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两课时)【教材分析】小石潭记是唐代著名文人柳宗元被贬柳州时所作的一篇美文。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刻画出凄清的境界,抒发了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情。【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作品常识。2.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把握文中出现的特殊句式。3.熟练的诵读课文,背诵课文。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课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2.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2把握文章内容,感受祖国山水的秀
2、丽风光。【重难点突破】1.结合描写顺序,整体把握文意。2.掌握重点字词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3.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课时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柳宗元的生平经历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趣导入七年级时,通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字,我们认识了鲁迅先生的启蒙恩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外一位老师日本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能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
3、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出示文题、作者) 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1作家作品(出示投影)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 “唐宋八大家”。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2写作背景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三字词句积累 1.给
4、加点字注音。为坻(ch) 翠蔓(mn) 参差(cn) 翕忽(x)为屿(y) 蒙络(lu) 佁然(y) 悄怆(chung)为嵁(kn) 摇缀(zhu) 俶尔(ch) 幽邃(su)2.补充解释重要的字词。其岸势犬牙差互(形状) 四面竹树环合(环绕合抱)悄怆幽邃(深远) 如鸣佩环鸣(发出声响)蒙络摇缀(遮掩) 往来翕忽(迅疾)3.古今异义。崔氏二小生 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乃记之而去 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不可久居 古义:停留;今义:住。佁然不动 古义:呆呆的样子;今义:痴呆或深思的样子。5.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看看它们的词义有什么不同。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5、) 不可久居(可以,能够)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由) 隶而从者(跟随) 水尤清冽(清澈) 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清)参差披拂(长短不一)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如鸣佩环(玉环)竹树环合(环绕)6.词类活用。潭西南而望(名词作状语,向西南)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形容词,像狗的牙齿一样)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心乐之(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喜欢的意思)四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全文的结构层次:第一部分(1):总写小石潭全貌。写了竹水潭石树等。第二部分(23):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并写到了小溪的走势。第三部分(4):写幽静
6、的环境,抒发作者抑郁忧伤的心情。第四部分(5):补充交待同行的人。五课堂作业1解释加点的字。其:其岸势犬牙差互( ) 以其境过清( )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久居( )2翻译下列句子。(1)皆若空游无所依。(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4)凄神寒骨,悄怆幽送。第二课时一回顾旧知,检查作业。 1指名学生回答词解,翻译句子。 2回顾上节课内容,师生共同回顾文章的结构。二品读课文,解决疑难问题。 引导讨论下列问题。投影显示以下问题。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明确: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
7、欢乐起来。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明确: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明确: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石上,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明确: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清说说本文写作思路。明确: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投影显示)三精读课文,感受作者撰写此文时的思想感情。1.这篇游记是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
8、写,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因为被贬谪,作者的心请常常是忧伤悲凉,欲求解脱却又无法解脱。2.这种情感,从文中的“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造邃中可以看出。3.但是,文中表现的又不完全是郁郁寡欢的心情,在抑郁忧愁的基调中,仍可见一些乐意,这从鱼儿“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中隐约可知。四回顾课文,体会语言特色这篇课文的语言有以下特点:1. 简洁而又丰富,细致而生动。2. 用短句产生节奏感,读起来悦耳动听。3.字里行间还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五总结全文课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六布置作业1.熟读、背诵课文
9、。2.扩展阅读训练:读袁宏道的西湖游记划出写景句并体会作者的感情。 附:西湖游记袁宏道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上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板书设计】小石潭记见小石潭:隔、闻、伐、取、见移步换景潭中景物特写镜头 潭水:清澄,侧面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小潭源流形象比喻 溪身:曲折蜿蜒岸势:参差不齐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寓情于景【教学反思】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言文,此次教学这篇课文,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两条,即让学生积累文中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的含义;通过朗读,品味文中描写景物的短句,体会作者在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后,我觉得在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这一环节时,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在教师的适当点拨引导之下,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了作者的“忧伤”的情感。另外,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让学生领略了小石潭的自然美景,再配上合适的古筝乐曲朗读,这使学生既学了知识,又得到美的熏陶,还提高了学文言文的兴趣,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