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的: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手法。教学重点:教学中要体现抓住景物特征和景的变化进行描写这个重点,同时也要注意有关词语,特别是形容词的学习;模仿本文写法,练写短文家乡的冬天。课型:自读课。启发式,讲练结合。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解题。1板书:济南的冬天(写景散文)老舍2简介作者。(二)学生默读课文,同时板书重点词。(三)学生查字典。查好的同学上黑板注音。(四)讲析第1自然段。采取由一般到特殊的提问方式。1你对冬天的景色进行过观察吗?冬天的气候特点有哪些?2济南冬天的气候有什么特点?3写济南的冬天为什么要讲到北平、伦敦的冬天和热带地方呢?教师小
2、结:经过一番比较,令人信服地得出“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个结论。点出“气候温晴”这一特点。板书:气候温晴(五)讲析第2自然段。1提出下刻问题。(1)济南的冬天为什么是温晴的?(特殊地形引出“有山有水”这一特点,并板书。)(2)为什么要写济南人的感觉:“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使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比较映衬来突出济南冬天的暖和) 2 学生齐读一、二自然段。(六)布置课外作业。1背诵1、2启然段。2写出“慈善”“宽敞”“澄清”三个词的反义词,并造句。3预习第3自然段,画出你认为用得贴切的形容词。第二课时(一)检查课外作业。(二
3、)讲析3、4自然段。1请一位同学朗读3、4自然段。2提问:济南的冬天除了天气温晴、有山有水这两个特点外,作者说,这还算不上济南冬天的最大特色,你可以总结出这个特色吗?(小雪胜景)板书。这个胜景的独特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幻灯打出表格,学生可在书中找答案。答案写于另片上,或把答案盖住。待学生回答后再亮出答案。) 描写对象 特征 是否用了修辞格 静态写动 抒情句及表达的感情 树矮松越发青黑就是下小雪吧,济南受不住大雪,那些小山太秀气。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小山的关爱,情和景融在一起了。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比喻山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一道白一道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比喻
4、花衣好象被风吹动,叫你希望看到更美的山的肌肤 山腰日落时,微黄的阳光斜射山腰,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露出点粉色拟人3讲述答案时应侧重意境的领会,让学生仿佛看见那种美景,不要止于文字上的答案。4学生朗读第3、4自然段。(三)讲析第5自然段。1教师朗读第5自然段。2提问:济南有山有水,上面写了山的美,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用四个字概括这里水的特点。(水藻真绿)板书。绿到什么程度?(“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这里用了“拿”和“不忍”,你认为有什么妙处?(使物都带上了人的感情,用了拟人修辞格)。以上作者写出济南冬天的四个特点,把他
5、对济南冬天的爱传递给了我们。3接话竞赛:合上课本,请接话,看谁接得最快、最准。济南的冬天四大特点是 强调气候温晴用的方法是 济南四周的小山像 小雪胜景像 水藻真绿,绿的程度4结语:作者写尽济南冬天的特点之后,由分到合,发挥奇特想象,将冬天的济南包在空灵的蓝水晶里,构成一个美的整体。文章到此收笔,让读者沉浸在美的享受中。5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四)课堂练习。1板书习作题:家乡的冬天。 2教师引导:老舍先生写济南的冬天抓住了景物特点,你写家乡的冬天准备抓住什么特点?3学生写简要发言提纲,然后口述。4教师作综合评价。(五)布置课外作业:背诵3、4、5自然段,完成习作家乡的冬天。方案二(以下不是一完整
6、教案,只是一些教学设计,可供参考)(一)由教师组织学生预先写厂篇短文XX的冬天,然后让学生把习作与课文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加深对课文内容和写作特色的理解。(二)在某一季节,选择本地区某一景点(如山、河、海边、公园等),确定几个观察对象。(如河边的树,河中的船、河水、桥等),围绕着一个中心(如暖晴、景色季节变化等),写一篇短文,要求明确写出学习了课文的何种写法。 (三)学习运用对比、比喻、拟人(重点学习一种方法亦可)的手法。描写一种景色(不一定写咸完整文章),写成后,把各自的短文拿出来对照。师生共同讲评。对照中注意加深体会课文中运甩这些手法的妙处,并纠正一些运用不当的错误。方案三(下面是一个比较法
7、教学方案,比较新颖,可供参考)设法让学生自己去剥皮吃桔子,比较法,就是诱导学生自己动手剥的一种好办法。(一)课前印发夏丐尊先生写的白马湖之冬(见所摘文附录),要求学生将两篇描写冬天的散文对照着读,思考两文的同异点,然后在课堂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归纳。 相似点:1文体相似。都是写景抒情散文。2题材相似。都写冬天。3两文的“我”都是从彼地来到此地。4写的景物相似。都写环境的山,都有水,都有暖阳,都有雪。不同点:1气候不同。一暖一冷。2景物特点不同。风的声,山的态,水的色,人的情都不一样。3“我”的感受不同。一个久住严寒的北平,又刚从阴冷的伦敦回来,感到无风温晴的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一个从热闹的杭州移居到荒凉的湖边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带中”。4着重描述的景物不同。一则重在阳光、小山、雪、水;一则以凛冽的寒风贯通全篇。5抒发的感情不同。一个抒发的是归国游子对祖国美好山河的赞美之情。一侧表现出身处严寒他乡,离群索居的知识分子孤独、寂寞的心境。通过比较可看出散文在表达上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怎佯取材,怎样结构,怎样造词造句,应根据客观事物的特点,根据自身的独特生活感受,根据主观表达需要来精心进行择取。(二)最后落实在练写观察日记上。使学生既练写白马湖之冬的白描手法,也学习济南的冬夭形象描绘的各种艺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