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曹刿论战课题:18、曹刿论战第1课时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等;2、品析“论战”内容;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教学方法、手段自学、合作、研讨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步骤、内容、教学活动二次备课定向自学【知识链接】1、左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2、背景简介: 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
2、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前此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乘兵胜之威,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齐桓公虽在其庶兄的血泊中巩固了权位。但对鲁国却一直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便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本篇所记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
3、的战事。【自主学习】(一)对照书上注释、查阅工具书并结合相关资料,逐字逐句理解文意,请你将认为应积累的词圈点起来。不清楚的地方请打上“?”号,在小组内讨论。(二)为下列加点字注音:曹刿( ) 又何间焉( ) 肉食者鄙( ) 牺牲玉帛( ) 小信未孚( )登轼而望之( ) 吾视其辙乱( ) 夫战,勇气也( ) 望其旗靡(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肉食者谋之食者鄙 未能远谋小惠未徧故克之 弗敢专也 弗敢加也神弗福也 必以信 虽不能察忠之属也 必以情 遂逐齐师 公将鼓之 公问其故公将驰之彼竭我盈 望其旗靡(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语义: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古义: 今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古义: 今义: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古义: 今义:4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古义: 今义: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古义: 今义: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古义: 今义:(二)质疑问难 把自己的疑难问题写在下面,待在小组内解决或交由全班讨论。【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第一课时(再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一)第一部分(第1段):1曹刿的身分怎样?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此文的关键,贯穿全文。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3“何以战”这三个字唤起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4对于这三方面的准备,曹刿又是如何评价的?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小结:第1段,写的是曹刿请见,论战前准备,显示了曹刿 、 的品质以及鲁庄公“勇于纳谏”的胸怀。(二)第二部分(第2段):1这次战争是由谁指挥的?根据何在?作战地点选在哪里?2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时机的呢?小结:第2段叙述的是曹刿指挥作战的情况,作战的过程写得非常简略,突出写了曹刿“谋”的作用,为下文“论战”打下伏笔。曹刿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时机,所以才击败敌人,获得战争胜利。 板书设计: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