学校、爱生活的环境。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问题,参与合作与交流,遵守学校共同学习生活准则,爱护公共财产,及时完成功课,这些就是一种朴实的爱国行为, 能尊
36、重别人,善于倾听,长幼有序;在有先后次序的场合不插队,会说对不起、谢谢、请等文明用语;过马路走天桥和横行钱,不闯红灯;穿着整洁,说话轻言细语;在人需要时能伸出友善的手,给人一臂之助等,都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是爱国之行。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环境卫生,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把分内事做好,就是爱国的行为表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译为: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
37、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新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简述: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中华民族的自主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 详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
38、精神支柱。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它始终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一)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全部实力的总和。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因为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以促进综合国力的增强。 (二)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意义,突出体现在它所具有的目标价值和功能价值上。首先,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包
39、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内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重要目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提高,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应有的目标之一。其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精神动力和民族凝聚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三)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助于推进中华民族的自主创新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了大量的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但
40、这绝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我们自己的自主创新。因为,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必然走向衰落,一个没有创新的国家必然受制于人,这是历史的事实。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以把全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出来,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全面自主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 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成员团结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奋斗中所形成的民族精神,为绝大多数炎黄子孙所认同、继承和发扬,是中华民族团结和统一的不可替代的精神力量。总之,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和形成的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继承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是最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勤劳勇敢 :勤奋劳动,有勇气,有胆量。艰苦奋斗:主要是指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奋发努力,昂扬斗志。自强不息:形容自己不休息的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