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所用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章节名称第二单元 了解祖国 爱我中华 认清基本国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课 时1课标要求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以实际行动来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充分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学生严格区分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3.学生正确理解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互相质疑的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把握知识点与考点;2.
2、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法、考点总结法,培养自身学会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分析有关的政治现象,逐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答题技巧。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自身增强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能在现实生活中自觉尊重少数民族,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2.认识到“一国两制”方针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起着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概述:本节课是在前两节内容基础上的具体化政策描述,主要是学习处理民族关系的方法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方式。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内部事务,就形成了民族区域自治,该制度即
3、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为了更好的贯彻该项制度,国家制定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国家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奠定基础,为解决台湾问题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同时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2.知识点的划分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为更好的贯彻该制度,国家制定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为了积极响应该原则公民个人在实际中应该严格做到“三个尊重”来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不但要处理好民族关系,也应该找到祖国统一的正确方法,为此国家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
4、方针,而“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和基础。公民个人应为祖国统一不懈努力。学情分析学生在经历了前两节难度较大的课程后,思想上存在学科难度增大的状态,而本节相对而言基础知识较易掌握,学生通过历史、地理等学科对本节知识有过一定的了解,课前学生通过导学案将本节知识做了科学的预习并查阅相关材料来理解知识点。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政治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政治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努力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先导后学”的原则和“创设情境、目标呈现走进文本、结构学习小组展示、生生质疑教师评价、拓展延伸拓展训练、目标升华“的学习思路进行学习。并采用导学案、导练单教学,为学
5、生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重点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2.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或最佳方式。教学难点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2.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或最佳方式。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1. 学生课下利用十分钟边读教材边完成导学单中的填空题;2. 查阅资料了解五十六个民族之外的“穿青族”;3. 查阅资料了解人民币上的文字并思考为什么没有回族文字。4.课下了解台湾岛、钓鱼岛、黄岩岛以及南海诸岛的历史。教学策略1.先导后学学习法:课前自主完成导学单,标注自学过程中的疑问,课上重点解决;2.小
6、组互助合作学习法:课上小组内部整合导学单答案,解决存在的疑问,形成共性知识;3.展示学习法: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观点展示;4.理论联系实际法:教材知识点运用于时事政治的解答或考试解题过程中。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程资源教学目标导入新课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微型课”导入:安排学生课前进行有关民族关系,祖国统一问题的新闻搜集,课上进行新闻播报与评价。播报后适时评价。.两名学生搜集与本课有关的时政新闻进行播报评价,导入新课。在播报中地方话与普通话穿插进行,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上网或者其他资料搜索:穿青族的历史介绍;iphone7手机正式上市后不同人的不同看法,尤其的是爱
7、国人士的抵制情绪。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分析时事政治的能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自然的导入新课。学习新知学习新知创设情境呈现目标课前将本课的学习目标以板书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学生情境导入结束后,组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并做简单的解读。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并理解其主旨。新课标中本节学习目标:1.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3.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培养学生解读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设定明确的目标任务,带着问题学习。走进文本 结构学习(旁白)下面进入我们学习的第一个环节,请各小组同学合作将导学单上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8、答案订正后将疑问标注在题号旁边。请同学们利用4分钟完成这项任务,完成后请举手,有奖励奥!开始!各组政治学科长组织小组成员内部合作检查预习结果并订正答案形成共识。两名学术助理在老师的协助下走进各组与学生共同交流,质疑。课前发给学生的导学单中六个具有代表性的填空题。概括了本节课的重点。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形成共性答案,生生质疑形成新的问题,拓展学生思路,完成知识目标。同时锻炼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小组展示 生生质疑教师评价拓展延伸拓展训练目标升华1.组织各小组成员,对导学单中的答案进行展讲。2.组织其他小组对展讲同学提出自己存在的疑问,可采用“挑拨离间”、“小纸条”策略促使学生形成新的问题或抒发自己的观
9、点。1.在完成知识目标的同时,将知识点进行拓展,尤其注重中考考点的知识性拓展,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的拓展;2.根据授课时间可适当拓展:现实生活中怎样维护民族团结?如何理性的爱国等问题。1.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导学单上的相关问题,指导学生有规划、有目标的审题、做题,总结中考答题思路。2.组织学生展讲导练单的问题答案,适时进行指导总结归纳。1.各小组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展讲导学单答案及讨论结果,为本小组加分。2.小组之间进行互相质疑、评价。在老师引导下拓展新的问题进行质疑。1.注意记录和补充老师讲授的知识点;2.教材中勾画相关知识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随堂记忆。1.在最短的时间能完成导练单上关于本课的
10、练习。2.以小组为单位展讲答案,要注重分析每题每个答案的过程。学生课前预习所搜集的佐证材料;课上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课下准备的与本科有关的“小纸条”上的问题。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三框教材知识点;2.课程标准及中考说明中对本课知识点的考察细则;3.高中教材与本节知识相关的内容适当拓展。导练单中十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选择判断题。概括了本节课的重点。解决知识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竞争意识,更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使学生讨论质疑中尊重各民族,培养了爱国情操。1.学生充分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学生严格区分我国新
11、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3.学生正确理解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充分锻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提升分析问题,解答中考题的能力。达标检测教学目标测试题目内容学生充分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基本政治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和根本制度分别是什么?学生严格区分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学生正确理解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针或者方式是什么?解决台湾问题的政治基础和前提是什么?学生通过考点总结法,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答题技巧
