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879096 上传时间:2025-01-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化石吟 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体味本诗的节奏、韵律美。2调动联想想象,理解诗歌的内容。3培养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体味本诗的节奏、韵律美。2难点:调动联想想象,理解诗歌的内容。教学时间 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1)奇幻:出人意料的,充满变幻的。(2)远古:遥远的古代。(3)进化: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变化。(4)造物主:基督教徒认为上帝创造万物,因此称上帝为“造物主”。 (5)骸骨(hi):尸骨。(6)乌有:虚幻,不存在。(7)潜行(qin):

2、在水面以下行动。(8)裹藏:缠绕着藏起来。(9)太古:远古的时代。(10)引颈长吼:伸直脖子大声吼叫。(11)葱茏:(草木)青翠茂盛。(12)幽雅:幽静而雅致。(13)叹服:称赞而且佩服。(14)海枯石烂: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15)日转星移;形容发生极大的变化。2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二、导入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被化石保存了下来。科学家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在课本这首诗中,诗人以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三、正课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2探究质疑:题目“化石吟”的“吟”是什么意思? 讨论并归纳: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3探究质疑:诗的1、2节一连用了6个问号,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连续不断的问句表现出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打开了读者思维的闸门,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象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4探究质疑: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讨论并归纳:(1)生命的起源。大约在46亿年前,地球刚刚形成。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溢。从火山中喷出的气

4、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后来,地球的温度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又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海水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互相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2)生物进化的历程。原始的生命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一部分进化成为具有叶绿素(自养)的原始藻类植物,另一部分进化成为没有叶绿素(异养)的原始单细胞动物。这些藻类植物和原始单细胞动物就分别进化成为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3)人类的出现。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最初,森林古猿在茂密的森林里过着树上生活。后来,地球上一些地区,气候变得干燥了,森林减少

5、了。在这些地区生活的森林古猿,被迫下到地面上来寻找食物,经过漫长的年代,它们就逐渐进化成了现代的人类。仍然生活在森林里的古猿,经过漫长的年代,有的绝灭了,有的就逐渐进化成现代的类人猿。第二课5探究质疑: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讨论并归纳:诗中3、4、5、6节是化石说的话。意思是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得出了生物进化的科学观点,所谓上帝创造万物的说法是不符合客观事实。你看,那冰冷的骸骨不就是明证吗?古代生物虽已死亡,其肉体经过亿万年早就化为乌有,但它们作为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是实实在在的,有这些深埋地下的化石的存在,就足以证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繁衍不断的,在这些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

6、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些有机物的残余不就是生命的信息吗?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不就是破译这些密码吗?人脸上的皱纹就是生命历程的写真,同理,化石也就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那远古洪荒,海枯石烂,沧海桑田,物换星移,无论多么久远,无论变化多大,都阻挡不了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出发,生命的形成也由低级向高级演化。当你参观古生物博物馆,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你会作何感想呢?你可能想象它在引颈长吼;当你站在重现的远古林木之中的时候,难道你不会赞叹大自然的高妙吗?作者由衷地叹服大自然是魔法师,是雕刻家。6探究质疑:诗的第2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讨论并归纳:最后一节回应第2节,这样使全诗结构完整,有放有收,有问有答。7探究质疑:诗歌把化石称为“你”有什么好处?讨论并归纳: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作者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它,显得自然亲切。 四、小结这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更是一首科学诗。全诗是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五、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