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广东省中山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15《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878865 上传时间:2025-01-2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9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中山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15《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广东省中山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15《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广东省中山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15《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广东省中山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15《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广东省中山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15《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古代诗歌四首教材分析古代诗歌四首四首诗具有长于吟诵、激发想象、愉悦性情的特点。这四首古代诗歌,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洗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学习本课要品味精彩生动的优美语言,吟诵涵咏,熏陶感染,积累诗文语句、积累古代文化常识,积贮丰富的阅读体验,积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积聚优雅的审美情趣。其中观沧海描写的是曹操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所见之景,所感之情;次北固山下借景抒情,通过描写船在绿水中向前航行时所看到的景色,来表达对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的思念;钱塘湖春行表达了作者对西湖早春生机勃勃景象的喜爱之情;天净沙秋思则体

2、现了深秋的黄昏,风尘仆仆的游子肝肠寸断的乡愁。学情分析这是学生入初中以来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学习古代诗歌,教学本课有必要向学生简要介绍古典诗词的常识,意在让学生对古诗词有较系统的印象。同时在授课中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朗读。要注意从形象入手,来体会诗的意境,要引导孩子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与思想。教学设计(一) (设计者:亓鹏飞)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朗读的技巧;有感情地反复诵读直至熟练背诵四首诗歌。2培养学生感悟和朗读古代诗歌的能力,品味语言,体味古诗的意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想象联想感悟诗歌内容。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热情,提高审美和品鉴能力。教学重难点品味语言

3、,体会古诗的意境美和韵律美。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搜集与四首诗有关的资料。2制作带有重点问题及重点语句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观沧海钱塘湖春行观沧海一、激情导入同学们,在诗人李白的眼里,大海蕴育着“长风波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定与豪迈;在诗人张九龄眼里,他看到“海上生明月”,于是油然而生了“天涯共此时”的思念之情。那么在曹操眼中,大海又是怎样一种图景?寄寓着他怎样的情怀?现在让我们走进曹操的这首观沧海。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这首诗。(设计意图:联系古诗中含有大海的名句,引起学生注意:大海这种自然事物就像月亮一样,可以承载多种感情,也是古诗中常见的形象。)二、初读“大海”【

4、朗读要求】 仔细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诗中的生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争取读得有板有眼。【自由朗读】 【初读体验】 谁来读一读观沧海?【学生朗读】 【师生互动】 读得字正腔圆,很好!“碣石”“澹澹”“竦峙”这几个词,我们要特别注意。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诗的一、二两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学生再读】 【师生互动】 注意在读诗时一般都是在每一句的哪里停顿?【学生回答】 【师生互动】 两字一顿,不吞音,这叫读得有板有眼。好!同学们,读古诗,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比如“观沧海”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有许

5、多读法,有的读“观沧海”(语速较快),有沧海茫茫的感觉吗?比如你这样读,观沧海,有感觉吗?有味道吗?读诗就要争取读出这种感觉和味道,你们自己再试着读一读“观沧海”,争取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来。【学生朗读】 【师生互动】 谁来读一读观沧海?读出你的味道、你的感觉来。大家注意听,你听出了什么味道、什么感觉?【学生朗读】 【提出问题】 同学们,诗读到这儿为止,你的脑海里边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 同学们,读这首诗我们的眼前也仿佛展现了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海。我们的胸襟也不禁为之开阔,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观沧海,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生齐读)(设

6、计意图:先正字音,再通过朗读,展现大海壮阔的景象,感受诗人豪迈的情怀和开阔的胸襟。)三、走进“大海”【教师提问】 聆听范读,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倾听,脑海中相应地展现画面,将你印象最清晰的一幅画面用生动的文字记录下来,你“观”到了什么?(生写3分钟)【示例1】 屹立在碣石山上,向远处望去,只看见白茫茫的一片。海和天和云融为一体。巨浪滔天,惊涛拍岸。巨大的海浪一个连着一个像一座座滚动的小山,向岸边涌来。撞在海边的礁石上,溅起硕大的浪花。【教师评价】 你用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了“水何澹澹”“洪波涌起”的一幅壮丽的画面。(视觉、听觉)【提出问题】 你从诗句哪些词语中深刻感受到海的博大与壮阔?【学生回答

