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课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第五课时)教案(汉语 双语)知识与能力:1、认识课文生字。积累若干个词语。过程与方法: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的深刻意义。4、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情感与价值观:5、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的深刻意义。重点:1、认识课文生字。积累若干个词语。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的深刻意义。教学方法:讲述法、激励法、交流法教学过程一、细读课文1、理解文
2、章主要内容,理解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的深刻意义。2、从文中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内容,仔细阅读,并加以赏析。3、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并从文中找出有关词语加以证明。4、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下面,我们就走进课文,去看看。课文二、指名读课文。精读训练、合作学习。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三、反馈交流。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的重要意义。明确:(文章记述了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的过程和对中国航天史的意义。意义:使嫦娥一号成为中国发射的距地球最远的卫星,也使中国成
3、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的深空探测正式启动。) 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不能脱离课文内容。3从文中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内容,仔细阅读,并加以赏析。明确:引导学生从自身情况出发,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加以赏析。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教师适当加以引导。4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并从文中找出有关词语加以证明。明确:(写作顺序是时间顺序。有关词语是: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18时29分、未来两周内。)5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同位交流。(同位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6重点研讨课文第3、4自然段。(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
4、目: 找出选文中的记叙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地点: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事物:嫦娥一号。事情: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2)学习课文。思考以下问题:思考题1、嫦娥一号从环地球卫星变为月球卫星要经过哪几个过程?思考题2、嫦娥一号完成的主要任务有哪些?思考题3、嫦娥一号的升空有何重大意义?学生思考、讨论、合作交流、汇报思考题1:18时29分,嫦娥一号离开托举她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进入近地点205公里、远地点50930公里的超地球同步轨道,开始了100多万公里的奔月之旅。未来两周内,卫星将经过4次变轨、2次-3次中途修正和3次
5、近月制动,最终建立起距月球200公里的环月轨道,对月球开展科学探测。思考题2:在预计为期一年的工作中,前往月球“探亲”的嫦娥一号要完成四大任务:获取月球全表面三维图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和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探测月壤特性,探测4万公里至40万公里间地月空间环境。思考题3:嫦娥一号离开地球的距离,整整38万公里。这一数字,使嫦娥一号成为中国发射的距地球最远的卫星,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表示,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的深空探测正式启动。四、拓展阅读。阅读课文后的短文云的形成。读短文,提炼有用信息,说说短文讲了些什么?说明了什么原理?六、小结与作业 1、做第七课练习册。板书: 嫦娥从“月亮城”起飞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地点: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事物:嫦娥一号。事情: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