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胎动不安中医治疗临床路径
一、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胎动不安(TCD编码:BFR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先兆流产(ICD-10编码:O20.0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丰有吉、沈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2.疾病分期
早期先兆流产:妊娠12周前。
晚期先兆流产:妊娠12周至不足28周。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临床常见证候:肾虚证、脾肾两虚证、肾虚血热证、气血虚弱证、肾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胎动不安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医诊断为胎动不安(TCD编码:BFR040),西医诊断为先兆流产(ICD-10编码:O20.001)患者。
2.疾病分期属于早期先兆流产。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4.由生殖系统畸形引起的先兆流产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住院检查项目(部分门诊已做可免做)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三大血常规+血型(2)肝肾功能(3)凝血功能(4)乙肝、HCV、HIV、USR(5)孕酮、血HCG测定(6)心电图(7)妇科B超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妇科检查、白带常规、宫颈管分泌物检测支原体、衣原体、淋病奈瑟菌,分泌物培养及药敏、细菌性阴道病、优生5项、封闭抗体、空腹血糖、抗心磷脂抗体、地贫三项等。
(八)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严禁性生活,足够的营养支持,保持情绪稳定,对于精神紧张者可给予少量镇静剂;
2、黄体功能不足者可给予:黄体酮胶丸0.2g,每晚1次,口服; 或黄体酮注射液20mg,1日1次,肌注;或给予注射用绒促性素2000U,1日1次,肌注,以上药物至少持续至症状消失为止。
3、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肾虚证:补肾益气安胎。
(2)脾肾两虚证:滋肾健脾安胎。
(3)肾虚血热证:滋肾凉血安胎。
(4)气血虚弱证:益气养血安胎。
(5) 肾虚血瘀证:益肾祛瘀安胎。
(九)完成路径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阴道出血、小腹疼痛及腰酸胀痛等症状消失或减轻。
2.子宫大小、胚胎发育与孕周基本相符。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过程中发生病情好转较快,提早出院,或病情加重,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治疗过程中,如发现异常,确定保胎失败或异位妊娠,应及时终止妊娠,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发生妊娠合并症需相关科室治疗,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本人或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