7、】 【教师点拨】 “何”,“多么”的意思,就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极言海的广阔与宏大;“洪波涌起”为什么不写“海浪翻起”?【学生回答】 【追问】 面对这样的大海,你的内心会涌上一种怎样的情怀?(开阔、豁达、宏伟)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齐读“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示例2】 苍茫的大海中高高地矗立着几座山岛,岛上树木林立,各种草木繁密茂盛。【师生互动】 你展现的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的图景。本来已是“秋风萧瑟”的肃杀之时,但是岛上的树木、百草却依然丛生繁茂。“自古逢秋悲寂寥”,但是在曹操眼里,秋天依然是一派生机盎然。让我们读出这种生机与活力,齐读这一句。 【示例3】 太阳和月

8、亮从大海中升起又落下;灿烂的星星,也从大海中升起。【师生互动】 你描绘的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画面。但是现实中真的存在这样一幅画面吗?日月星辰是不是真的在海上升起落下?曹操是否真的看到了这样一幅景象?【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 面对苍茫的大海,曹操写下了“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的壮丽之景,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宏伟博大的山海苍茫的画卷。但是并不是每个诗人都能写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一幅本不存在的想象之景。要读懂作者的内心,老师教给大家一种方法,叫做“知人论世”。(设计意图:发挥想象和联想,生动地描绘画面,这是古诗赏析的一个角度;明白

9、什么是实景,什么是虚景。)四、走近曹操【教师提问】 能不能说说曹操写这首诗时的一些经历?【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几经征战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平定了乌桓、消灭了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抚今追昔,他的心情和沧海的浪涛一样汹涌澎湃。【教师点拨】 就在同时期,曹操还写了一首诗龟虽寿。在诗中发出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壮志。在短歌行里写下了“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豪迈诗句。【教师提问】 结合

10、曹操的这段经历,你能理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话的内涵吗?【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 这海纳百川、吞吐万物的海,就充分展现了曹操的胸襟与抱负。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一代枭雄曹操。现在,你就是一代枭雄曹操。站在高高的碣石山上,秋风吹动你的战袍,衣袂飘飘,放眼观望苍茫无际的大海,波涛汹涌扑面而来的大海,澎湃的海潮声轰响在耳边,不觉豪情满怀,心中涌起了大海的气魄和大海的胸怀。(设计意图:知人论世,能更好地理解诗的内涵和情感。)五、诵读升华一起放声吟诵观沧海。(设计意图:诗歌适合诵读,甚至歌唱。)钱塘湖春行一、举一反三忆春天颂春【教

11、师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描写春天的诗歌。【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架起新旧知识的桥梁,有助于创设情境。)二、初读“春行”感春【学生齐读】 【教师提问】 读了这首诗的感受是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 全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设计意图:畅谈阅读感受,意在理解诗意,感悟情感。)三、我手写我心绘春【教师提问】 试着从本诗中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句,描绘它所展现的画面。(五分钟练笔)【教师点拨】 可选任意一句。【师生交流】 示例1:孤山寺北,贾公亭西,西湖的水面刚刚涨高,朵朵白云好像和湖面连成了一片。示例2:几只早早飞出来的黄莺争着飞向朝阳的树枝,刚从南方回来的小燕子已忙着衔

12、泥,在不知是谁家的屋檐下筑巢呢。示例3:缤纷的花朵就要渐次开放,将会迷人眼目;嫩绿的春草还只能盖住马蹄。【方法点拨】 引导合理想象点,添加合适修饰语。(设计意图: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描绘画面,联想和想象,融入感情。)四、赏词炼句赏春【教师提问】 这首诗中有无打动你的字、词、句?说说它们好在哪里?并试着读一读,传达你所理解的情感。【追问】 诗歌重在朗读,你认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哪个字该重读?为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 “争”“啄”该重读。“争”,争抢着,“啄”,衔着,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早莺以人的情态和动作,生动形象地

13、写出了早莺争占暖树去歌唱,新燕衔泥筑巢的情景。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教师提问】 第五、六句写了什么?为什么说“乱花渐欲迷人眼”?这样写,跟诗题有关吗?浅草有什么用意?【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 第五、六句写了花草。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久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这样写,暗切题中“行”字。草初生,故“浅”,也是早生景象;“没蹄”,也是暗切“行”字。(设计意图:通过赏析语言,理解诗人推敲词句的艺术。)五、美诗美读背诵【教师点拨】 这首诗围绕“行”展开,写骑马游春的乐趣,截取景物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开头写“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

