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9课 春酒章、节第四单元课时第 1 课时课型略读课文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2、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3、学习本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突现人物的写法,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重点难点1、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2、学习本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突现人物的写法,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教学过程教师复备一、导入新课:1、导语: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从小到大,我们都是伴随着这些节日,和亲人一起度过的。在这些传统节日中,同学们最盼望的无疑是春节。春节不仅有玩的、吃的、穿的,更有压岁钱,可以买很多想要的东西。但每个地方过年的风俗又不尽相同,那么浙江
2、温州一带是如何过年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琦君的春酒。 2、简介作者:琦君,1918年出生,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949年赴台湾,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而她现在已成散文大家。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是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其作品多以儿童故事为主,大半以她家乡浙江温州为背景,作品中的那些风土人物勾画出一副中国农村社会的朴素生活图景。特别是散文,作品中那股真挚的情意,感人至深,笔致婉约,文章散发着迷人的气息。二、整体感知课文,体味作者情感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配乐思乡曲)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划出你认为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2、想一想,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教师指导:作者不仅仅是怀念家乡的春酒,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美、人情美,写自己对家乡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着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三、指导学生分组合作研讨课文(一)作者在文中叙述了儿时在故乡的哪几件事?这些事都是作者家乡的风俗,你喜欢这儿的风俗吗?为什么?(第1小组讨论)板书小结:过新年 喝春酒 喝会酒风俗美(二)在这几件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第2小组讨论)板书小结:母亲 “我” 阿标叔 乡邻乡亲(三)作者用一些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描写风俗。请你找出来,并谈谈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
4、作用?(第3小组讨论)(学生交流后师作指导,投影)1、母亲(第4小组讨论)(1)“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是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2)“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喜气。”小结:突出母亲热情好客、慷慨大方。2、花匠阿标叔(第5小组讨论)“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兴高采烈”。小结:突出花匠阿标叔的热心。教学过程教师复备3、乡邻乡亲(第6小组讨论)(1)“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
5、(2)“席散时,会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3)“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小结:表现了乡亲们的热情大方。4、“我”(第7小组讨论)(1)“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2)“其实我没等她说完,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小结:表现我充满了童真童趣。(四)通过对人物的细节描写,你对这些人物也有自己的看法,请谈谈!(第8组讨论)师指导要点:人情美(板书)(五)作者为什么能在几十年之后对家乡的过年时的生活细节记得那么清楚,
6、描写得那么细致呢?指导要点:对故乡有感情。问:对故乡的什么有感情呢?(全班讨论)指导要点: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向往,也表达了游子殷殷思乡之情。问:所以“春酒”是一杯什么样的酒?指导要点:怀旧思乡的酒(板书)四、迁移扩展思乡是远离故乡的人都会产生的一种思绪,余光中的乡愁道出了许多游子的心声。你读过这类作品吗?把你所读作品的内容说给同学们听一听。五、教师总结:琦君说过:“人和花草树木一样,都有自己的根。”是啊!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有谁能够忘记生养自己的故乡呢?父爱天高,母恩难报,最难忍受思乡情。这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积淀下来的中国人最深厚的情感基础。事实上,正是这种特有的情感基础,才让我们中华民族一代一代繁衍壮大,成为伟大的民族。六、布置作业:母亲热情好客 慷慨大方阿标叔 热心乡亲热情大方“我”童真童趣1、抄写、解释词语。 2、积累“思乡”的诗句。 3、完成补充习题相关练习。板书设计:怀旧思乡的酒人情美春酒教学反 思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