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七年级下期末复习阅读练习卷(答案)班级 姓名 号数一、阅读海燕语段,完成后面问题:乌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积伶积俐,加上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劲俊轻快的翅膀,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一只小燕子。当春间二三月,轻颸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无因的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眼,红的白的黄白花,绿的草,绿的树叶,皆如赶赴市集者似的奔聚而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时,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便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的生趣。小燕子带了它的双剪似的尾,在微风细雨中,或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之上,唧的一声,已由这里稻田上,
2、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了。再几只却隽逸地在粼粼如彀纹的湖面横掠着,小燕子的剪尾或翼尖,偶沾了水面一下,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憩息于纤细的电线上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间,线上停着几个粗而有致的小黑点,那便是燕子。那是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还有一个个的快乐家庭,他们还特地为我们的小燕子备了一个两个小巢,放在厅梁的最高处,假如这家有了一个匾额,那匾后便是小燕子最好的安巢之所。第一年,小燕子来住了;第二年,我们的小燕子,就是去年的一对,它们还要来住。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劲( jn) 干劲 晕 ( yn ) 晕车 隽(jn ) 隽逸 ( jng ) 劲
3、俊 ( yn ) 圆晕 (jun ) 隽妙 判断下列修辞手法(1)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眼。 ( 比喻 、 拟人 )(2)那么伶伸俐可爱的小燕子,便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中。 ( 比喻 )3、选文一开始就从 羽毛 、 尾巴 、 翅膀 三方面对故乡小燕子的形体(外形)进行细致地描写,从而突出了小燕子 伶俐可爱 的特点,流露出作者对其的 喜爱 之情。4、你能说出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小燕子的吗? 作者是从它的活动场所,即由外面的天空旷野到主人的家中(由外而内)这一顺序来写。 5、课文描写了故乡的小燕子活动的背景,请你找出段中能概括景物特点的语言,并说说这一背景图
4、包含了哪些内容。 能概括景物特点的语言:“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 “春景图”包含的内容:作者描写了春风、春雨、春柳、春花、春草等各种春天特有的景物。 6、本段除了描写小燕子外形、活动背景之外,还写了小燕子 飞翔 、 憩息 、 安巢位置 等内容,写小燕子的活动时,采用了 动静 结合的手法,突出了小燕子的伶俐可爱。7、从哪里可以看出小燕子与故乡人家的亲密关系? 还有一个个的快乐家庭,他们还特地为我们的小燕子备了一个两个小巢,放在厅梁的最高处,假如这家有了一个匾额,那匾后便是小燕子最好的安巢之所。 二、阅读鲁迅自传语段,完成问题(1)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
5、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的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2)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
6、,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3)我在留学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初做小说是一九一八年,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做来登在新青年上的。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
7、短论。现在汇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一本论文,一本回忆记,一本散文诗,四本短评。别的,除翻译不计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和一本编定的唐宋传奇集。1、鲁迅原名 周树人 ,浙江绍兴人,是我国著名的 文学家 、 思想家 、 革命家 ,“初做小说是一九一八年”中所提到的“小说”即狂人日记 ,它是我国第一篇白话小说;“一本回忆记”指朝花夕拾 (散文集)。2、选段(1)中写了鲁迅的几次职业的选择,找找看,有哪几次职业的选择,最终选择的是什么职业? 写了鲁迅先生的四次职业的选择,即由水师学堂改上矿路学堂又改为学医,最后弃医从文。 3、本来鲁迅学开矿是为了振兴中国的工业,这是好事。他却又
8、要学医,其目的是什么? 他学医的目的是要救治国民,并让国人信仰维新。 4、选段(2)加点的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出当时时局的动乱和作者为工作而奔波的无奈、失落之感 5、选段(2)中画浪纹线的句子含蓄地交待了一个什么样的重大事件?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表达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1926年“三一八”惨案,轻描淡写的语气,表现作者对敌人的蔑视,也透露出无声的控诉。 6、选段(2)语言文字的表达体现了全文的一个什么特点? 简洁,感情含蓄深刻 /平实庄重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甲: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
9、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乙: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丙: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在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拿烟后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1、文中三次外貌描写都提到“瘦”,这样写的目的是(C ).强调鲁迅先生有病,身体很不好。.表达作者对鲁迅先生身体的担心.衬托了鲁迅先生艰辛劳