14、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令人目迷神驰。让我们带着这份理解一起背诵这首诗。(设计意图:当堂背诵,积累运用。)六、布置作业背诵观沧海钱塘湖春行并默写。板书设计观沧海 曹操实景观虚景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春景行踪水涨云舒 喜孤山寺莺争燕啄悦贾公亭花乱草浅白沙堤第二课时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一、复习导入第一课时两首诗,进行小组背诵比赛。(设计意图:记诵是古诗词教学的第一目的,也是语言积累的题型之一,所以,及时检查,是知识落实的有效途径。)二、导入新课【教师导入】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思乡是诗歌中永恒的话题。今天就来学习两首风格迥异的思乡诗次北固山下

15、天净沙秋思。(设计意图:对教材进行整合,更有利于对诗歌感情的理解。)三、比较阅读【提出要求】 自由朗读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说说它们带给你的不同感受。 【学生回答】 【教师评价】 谈得真好!能读出情,进入诗歌创造的意境,是读诗的最高境界和最高追求!【教师点拨】 次北固山下所写景色给人以生机盎然、清新愉悦的感受,思念故乡浓烈;而天净沙秋思所写景色特别悲凉,“枯藤老树昏鸦”读到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有一种让人忍不住因为作者的思乡要流下眼泪的感觉。次北固山下写的是船停泊在北固山下所见的景象和作者的思乡感情。天净沙秋思借描绘一幅深秋晚景图,抒发一个孤独愁苦的游子强烈的思乡之情。(设计意图:诗歌赏析

16、,永远应该尊重学生的自我感受,在此基础上再加入品鉴方法指导,教为学服务。)【提出要求】 那我们一起来品一品、议一议它们分别怎样表达这种浓得化不开的思乡之情的。【小组交流】 【教师点拨】 次北固山下借景抒情,通过描写船在绿水中向前航行时所看到的景色潮水平息,江面宽阔;风儿很顺,白帆高挂。在夜将尽未尽之时,海上一轮红日升起;江上萌动的春意,在旧年未尽时提前到来。让人想起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于是禁不住要托空中成行的大雁,把自己的思念和书信送回到家乡亲人手中了。天净沙秋思也借景抒情深秋的黄昏,我这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路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几只即

17、将归巢的乌鸦在树梢上盘旋着。再往前,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知道迎接我的又将是一个思念家乡的漫漫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设计意图:对诗歌的赏析,必须紧密结合其内容,不架空,不主观臆断,读懂诗中景,就抓住了诗中情。)【提出要求】 这两首诗、曲中有无打动你的字、词、句?说说它们好在哪里?并试着读一读,传达出所理解到的情感。【学生回答】 【预设1】 次北固山下预设赏析点: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2“海日生残夜,江

18、春入旧年。”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生”“入”拟人手法的运用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有动感和情趣,宣告了春天的来临,透出勃勃生机和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预设2】 天净沙秋思预设赏析点:1结合写景特点,说说为什么天净沙秋思被称为古今思乡之作中的名篇写景运用白描,简单几笔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深秋晚景图。静与动结合,人与景相映,为结尾表达游子强烈的思乡之情,渲染出了苍凉、冷清的浓重氛围。2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练,内容很丰富,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满怀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被誉为“

19、秋思之祖”。3试着描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能力提升点:根据主旨,合理想象,展开对画面的描写。(设计意图:在读中理解内容,感受形象;在品中赏析语言,体会意境;在悟中体验情感,把握情境。)四、吟诵游子情【课件展示】 诵读吟咏是欣赏诗歌的重要方法,诵读即高声朗诵,体现音节的抑扬顿挫,吟诵则是用一种近乎乐曲的音调,如同歌唱式的读文方法。下面就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吟诵这两首游子思乡之作。【学生吟咏】 (设计意图:“诵读吟咏”是欣赏诗歌的重要方法,诵读即高声朗诵,体现音节的抑扬顿挫,吟咏则是用一种近乎乐曲的音调,如同歌唱式的读文方法。)五、布置作业1根据自己的理解

