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课 科学家的师生情谊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两代师生的“情谊”传递事例,从而感受师生情谊的可贵。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握文章的构思和基本结构,培养学生品味文中语言,对语句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3、情感目标:学习作者不忘师恩,以及时时感念和赞美师生情谊的美好情感。重点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两代师生的“情谊”传递事例,从而感受师生情谊的可贵。难点把握文章的构思和基本结构,培养学生品味文中语言,对语句的感受力和理解力。教具多媒体 课本学具课本 笔记本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复习导入新课1、检查预习效果(用多媒体展示)(1)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
2、注音 寓所( ) 瞬间( ) 潸然( ) 睿智( ) 夙愿( ) 华裔 ( ) 矢志 ( ) 袁家骝 ( ) 镭 ( ) 嘘寒问暖( ) 阳光和煦( ) 蜚声世界 ( ) 忐忑不安( )( )2、词语 解释下列词语睿智: 答辩:赞誉: 栋梁之材:盛名: 嘘寒问暖: 屏住: 词语积累(会读会运用):美籍华裔、岁月如梭、黄叶未落、潸然泪下、弥足珍贵、诺贝尔奖、崭露头角、青叶骤逝 2、导入新课 从题目入手,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科学家的师生情谊,那么“科学家”指的是哪几位科学家呢?“师生情谊”指的又是谁与谁之间?怎样的师生情谊呢?(二)讲授新课 1、师生朗读课文,展开积分竞赛 教师先范读课文第1段,由学生
3、打分;然后学生个别读2-14段,由教师打分;最后师生齐读第15段。 朗读是现代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应反复进行,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采用轮读、个读、听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思考:指出文中的过渡段并分析其作用。 过渡段是文章的第9自然段,在本段中,作者一方面说:“作为居里夫人的学生”,施士元投身开创我国的物理事业,一方面说“作为多名弟子的老师“,施士元培养了大批物理学的栋梁之材,用相对的语句,表现时间和事业的延续,也自然过渡到叙述施士元同他学生的情谊。 4、教师提问思考:文章是怎样叙述施士元和吴健雄的师生情谊的? 文章在叙述
4、施士元与吴健雄的师生情谊时也是用时间来切入,1933年,吴健雄成为施士元所教的十多名学生中的一位,吴健雄学成、工作、成名,不忘师恩,作者用一句话即“像居里夫人对待自己一样,施士元给予(吴健雄)更多的关注”,表现施先生对学生的教导和关心;而说吴健雄,则说“他们师生之间虽然相差4岁,但吴健雄从没有忘记自己的入门师”,其感恩之情尽在不言之中。 5、 思考: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在众多情谊中,从居里夫人到施士元再到吴健雄这样的师生情谊,尤为令人感动,弥足珍贵,因为这样的情谊纽带是用科学、智慧、生命和赤诚织成的”的理解。 这句话含义十分丰富、深刻。 (1)施士元联结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传递科学圣火。
5、(2)施士元深感居里夫人师恩,因此“像居里夫人对待自己一样”对待吴健雄;而吴健雄也“从没有忘记自己的入门师”,成名以后,每次回国都要拜访恩师。 (3)赤诚的师恩传递才是最感人的,而实质则是“科学,智慧,生命和赤诚”的传递。 6、练习反馈深入探究 思考:谈谈本文的构思及其结构特点。 本文的构思及其结构很有特点: 首先,作者从两张照片切入,用先后时段串联两代师生的交往和情谊,三位科学家都是蜚声海外,两代师生之间可以写的内容很多,但作者却独具匠心,用两张照片来切入,在开头段,先交代施士元教授珍藏的两张照片,一张照片记录70年前施士元博士的论文答辩会,一张照片是20世纪70年代施士元和学生吴健雄的师生
6、合影,接着写道“两张照片定格了历史的瞬间,也联结着三位科学家的师生情谊”于是,从容不迫地开始了两代师生情谊的叙述。 其次,文章的主体部分采用时间年份来切分:先叙述1929年施士元和居里夫人的师生情谊,然后叙述施士元与吴健雄的师生情谊。 最后,过渡段的使用,巧妙地联结了两代三位科学家的师生情谊。在过渡段中,作者一方面说“作为居里夫人的学生”,施士元投身开创我国的物理事业;一方面说“作为众多弟子的老师”施士元培养了大批物理学的栋梁之材,用相对称的语句,表现时间和事业上的延续,也自然过渡到叙述施士元同他学生的情谊。 这种新颖的构思,巧妙的结构,以及倒叙方法及过渡段的使用,值得我们同学学习、借鉴。 六、布置作业学生思考学生思考回答学生识记学生分组讨论,互教后由每组语言表达最差的同学做答。学生识记学生思考做答。学生分组讨论,互教后由每组语言表达最差的同学做答。学生回答学生思考回答归纳总结教师总结学生识记板书 科学家的师生情谊 居里夫人 初次见面、 平时关爱和论文答辩 科学、智慧、生命、赤诚 施士元 关注教学、 科研、论文写作 吴健雄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