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蜀鄙二僧教学设计 鄂教版-鄂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880822 上传时间:2025-01-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蜀鄙二僧教学设计 鄂教版-鄂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蜀鄙二僧教学设计 鄂教版-鄂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蜀鄙二僧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积累词语,了解“鄙、语、之、子、买、去、顾”的不同的用法。 2、 过程和方法: 背诵全文,疏通文意,增强文言语感。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育学生要“立长志”,懂得事在人为的道理。 教学重点: 1、 学会朗读文言文。 2、 理解积累文言词汇。 3、 理解句义、文义。 教学难点: 理解蜀鄙二僧故事的深刻涵义以及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启迪。 课前预习: 用四行对译法自学全文。 第一行抄录原文。 第二行在原文每个词的下面画一竖写的破折号,表示待注释。 第三行以词为单位对准第二行的破折号准确地注释。 第四行根据第三行的注释,写成通顺的白话文。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9:30-9:32) 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蜀鄙二僧》(出示幻灯片:课题及深山藏古寺的图片),有谁能说说这个标题的意思? 强调“鄙”是边远的地方,“二僧”是故事中出现的两个人物。标题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主要人物。本文就是讲两个四川边远地方的和尚要去南海的故事。 本文是节选,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是写给子侄们看的。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告诉他的子侄们什么道理呢?让我们赶快读课文吧。 二、初读全文,把握大意。(9:32-9:55)  1、学生自由读文,纠正字音。 (强调正确、流利) 谁想来读读。指名学生两人读。(相机解决字音和节奏问题。) 全班齐读。(板书课题:蜀鄙二僧)  2、这是一篇文言文,要想知道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们就要联系注释来好好地读读课文。 让学生联系注释了解文章大意,两人一组,讨论不明白的词语和句子,准备现场质疑。 3、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解决不懂的词句。 教师相机强调“鄙、语、之、子、买、去、顾”等字 4、 抢答:你们都明白了吗?那我来考考你们。 5、 每生一句,依次译出全文。 (教师先示范译第一句。要求学生力求直译,注意“信、达、雅”三原则。 直译的要求:原文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在原文中有根据;译文原文句式风格力求一致。 信:准确。达:通畅。雅:优美。 再次相机强调重点词语:鄙、语、之、子、买、去、顾) 6、 现在你们一定会比刚才读得更好,试试看!  学生自由读。 (强调要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因为本文要背诵,所以读时要做到“眼睛看,嘴里念,耳朵听,想画面”。) 7、分角色朗读。 对待同一件事,僧富者和僧贫者的态度截然不同,他们说话的语气也大不相同,请同桌2人分别来扮演富者和贫者,看看谁能读出他们当时的神情和语气。  指名2人读。 指导点评二人读的情况。强调两个“子何恃而往”读的语气应不同。 三、细读全文,明白道理。 (9:55-10:05) 1、蜀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二人皆欲往南海,终贫者至,而富者未至,这是为什么?赶紧读读课文。 (板书:二僧、贫、富、结果、至、不能至)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2、指名学生说。  出示句子:  吾一瓶一钵足矣。 (板书:一瓶一钵) (1)仔细读读这句话,你知道了些什么?  指名读  (2)你知道他要去的地方有多远吗?  出示句子: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1)指名读,从西蜀到南海有多远?指导朗读  (2)读到这儿,你想到什么?指导朗读  (3)可贫者却说“吾一瓶一钵足矣”  (4)你再读贫者的话,有什么想说得吗?指导朗读 (5)是啊,从四川到南海要经历5省,这其中既有海拔4000多米,空气稀薄的高原,也有杳无人迹的原始森林,更有一望无垠的大海,贫者一人只身前往,肯定会遇到许多困难。可贫者依然说…… 齐读贫者的话。  面对同样的路途,富者的态度如何呢?  出示句子: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1)为什么富者认为贫者去不了南海呢?  (2)贫者仅靠“一瓶一钵”,而富者呢?指名读(板书:欲买舟而下) (3)这句话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富者为去南海做了精心的准备?指导朗读  (4)可结果呢?  (5)将贫者的话和富者的话对比起来读读,你有什么想说得? (板书:对比) 小结:贫者不依赖客观条件,他能克服困难,努力把自己的目标落实在行动中,所以能“至”;富者也有志向,但他一味依赖客观条件,缺乏的是为此志向而努力的行动,所以“不能至”。(板书:客观条件) 《为学一首示子侄》一文中,为学是求学,做学问的意思。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其子侄:在求学的过程中要立志,更要有行动。(板书:要立志更要行动) 四、当堂成诵。(10:05-10:08) 学生自由诵读。 请同学尝试背诵。 五、总结教法学法:(10:09) 相机强调:直译和意译 信、达、雅 眼睛看、嘴里念、耳朵听、想画面 一粗二细三精四记 一抄二画三注四通 六、巩固练习:(10:10) 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 蜀鄙二僧       客观条件            结果                    道理       贫 一瓶一钵          至 二僧                      }              要立志更要行动       富 欲买舟而下      不能至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