20、和喜好,选择本课所学的四首诗中的一首诗,通过合理想象对全诗所写景象进行描写。200字左右。2背诵和默写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设计意图:分层设计,能因材施教。第一个作业的设计,符合课标要求: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古诗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师要让学生从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的诗句中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的确有一定难度,而且,稍不留神就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为了让学生爱学,在教学中注意以下环节:1通过优美的语言、配乐朗诵、启发想象、多种朗读、读读评评等手段,让学生在听听、读读、说说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识,提高能

21、力。2教案紧扣古诗特点,把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训练落到实处。3在上课前,有目的地安排学生查阅诗人的有关资料,为理解诗意创造条件。在课后举办“小小诗歌朗诵会”以提高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学生在这种迁移、拓展、延伸的过程中,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一定的培养。教学设计(二) (设计者:孙海波)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准确朗读并默写。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加强古诗文修养。3体会诗人真挚情感,并从中受到教益。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诵读并背诵;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内容。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了解作者和作品

22、,包括解释题目的含义和简介作者及作品。2多媒体PPT课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观沧海次北固山下观沧海一、诗词知识知多少古代诗词曲犹如中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一起交流你所了解的诗词曲的知识。【师生交流】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理解和了解状况,顺便摸摸学情。)【明确常识】 诗中国古代诗歌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近体诗分两种,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

23、(58字以内)。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散曲包括小令、套数(套曲)两种。二、观沧海创设意境,激趣引导(PPT:一幅洪波涌起的沧海的画面)【提出问题】 你看到了什么?由此又联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 是啊,洪波涌起的大海,不管谁看到都会有感而发的,而在那些伟大诗人的笔下,更会由眼前之景抒发心中之情。接下来我们做个游戏文学名人竞猜:请根据老师所给的条件,猜出这位文学名人。【课件展示】 1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2他是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之一;3他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

24、成就,鲁迅称他为“改造文章的祖师”;4他是我国文学史上所说的“建安文学”的领袖;5他的故事被人们编成了许多剧本,但他在戏曲中大多为“白脸”奸臣形象;6他指挥和领导了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他诗中的经典名句。【学生回答】 (齐):曹操。【教师明确】 下面有请主人公曹操登场。(PPT显示曹操画像及一幅军事地图)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秋,当年的夏五月诗人率军北征乌桓,七月出卢龙寨,九月大获全胜,班师途中经过碣石山,诗人登高望海,留下这千古传颂的名篇。三、吟把握基调,深情朗读【提出要求】 看来这首诗还真是不同凡响。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先放声地读一读,熟悉熟悉。谁愿意

25、先读给大家听听?【学生朗读】 请两位同学分别试读。【师生互动】 谁读得好一点儿?好在哪儿?【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 读诗就是要读出诗的味道来,这就叫吟读。【教师范读】 【学生朗读】 四、译理解诗意,掌握技巧【提出要求】 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的吟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下面我们来译读。同学们先自己试着翻译一下这首诗,不懂的地方可以和身边同学商量,如果还不懂就做好标记,一会儿我们一起研究。【学生自由翻译】 【提出问题】 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也可以提出你遇到的问题。【学生回答】 【提出问题】 根据诗歌开头我们可以判断,下文将要写什么内容了?【学生回答】 【提出问题】 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山岛

26、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更显得神奇壮观。想一想到哪一句为止是写作者观海所见的情景的?【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 我们来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从哪儿能看出并非是作者眼前所见的实景?【学生回答】 【提出问题】 那么现在我们重点来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首先要熟知“写景技巧”。【课件展示】 方法:定点观察、移步换景、特写镜头。写景时,必须充分调动联想和想象。顺序:由高到低、由远及近、先实后虚、以时间为序、以行踪为线。目的:渲染气氛,抒发作者情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教师点拨】 依据此法确定观沧海的写景技巧。【课件展示】 一个方法:定点观察。一个顺序:先实后虚。一个目

27、的:抒发作者情感。五、说想象表达,拓宽思维【提出要求】 下面对古诗进行深层次地挖掘。【教师点拨】 说读就是对诗人说话,就是把诗意扩展开来,在原诗句的基础上增加描写的内容说给诗人听。(生自由练说)【学生回答】 六、唱自编曲调,神思飞扬【提出问题】 通过说读,使我们对诗人的内心世界以及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下面的环节将会更有趣,那就是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基调,为它编曲并唱出来。【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 其实我们这堂课是一堂学法课,即吟、译、说、唱,老师给它起一个名字,叫做“一诗四学”。让我们通过吟来感知诗情,通过译来理解诗意,通过说来挖掘内涵,通过唱来学会背诵。这正是:口诵眼前多彩句