10、累的工作。.暗示了鲁迅先生的生命已经不多了。2、从观察的角度比较分析,三次外貌描写有何不同?甲从远处粗线条地勾勒 乙_从近处细描_ 丙_面对面仔细地观察(或说特写)_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突出了他的几个明显特征可用三个字来概括:一是 全身的“瘦” 、二是头发的“竖” 、三是胡须的“一”。3、这三段外貌描写的目的是_突出鲁迅的外貌的主要特征瘦,表现了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4、甲、乙、丙三段文字,作者通过对鲁迅肖像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位为革命(为民族、为国家)忘我工作(忘我工作为国担忧)痛恨反动派,意志顽强的人。四、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我认为自己的前途很暗淡,因为
11、,我既然被凶猛的风暴完全刮出了原定的航线,远离人类贸易正常航线好几百海里以外,流落到这个荒岛上,那么,我就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这是老天爷的意思,要我在这个孤零零的地方,在这种孤独凄凉的情况下度过我的余生。一想到这些,我的眼泪就不由得夺眶而出。有时我会发生疑问,为什么苍天要这样作践他所造出的生灵,害得他这样不幸,这样孤立无援,这样沮丧无聊,以致使人找不出理由对这种生活产生感谢的心情?可是,每当我这样想的时候,就有另外一种力量出来阻止我的这种想法,责备我。特别是有一天,我带着枪在海边散步,寻思着我目前的处境的时候,我的理智就用反面的理由劝解我。“不错,你现在处境很孤寂,一点不假,可是请你想想,还有同你
12、一起的那些人,他们都往哪儿去了?你们一同上小船的,不是11个人吗?那10个人往哪儿去了?为什么他们都没有保住性命,只剩下你?是这里好呢,还是那里好?”我指着海面说。当我们遇到坏事的时候,我们应当考虑到其中所包含的好事,同时也应当考虑到更坏的情况。1、 给下列字注音夺眶(kung )而出 作践( jin ) 沮( j )丧 无聊( lio )2、 概括此阅读段的内容。 写鲁滨孙及时调整悲观绝望的心态,决定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去。 3、 哪些词句充分表达了初上荒岛的鲁滨孙的伤心绝望、怨天尤人的心情? “我认为自己的前途很暗淡”“孤零零”“孤独凄凉的情况下度过我的余生”“不幸”“孤立无援”“沮丧无聊
13、”,这些词句充分表达了初上荒岛的鲁滨孙那种伤心绝望、怨天尤人的心情 。 4、 “每当我这样想的时候,就有另外一种力量出来阻止我的这种想法,责备我。”这里“另一种力量”指什么?表明了鲁滨孙当时怎样的心情? 理智,积极生活的精神力量。表明鲁滨孙伤心绝望的同时,内心又在积极寻求一种精神的支柱。 5、 你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鲁滨孙已经很好地调整了自己的心态?鲁滨孙得出结论说:“当我们遇到坏事的时候,我们应当考虑到其中所包含的好事,同时也应当考虑到更坏的情况。”这说明,此时的鲁滨孙已经很好地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五、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1)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这是为什么?我想
14、,用图画来打比方,对称是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廓。(2)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 )而不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15、。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11)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1、第(1)段中四句话的顺序是混乱的,请你重新排列 ( C )A BC D2、(1)段中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比较的双方是_古代的建筑和一般的住房 和_苏州园林_, 图案画 和 美术画 3、(2)段结构特点是总分,请用“”在文中画出,由对假山的说明到对池沼的说明,起过渡作用的一句是_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16、。4、将“技术”和“艺术”填入句中的括号内,说说为什么不能颠倒?_“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5、对池沼说明的中心是 ( B )A池沼的安排也着眼于画意;B大多引用活水C有的池沼宽敞,就把它作为全园的中心D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6、句中加点的“那”指“池沼或河道的边沿”,“这”指代的是:“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7、第(2)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引资料、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 等(至少写出三种)。8、(2)段中有一句话与全文开头部分“总说”相照应,说
17、明苏州园林总特征的。用横线画出。(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9、说明事物要注意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这两个文段采取的是_空间_顺序。从全文看,这两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是_并列关系_。10、(2)段中划线的两个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依次是、。11、从语言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C) 、第一段中的“一切”“决不”等词语表达了十分肯定的语气,对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二段中的“大多”“往往”等词语用得极有分寸,既不夸大又不缩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可以平平实实,也可以生动活泼。选文的语言以平实为主。、第二段最后一句话中的“又”字,既呼应了前文中石岸的修砌、石头的布置和花草的栽种都已“入画”的介绍,又强调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的成画效果,体现了语言运动的连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