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课 第一框 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第十课 我们维护正义第一框 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知识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到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2)引导学生清楚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的内涵,并进行正确区分。(3)让学生明白正义的制度是公平的支持和保障,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分辨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的能力,了解正义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分析判断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感悟正义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对正义的理解:它的含义、表现及作用。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正义的追
2、求,努力做一个正义之人。教师课前准备:通过交谈、观察或问卷方式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如:对于当前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的评论。学生准备:收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投影:“以正义感动中国”的日本著名律师尾山宏照片)讲述:这个如今连睫毛都花白了的老人,作为中国战争受害者的代理律师,从1963年起参与了四十年来所有对日诉讼案件:历时32年的“教科书诉讼案”、“731人体试验案”、“南京大屠杀”、“遗弃化学武器以及炮弹案”以他统领的“中国人战争受害者索赔要求日本律师团”,无偿代理这些诉讼,并自行垫付一切费用,还多次自掏腰包将中国受害者接到日本出庭。他的行为遭到了国内
3、右翼势力的恐吓,却赢得了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尊重。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跨越国家和民族的正义力量,这力量启示着人们,在捍卫正义的道路上,人们可以超越一切界限,而唯独不能失去的就是正义响在心中的声音。二、新知探究1、走进正义(1)正义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情境活动一:活动激趣想一想:提到正义你会联想哪些词汇?天理 公正 秉公办事 秉公执法公正无私 一身正气 你认为什么是正义?一个人在挨打,另一个人制止大人的行为(正义的行为)做了坏事要受惩罚(正义的行为) 见义勇为者受到表彰(正义的行为)扶贫助困的行为(正义的行为) 路遇歹徒行凶却视而不见(非正义行为)以大欺小以强凌弱(非正义行为) 期盼正义、维护正义
4、,是所有善良人的共同心声。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2)正义的行为情境活动二:案例分析(见教材P108109页链接材料)议一议:在任长霞的身上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忠实地履行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神圣职责)结合任长霞的事迹,谈谈你是如何理解正义的?(结合教材P109页一段,从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的特点上去理解正义)教师小结: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凡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行为。拓展延伸: 远离非正义(此内容在教学中根据具体时间,可选用)中学生如何增强自身辨别是非的能力
5、?明辨是非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是公民必须培养的一种重要能力。“是”即正确,“非”即错误,明辨是非即分清正确与错误,正确地坚持,错误地反对。在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中,在他的前进道路上,会经常遇到各种错综的矛盾,各种复杂的问题。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和正确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明辨是非,这样才能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才能维护公平,声张正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如果是非都分分辨不清,立场、态度和方法就必然会出错。正确的是非观,不仅要求青少年能够明辨是非,而且要求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对待是最有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权利,尤其是公平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项权利被人们通
6、俗地称为“六大自由”,这些自由是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但是,享有这些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那么,我们中学生如何增强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呢?(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分辨大是大非。(2)遇事要善于冷静观察,周密思考,科学分析,正确判断,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和本质。(3)要在实践行动中增长见识,锻炼和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因为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错误的唯一标准。(4)学会科学比较方法。真、善、美是与假、丑、恶相比较而存在的,相斗争而发展,有科学比较才会有正确的鉴别。我们只有在
7、比较中,在对立面的相互斗争中,才能认清真善美和假丑恶的本质区别,从而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正义不仅体现在思想上、行动上,更多的还体现在制度上。(板书标题 )(3)正义的制度情境活动三:(见教材P109页)材料1:张俊的爸爸是个老板,收入很高。一天,他对张俊说:“不是说多劳多得吗?为什么收入越多扣的说越多?我自己辛辛苦苦挣的钱交给国家,凭什么?材料2:小江新买的自行车被偷了,心理很不平衡,看到路边有辆新自行车,于是撬锁把车骑走,被人发现后扭送派出所。小江想不通别人偷我的自行车你们不抓,为什么就抓我一个?议一议:他们受到的对待是正义的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要受到公
8、正的对待,就必须要有正义的制度来保证。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自己的制度和规则(比如:医院、学校、交通、市场等)。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程序与规则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每一个人都能从制度规则的正常运行中受益,也都受到正义制度规则的约束。相关链接:(见教材P110页)制度的正义,有的表现为惩罚违法行为、对非正义进行矫正,即矫正的正义(比如:对偷窃行为的法律制裁等);有的表现为对资源和利益的恰当分配、保证社会公平,即分配的正义(比如: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消费税的征收);有的则通过制定严格的程序,让大家都来遵守,以保证正义的实现(比如:制定刑法,对犯罪行为的刑罚等),即程
9、序的正义。2、社会发展需要正义情境活动四:(见教材P110页)说一说:老金的工友为什么要帮助他?这种帮助起了什么作用?(老金的工友处于正义感、处于对弱者的同情,给老金以帮助;这种帮助让老金体会到了社会的温暖以及工友的友情,使得老金暂时缓解了困难,但很难解决根本的问题。)究竟是谁帮助老金一家渡过了难关?这体现了什么精神?(是正义的制度帮助老金一家渡过了难关。体现了我国相关制度的规定体现了正义,正义因制度而又保证的精神。)(1)正义保障公平教师讲述:我国相关制度的规定体现了正义,正义因制度而有保证。比如:我国制定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制度,“法律援助”制度等。 有了正义和这些正义制度,即使是
10、处在社会最低层的人,也可以得到基本的生存保障;即使是处于社会最不利地位的群体,也能够得到社会的关爱。正义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使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相关链接:(见教材P111页)(学生阅读链接材料)板书: 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2)正义推动社会发展情境活动五:(见教材P111页)我们的国家有这样的一些政策:对一些少数民族考生实施高考加分政策;对一些贫困地区实行优惠的经济发展政策;对高消费征收高消费税;议一议:国家为什么要制定这些政策?(为了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让他们也能分享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从而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制定这些政策体现了什么追求?(体现了对社会公平的追求即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三、课堂小结(略)四、作业个性补充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