28、,神思千古慕沧海。少年初识愁滋味,亦懂诗人忧国心。次北固山下一、导入提起唐代文学,我们就会想到唐诗,提起唐诗就会想到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而有一位叫王湾的诗人,在唐代诗坛上并不算有名,但他的一首五言律诗次北固山下却使他名留青史。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五言律诗。(板书课题、作者)【学生活动】 看注释,了解北固山、王湾。二、诵读入诗【教师范读】 同学们,读诗,在体味出诗的感情后并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就更动听。这需要在反复朗读的同时,仔细品味,能读着读着就如身临其境。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心听老师朗读,用你们的大脑作摄像机,用心去感受,看看你们能捕捉到哪些景物?想想看,诗歌抒写了怎样的感情?(

29、师配古筝曲动情吟诵)【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和着音乐自由朗读,说一说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学生回答】 【提出问题】 下面请同学们继续朗读这首诗。赏析并相互质疑、答疑和发问,自学诗歌。诗中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精练生动的字词句、真挚感人的思乡情、即景生情的写法等等。下面请以小组为单位自学。【师生互动】 下面先请同学提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讨论。【预设1】 “潮平”,潮与什么”平“呢?【明确】 “平”就是与岸相平,潮水上涨与岸相平了。记得朱自清在散文春一文中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师生一起背诵)江上春意融融,春潮涌涨,潮水与岸相平。白居易在

30、钱塘湖春行中写道:“水面初平云脚低”,“平”在这里同样是指潮水上涨与岸相平。【追问】 “阔”又作何解释?【学生回答】 【明确】 “阔”就是“开阔”。“潮平两岸阔”就是说春潮上涨,江水与江岸相平,因而两岸显得格外开阔。【预设2】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乡书”是谁写给谁的?【学生回答】 【明确】 是王湾写给家人的。理由是:“乡书何处达?”“何处达”就是“达何处”,“归雁洛阳边”就是希望北归的大雁啊,把我的家信捎回洛阳吧!【追问】 作者真写了一封家信,让北归的大雁捎回洛阳?【学生回答】 【明确】 汉书苏武传记载:苏武被匈奴扣留19年,汉使找寻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后来汉吏得到密报,知道

31、苏武在匈奴的某沼泽地中,于是也谎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了一只大雁,脚上捆着苏武从某沼泽中寄来的信,知道苏武没死。单于无奈,只好放回苏武。这不是信史,鸿雁传书,实无此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实际上是诗人看到北归的大雁,想起了这个故事,想托大雁捎个信儿。烦劳雁儿飞过洛阳的时候,捎去自己对家乡的思念,替自己问候一下家里人。【提问】 为什么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这首诗中最有名的诗句?很多资料上这样说。“潮平两岸阔”春水泱泱,江面开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思乡之情何等迫切,写得都很有名啊。为什么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成就了次北固山下,让王湾名留青史?【学生回答】 【师生互动】

32、 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色,即景生情。千百年来,诸多的游子因种种原因客居他乡,“独在异乡为异客”定然念及“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也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触景生情。请同学们都看课本这一句“海日生残夜”是哪个“shng”?【学生回答】 【追问】 怎么不用“旭日东升”的“升”,不用“冉冉升起”的“升”?【学生回答】 【明确】 “海日生残夜”的“生”是生长的意思,就是说残夜未退,太阳就生长着了,孕育着了。像黑暗里孕育着黎明一样,残夜里生长着海日,将驱走黑暗。“江春入旧年”的“入”也一样,春天进入到旧年里,在旧年就生长着了。这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

33、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三、进入诗的意境,吟咏成诵【明确要求】 根据对诗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直至背诵。第二课时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钱塘湖春行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学生根据对诗人的了解或查阅资料简介诗人。【课件展示】 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政治倾向非常鲜明,重视讽喻,崇尚简明。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草原送别卖炭翁暮江吟等。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

34、,抒发了自己对春天西湖的赞美和热爱之情。二、诗歌的朗读节奏齐读全诗,体会节奏。【课件展示】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三、赏析尽显文意【提出问题】 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诗句的内容。【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初涨,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看花了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

