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济南的冬天教具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录音机、 教育 教学 目的理解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者蕴含在景物描写中的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继续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边圈点批注的习惯。 通过朗读-体会-再现这一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想象 力。 教材 分析重点体会作者蕴含在景物描写中的感情。难点同教学重点。关键抓住作者表达自己最鲜明的感受的词语。 教学 设想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在景物描写之中,寄寓了自己对济南的无限喜爱之情,初一年的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未必能领会到这个深层蕴义。本课设想从作者表达自己最鲜明的感受的词语入手,引导学生领会作者蕴含在景物描写中的感情,同时注意对学生的感
2、受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板 书 设 计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温晴 宝地 喜爱 阳光下的山 可爱 冬天的济南 薄雪下的山 太秀气 赞美 城外远山 小水墨画 水 蓝水晶 教学环节及内容安排 教学方法与 学习方法指导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一提起北国的冬天,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寒冬凛冽”这样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有一个地方的景色与众不同:它的气候温晴,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个地方就是济南。这节课,我们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导下,一起到济南领略济南冬天的奇景。 了解学生自读情况,点明本节课教学目的。 【提问】济南冬天的景物,可以描写的很多,作者着重描写了哪
3、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点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抓住特点描写景物,体会作者蕴含在景物描写中的感情。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一)听课文第一段的录音,思考: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采用什么写法表现这个特点?作者对济南的总印象是什么? 明确特点是温晴,用三组对比写出济南冬天的特点,总印象是宝地。 引导:从本段文字有几句及标点入手,找出概括句,就能明确所提问题。 (二)听课文第二段的录音,思考:哪个词写出作者对小山的感受? 明确可爱。 【提问】哪些语句体现了小山的可爱? 明确好像是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准保暖和。 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希望别的呢!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写小山的可爱。 先正面写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特点,
4、用比喻、拟人的方法,把济南比作婴儿,把围了圈儿的小山比做“小摇篮”,又拟作温存体贴的看护者,多么富有人情味。 扣“可爱”、“小摇篮”、“它们”、“低声”、“你们”等词语,理解比喻、拟人手法的作用,体会作者的感情。 学生诵读。 作者又从人爱山的角度侧面写出山的可爱。写人们的笑容,写人们的心理,处处流露着对小山的喜爱之情。 (三)理解第三段 如果说第二段写的是阳光朗照下的山,那么第三段写的则是小雪点染后的山。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雪后小山的美景。 学生自由发言,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用着重号标出词语 批注 圈点 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学生画的图片,理解地理环境特点,同时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语段内容
5、。 诵读 圈点、批注 学生发言,谈自己的想象。 教学环节及内容安排 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先想象没有雪时的山景,再想象雪后的景色,比较二者色彩上的差异,扣词语“最妙”、“青黑”、“顶着一髻儿白花”、“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露出点粉色”、“太秀气”,体会作者的感情。投影画面,再听录音,体会“最妙”二字。 学生反复诵读,品位景中之情。 (四)以上两段写山,是从城里看去,那么城外的景色又如何呢? 学生朗读第四段,思考:哪个词写出古老济南的全貌? 【明确】小水墨画。 小山小雪小水墨画,“小”写出济南的小巧秀丽,表现作者的喜爱之情。 (五)学生朗读第五段,思考:写济南
6、冬天的水,作者为什么着力渲染冬水的“绿”? 【明确】衬托水的清澈、透明,表现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孕育着春意。 (六)提问全文的结束语和本文的标题有怎样的联系,抒发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比较“济南的冬天”和“冬天的济南”二个短语,明确:“冬天的济南”强调济南,作者写冬天的特点是为了赞美济南是个“宝地”。作者写本文,不是为赞美冬天而落笔,而是为赞美济南而著文,寄托作者对济南的深情。文章的结束语既和开头“济南真算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小结:作者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述出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在景物描写之中,蕴含了自己对济南深深的喜爱、深深的赞美之情。 布置作业:发放课外阅读材料大明湖之春 完成:作者抓住大明湖什么特点,表达怎样的感情。 按学过的方法,对本文进行圈点评注。 用多媒体显示有雪与无雪的山景的画面,比较,感受。 诵读。 多媒体投影图片 教师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