12、。为维护民族团结献计献策认识到“一国两制”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我们青少年应该做些什么?板书设计 【主板书】 民族区域自治 【副板书】根据课堂设定统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民族关系:多 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 三个尊重: 族 人民:国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家 解决台湾问题教学反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人教版教材初中政治九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三框题内容。第三课的课题是认清基本国情,这一课在整本教材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后面课程的基础和总结,所以在教学中夯实基础是十分重要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框题正是在基本国情认识
13、的基础上多角度的来分析我国的民族国情与统一情况。本框所涉及到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一国两制”方针是中考的重点,在教学中重点突出。教学中的亮点:1.导学案式教学,先导后学,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导学案”的帮助下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的能力有所提升,在预习过程中形成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共同解决,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思路,增强了学习主动性的提升。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合理化的方案,准备了科学化的工具单;2.创设情境,微课导入。学生课前五分钟新闻导播,利用与本框题有关的两则小新闻,采用地方话和普通话相结合的技巧播报给同学,风趣幽默的引起学生共鸣,导入新课。锻
14、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同时对时事政治的分析也具备了一定的技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讲授奠定了坚实的环境基础;3.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生生质疑,拓展迁移。在学科长的组织协调下,以小组为单位,对导学单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到共性答案后进行成果展讲,展讲中其他同学可以提出自己存在的疑问,环环相扣,提升了问题的层次,主旨升华。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本节课最关键的环节,处理的相对得当;4.科学评价,激励学生。采用小组加分政策并给予后期追加奖励政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参与课堂的能力越来越强,充分遵循了课标要求将课堂充分还给学生的理念;
15、5.课堂活动新颖,引起学生兴趣。讲到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时是比较枯燥的,这时让学生观察人民币上的几种文字并讨论展讲各是哪个民族的文字?为什么没有回族的文字?这一活动是最大的两点,引起共鸣。 教学中的不足: 1.本节课有两个内容:一是民族问题,二是统一问题。两个问题在一节课内完成教学任务相对有些困难,顾头不顾尾,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2.在使用小组合作探究式方法时,学生之间交流的时间较短,在回答问题时语言组织不够好,还有就是探讨的问题难度要适中;3.学生的检测时间短,任务多,没有按时完成。改进措施:1.在今后的教学中备课要充分,尤其备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教学任务与教学进度,使学生充分吸收已有知
16、识点;2.加强学生讨论的实效性,在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的基础上适当放宽学生讨论时间,得到更有时效性的答案。完善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及评价体系;3.在学生展讲完毕后的教师评价中可拓展为师生评价,让学生可以更广泛的参与进教育教学的评价中。第三课 第三框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导学单、导练单学习目标1.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重点区分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3.理解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一、考点梳理(区分:识记型考点、理解记忆型考点)课前导学1.我国是一个 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有些少数民族还有或大或小的聚居区
17、,我们在这些少数民族 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内部事务叫做民族区域自治。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 ,符合我国国情,体现了各民族的根本利益。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形成的新型民族关系是怎样的?平等、 、 、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4.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 、 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载入了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5. 我国是如何解决民族问题的?(1)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 、 和 的原则(3)维护民族团结的正确做法:“三个尊重”(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8、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6.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1)基本方针:“ 、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一个国家”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指在 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一国两制”的意义:“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保持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2)基本原则和政治基础:坚持 是解决台湾问题、发展两岸关关系的政治基础(3)“四个决不”的主张:坚持 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19、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决不妥协,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二、重点、难点、易错点过关训练题(16为判断题,711为单项选择题)课上导练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2.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各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 )3.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 )4.坚持“一国两制”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5.(2016年中考)民族团结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6.“一国两制”完全自治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保持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7.对“一国两制”理解正确的是( )“一个国家、两
20、种制度”的简称 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两制”并存,平起平坐 统一后的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及沿海经济特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A. B. C. D.8.2013年9月23日-24日,第四次全国 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对口支援新疆的举措( )A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体现 B有利于促进我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C有利于实现各民族的同等富裕和同时富裕D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民族的教育问题9.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大对欠发达的民族地区支持力度,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
21、秀传统文化及特色村镇,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因此我们要( )继续深化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深化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加大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积极扶持和援助A. B. C. D.10.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第一个省级自治区,已经有70年的历史了,如今的内蒙古自治区除蒙古族外,还包括了汉族、回族、满族、达翰尔族、鄂伦春族、维吾尔族等多个民族,各民族间友好相处。这种和谐民族关系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坚持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本政治制度C.实行了“一国两制” D.实行
22、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11.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与合作的密切程度前所未有。正是这种大团结、大统一、大交流,有力地促进了新疆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这表明( )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A. B. C. D. 三、 综合能力提升(简答型或材料型考点考察)课下拓展训练1.“一国两制”含义?2.如何正确解决台湾问题?3.新中国成立以来,开辟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时代。政治实践中,我国采取了哪些政策来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