35、尤其是绿色杨柳阴里的白沙堤。 四、问题研究【提出问题】 诗中为突出早春的特点,描写了哪些典型的景色?【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 1本诗通过“水面初平”“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乱花迷人眼”和“浅草没马蹄”等典型景物描绘出钱塘湖早春的季节特点。2运用“几处”“谁家”“渐欲”“才能”“行不足”等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提出问题】 找出诗中最能表现早春的词语。【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 初平:说明秋冬水落,春雨使湖水刚刚涨平。早莺、新燕:说明春季刚刚来临,最早出现的黄莺在争抢暖树,刚从南方飞来的燕子在衔泥筑巢。渐欲:说明野花才开放,还不到姹紫嫣红开遍大地的时候。浅草:说明春草初生,仅能遮没马

36、蹄而已。【提出问题】 “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 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只因是早春,所以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莺和燕的动态中,把大自然从冬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了,使人想象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提出问题】 举例说明本诗中引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 “几处早莺争暖树”和“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提出问题】 诗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哪句?【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 直抒胸臆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抒发

37、了作者被景色陶醉,流连忘返的心情。【提出问题】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 这首诗通过描写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五、赏读尽显春意【提出问题】 同学们,请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用自己的语言将诗中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示例】 首联:春水新涨,水色天光,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景色真美啊。 【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 在一个明丽的春日,我骑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亭西边。一场春雨刚过。云气同湖面上的微波连成一片。湖水初涨,快要跟岸齐平了。几处传来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嬉戏追逐,争着往向阳的枝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

38、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沿途花儿东一簇,西一丛,快要让人眼花缭乱了。而路上的春草从土里钻出来,刚刚能遮住马蹄。春神把花挂在树上,把草铺在地上,供人们尽情赏玩,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这里绿杨阴里的,白堤静静地躺在湖边,安闲,自在,真要让人留连忘返了。六、欣赏钱塘湖春景视频欣赏天净沙秋思一、提问导入【导入】 前面我们说了,每个朝代都有一种文学体裁比较鼎盛。唐代的诗宋代的词,元代呢?【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 下面我们学习的是元曲,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我们今天就来研讨一下,作者在面对不同的景色的时候都有哪些不同的感受。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课件展示】 简介元曲和作者。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

39、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种文学形式。杂剧属戏剧,散曲属诗歌。散曲分小令和套曲两种样式。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马致远,元代著名散曲家。早年在大都生活,曾热衷于功名,但未得志,漂泊多年,才做了浙行省务官,五十岁左右离开官场,过隐居生活。他生活在大都时,正是杂剧创作兴盛时期。他是元贞书会的中坚分子,有“曲状元”之称,后世把他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他接受道教思想,剧作以神仙道化内容为多。散曲以愤世、恋情与自然风光的内容为多,语言清俊遒劲。散曲以天净沙秋思最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王国维称赞其是“小令之最佳者”,是“天籁之音”。【教师范

40、读】 大家仔细听一听,体会出“秋思”的味儿来。【学生朗读】 注意节奏、重音、情感。【教师点拨】 注意“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句,特别是“小桥流水”在许多风景秀美的地方都会用它来冠名,它代表的是一种秀美的景色。那么在这一首诗里面,是不是也像上一首一样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莺歌燕舞的美丽画面呢?【提出问题】 再读全曲,看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能不能用你的话来表达?生朗读。【学生回答】 【示例1】 这是一幅凄凉的画面。从断肠人在天涯看出来的。【示例2】 这是一幅令人羡慕的画面。 乌鸦有家他无家,人家有家他没家,所以他很孤独很羡慕很凄凉。【提出问题】 这是一种凄凉的情感,一种羡慕别人的情感,一种孤独的情感。那么所

41、有这些情感我们都可以把它概括出来,它是一首写什么样的主题的诗?【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 思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一种情感。四首诗里哪一首是思乡诗? 次北固山下。你看,这四首诗就有两首这样思乡诗。在古代,交通不像现在这么便利,通讯不像现在这样发达,在外地做官的人包括流落他乡的人很容易产生一种思念故乡的情绪。几千年来,游子的故事一直在上演,流浪的滋味刻骨铭心,有千年的流浪,就有千年的等待。所以这一类思念家乡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特别多。不过你们看,在次北固山下中,它是不是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不是,它在对家乡的思念中又含有一种希望的感情,它的感情基调是一种明亮的感觉。三、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情感、意境

