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 掌握本课的重点词语,理解文章主题。
(3) 学习课文谋篇布局的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再进行解析课文。让学生既从情感上受到熏陶,又能学到行文布局的 ,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蝉》的学习明白:不论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的活。
1、 重点:
1、读懂课文,体会文章的寓意。
2、借鉴文章的“先扬后抑”的方法。
难点:
1、透过文章故事,理解文章故事的寓意,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文章的布局。
教学方法:六助教学法(备助、自助、求助、互助、补助、读助)
教学过程:
导课:(实用、新颖、简洁)
在上课之前,我要先让同学们猜一种生物:这个生物只能生活在夏天,并且它还必须要经历一次蜕变,才能最终在树上唱出那最响亮的歌声。明确:学生举手回答:《蝉》
讲授:
一、出示教学目标或问题(自助20分钟左右)
1、听录音,注意朗读时的语气以及生字词。
2、教师板书易读错的生字词。
明确:听完录音之后,让学生到黑板上注音。
3、学生朗读课文:(1)单个学生朗读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
二、研讨、交流(求助、互助5分钟左右)
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问题一:作者对蝉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其中有没有变化?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问题二:17年埋在泥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
三、教师重点讲、讲重点,提问设疑(补助15分钟左右)
明确:问题一
烦 朋友的话 宽恕(理解 敬佩)
转折点
第一段:知知不休 (抑1) 第三段和第五段:朋友的话(扬1和扬2)
第二段:写病蝉 (抑2) 第七段:直接写对蝉的宽恕
对蝉 外貌:透明的翅收敛着
的 动作:身躯微微颤动 抒写对蝉的赞美之情
厌恶 语言:没有声响
最终目的
写作手法:欲扬先抑、托物言志
明确:问题二
千年的等待,换取的只不过是短短的一瞬间,就像烟花只为一时的璀璨,流星也只为一时的辉煌!但是,烟花的美丽,我们欣赏到了,流星的飞逝,带走了我们的梦想!所以,它们是幸福的!而蝉,同样也是在唱响自己的夏天,也在为自己幸福的生活着,那么,作为人的我们该怎么办呢?要好好的活,要有意义的活,
问题三:那是蝉的生命意义?“那”具体指代什么呢?
明确:不论生命长短,都必须好好活着。
四、当堂检测(续助5分钟左右)
在《蝉》的世界中,作者看到了不一样的精彩,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就让我们在这小小的世界之中活出我的精彩吧!听歌曲《我要我的精彩》。
作业 : 同步练习册的第一题和第三大题。
板书设计:烦 朋友的话 宽恕(理解 敬佩)
转折点
语 语
句 句
第一段:知知不休 (抑1) 第三段和第五段:朋友的话(扬1和扬2
第二段:写病蝉 (抑2) 第七段:直接写对蝉的宽恕
对蝉 外貌:透明的翅收敛着
的 动作:身躯微微颤动 抒写对蝉的赞美之情
厌恶 语言:没有声响
最终目的
写作手法:欲扬先抑、托物言志
教后札记:
课题
贝壳
课型
新授
第1课时
备课补充材料
教学目标:1、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引导学生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对比欣赏这两篇精致而内涵深刻的优美散文。
例如:
(1)所有的岁月都已变成/一篇虚幻的神话 任它/绿草如茵 花开似锦/也终于都要纷纷落下/在坠落的昏眩里/有谁能给我一句满意的解答(摘自《无怨的青春•距离》)
参考:生命就要像小草一样,即使卑微;也要坚韧不拔;
生命就要像火焰一样;即使熄灭,也要绽放光芒;
生命就要像白杨一样,即使普通,也要参天耸立。
重 点: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难 点:1、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独特的感悟。
教学方法:六助教学法(备助、自助、求助、互助、补助、读助)
教学过程:
导课:(实用、新颖、简洁)
以席慕蓉的一首诗,引起学生对作者和作品的兴趣。讲授:
一、出示教学目标或问题(自助20分钟左右)
(一)走近作者
席慕蓉,蒙古族,祖籍察哈尔盟明安旗贵族。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及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她是台湾知名画家,更是著名散文家与诗人,著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江山有诗》等。她的作品浸润东方古老哲学,带有宗教色彩,透露出—种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
(二)品读《贝壳》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贝壳》一文中,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
2、“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3、课文最后一段说:“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此处的“固执”“简单”是什么意思?
4、这篇文章揭示了怎样的人生意义?
二、研讨、交流(求助、互助5分钟左右)
小组讨论。
三、教师重点讲、讲重点,提问设疑(补助15分钟左右)
师生共同明确:
1、在描述了贝壳的精美之后,作者并没有就此停笔,而是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创造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呢!
2、此句上承接着“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表达一种感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因为爱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或者因为热爱生命,她加倍喜欢美。在作者的心中和笔下,这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感激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她才会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仔细、一丝不苟。
3、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是自己精致、仔细、一丝不苟地做的东西或事情。她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的不是人们对她赞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执著的爱美的灵魂。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其实是执著和单纯的意思。
4、贝壳非常坚硬、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作者感叹“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在描述了贝壳的精美之后,作者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创造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呢?
因为爱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或者因为热爱生命,她加倍喜欢美。在作者的心中和笔下,这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感激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她才会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仔细、一丝不苟。
四、当堂检测(续助5分钟左右)
(一)试比较两篇散文的异同
相同点: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
不同点: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二)课堂小结
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通过学习这两篇短文,我们会高声回答: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作业:仿照下列例子,你也写两句
生命就要像蝉一样,即使短暂,也要固执地等待。
生命就要像贝壳一样,,即使卑微,也要一丝不苟。
板书设计:
教后札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