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1)
教学目标:知道身边存在青少年受侵害的现象;知道我国法律为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有特殊保护;知道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学会认识和判断面临的不法侵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运用有效方法,逐步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初步形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重点:要有警惕性,要具备保护自己的意识;要用智慧学会用一些方法技巧保护自己;要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难点:促使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找到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活动法
导入新课:
中新网郑州2002年9月2日消息:17岁的女中学生纯燕(化名)永远地凋零了,9月1日,麻醉、绑架、轮奸、杀害纯燕的犯罪嫌疑人雷某等4人被批准逮捕时,纯燕精神恍惚的父母早已眼泪哭干。
据大河报报道,以雷某为首的4人犯罪团伙都是未成年人。8月19日,雷某在临颍县城某网吧一番甜言蜜语后,很快顺利地将网友纯燕约出。吃午饭时,纯燕在喝罢雷某掺有迷幻药物的饮料后,很快便睡着了。
雷某很顺利地将纯燕挟持到杜曲镇某村一空院内。接着,雷某又约来另外3名同伙,一番密谋后,首先向纯燕的父亲打了电话,要求其迅速拿出15万元。之后,几人惨无人道地多次轮奸了纯燕。次日,4人残忍地勒死了纯燕,将其丢入粪坑。
8月19日晚10时许,临颍县公安局接到报案后,根据有关线索,派人赶赴漯河、许昌等地开展侦查工作。8月26日下午,公安人员在漯河市某技工学校擒获雷某,8月27日凌晨,另3名犯罪嫌疑人被一网打尽。
提问:这个案例带给你什么样的思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在加强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同时,青少年自己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因为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只是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必要条件(外因条件),要使自己的身心健康、合法权益得到保护,还要未成年人自身的配合(内因条件),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二、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板书)
(一)提高警惕(板书)
前面提到的例子说明,面对不法侵害,如果我们警惕性不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就会使自己遭受损失,陷入困境,甚至有生命危险。
1、“审视周围、提高警惕”—— 说说我们对社会生活的哪些方面要提高警惕?
对于上网聊天、身份证的借用、自称是你父母的同事、晚上一人上街、晚自修回家、与同学外出旅游等
2、“警惕大讨论”
讨论一:网络友情的调查活动
活动目的
通过同学之间互相介绍网上交友的过程和方法,一方面考察学生的警惕性,另一方面互相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方法,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活动建议
1、设计 “网上交友状况”的调查,要突出网上聊天时如何保护自己真实信息的方法。
2、提供网上交友上当受骗、网络犯罪的事例,给学生以警示: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交流的空间,但它只是用数字和代码构成的虚拟世界,因此保守自己的真实信息就是保护自己的重要方面。
3、在班级同学的共同参与下,集思广益制定一份 "网上交友规则"等制度,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如:“匿名交友网上多,切莫透露真信息。网上人品难区分,小心谨慎没有错。”
讨论二:与同学外出旅游
活动目的
通过学生对“与同学外出旅游”活动设计,促使学生认识到在自己群体的外出活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树立一种群体意识,找到一些自护、自救的方法。
活动建议:
1、自由选择小组成员,确定外出活动的地方,分别选择一些山、水、大城市等地方。(注意男女同学的合作,可以联系到女生的自我保护中)
2、集思广益我们可能遇到的问题,可能遭到的伤害,写出自我保护的一些具体措施。
3、“特别关注”——女生自护反思活动
活动目的
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中提供的事例,让学生明确对于女生来说,高度的自护意识是保护自己免受侵害的最坚强的屏障。
活动建议
1、阅读分析教材中小佟的事例,以给故事续尾的活动方式,帮助学生明确自我保护意识是保护自己免受侵害的前提。
2、自我反思,讲自己的言行举止与教材所提要求作对比,看看自己的自护意识如何,进一步明确保护自己的关键是高度的警惕性。
(二)用智慧保护自己(板书)
学生阅读95页的材料,讨论其中的问题。(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归纳)
学生讨论:
我们遇到不法侵害、实行自我保护时要注意什么?
遇到拦截敲诈怎么办?遇到抢夺怎么办?女生遇到人身侵害怎么办?
设想日常生活中还有可能遇到的侵害,设计巧妙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三)用法律保护自己(板书)
看P97的材料学生思考:
小峰靠什么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你的身边有过类似的事例吗?你知道我国专门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法律吗? 总结出:青少年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学生小结。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