42、【提出问题】 如果你根据诗作画的话,你对这首诗会选取一种什么样的色彩?【学生回答】 【提出问题】 适合中国画里面哪种技法来表达?【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 写意的水墨画来表达它的意境。这些意境是通过一些形象来传达的。下面我们再朗读一遍,看哪些地方读出了那种凄凉清幽的感觉?【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 古道 点明当地的荒凉萧瑟。瘦马 那马呀,一路长途跋涉,变得瘦弱疲惫,马尚且如此,人何以堪。夕阳西下 很凄凉。枯藤老树昏鸦 枯干的树枝,乌鸦的叫声觉得特别凄凉,而且树是老树。西风 古道上走,有西风刮过来,西风冷,更能想到家的温暖,用西风来衬托凄凉(若改为清风,就给人舒适的感觉,和作者此时的心情明显不吻

43、合。)断肠人在天涯肝肠寸断,在很远的地方,不能回家,流落在外。人家 是人家不是我家。小桥流水 一种温馨的感觉,更衬托了孤独的情感,你看,居家的屋顶炊烟袅袅,在做饭,在团圆,而我呢,古道西风瘦马。【总结】 在这一首诗中,前三句写景,一共选了几个景物来写? 九个。一共用了九种景物构成了一幅图画,人在途中走,瘦马、古道、西风一样也会让人产生一种孤独寂寞的感觉。对于这种人,在诗人的笔下,诗人就把他称为了“断肠人”,是因思念家乡而断肠。他一样可以产生“乡书何处达”的感受,但是,他却无法去体味“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希望,因思念家乡早已令他断肠了。【提出要求】 再读一遍。【提出问题】 在抒情里面,有一

44、句诗揭示了全诗主题,点明了全诗的主旨。这句是 断肠人在天涯。既然这一句就是主旨,那我把前三句删了,是不是很简洁呀?【教师点拨】 写景,写了孤独的景,写了在孤独情境下游子的悲伤。抒情则抒发的是 思乡之情。在特定的时间环境之下表达了思乡之情。写景渲染了悲凉惆怅之情,抒情表达游子之悲。四、分析写法【过渡】 古人宋玉曾用“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来形容美女的身材恰到好处。【教师点拨】 天净沙秋思文字之精练,也可以说达到了不能再增减一字的程度。他写景,又是采用非常简洁的方式来写景,他把他要写的对象堆叠在一起组合在一块,不加任何修饰,就用这九个对象九个名词构筑起了一种悲凉惆怅的意境,这就是这首元曲

45、最有特色的一种写法(白描)。把人放在特定的环境之中,表达游子思归之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运用景物,创造一个十分典型的环境,让我们感受的是一幅一幅的画面。深秋的黄昏,野外一片寂静,几只归巢的乌鸦栖息在缠着枯藤的老树上。这是一组令人感伤的景物,渲染出悲凉的气氛,烘托出游子孤寂、痛苦的心境,看到归巢之鸦,怎不让人生思乡之情呢?看到“小桥流水人家”,以乐景衬悲,自然又增一分思乡之情。这首诗大家多读读,从读中来体味,逐渐地我们就能融入这个氛围当中。特别是最后一句,什么时候能把眼泪读出来就能体会马致远的秋思了。五、总结四首诗【教师点拨】 我们学了四首诗,从诗歌内容来看,都是描写景色的,比如观沧海描写了大

46、海雄奇壮丽的景色,钱塘湖春行描写了美丽的初春景色。【提出问题】 写景是为了抒情。观沧海抒发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次北固山下抒发了思乡之情,钱塘湖春行抒发了喜悦之情。抒情的方式也各有不同,有些诗歌直抒胸臆,有些诗歌借景抒情。【提出问题】 四首诗在写法上各有哪些不同呢?【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 钱塘湖春行是既有静又有动,次北固山下采用了衬托方式,衬托用得最好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以“潮平”来衬“阔”。观沧海主要采用虚实相生的写法,天净沙秋思采用白描手法。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四首诗歌。 2课下查阅图书或网络搜集与“秋”有关的诗词曲,选择喜欢的欣赏背诵。 有人说:品一壶清茶,读一首好诗,是人生的一大乐事。我们共同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