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天的怀念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2、领悟文中蕴含着的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教学重点、难点:读课文的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感情。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 一课时一、导入昨天的名著导读课,老师看到有一部分同学在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老师以前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在惊讶,为什么一个身患残疾的、口不能言的人会写出这么伟大的著作。老师也惊讶于霍金先生于轮椅之上畅想宇宙黑洞。但是我忽略了,精神力量是可以超越肉体存在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史铁生先生,走进他的人生,他的世界。二、作者简介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他曾经这样写过
2、自己:“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的残废了双腿。”“两条腿瘫痪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突然似乎什么都找不到了。”三、自能释疑在这样的年纪却遭受了这样的打击,一切狂妄骄傲都被禁锢在轮椅上,作者的情绪会发生什么变化?你们从哪里读出来的?请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诵读课文,形式不限,可以默读,可以朗读,可以轻声读。字音 tn hun sh xi qio cu 瘫痪 侍弄 整宿 憔悴 shn wn ju mn 仿膳 豌豆 诀别 烂漫f x x do do 翻来覆去 絮絮叨叨 问题作者情绪如何?从哪里读出来的?(“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让我去看花我不去狠命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这表明
3、那时候作者的心境如何?(不能以欣悦或平静的心态来接受本来美好的事物。悲伤。本质:面对自己的不幸,缺乏理性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因而丧失生活的信心,也不能理解母亲的苦衷)四、自能探究,感悟母爱1、面对这样的儿子,母亲是怎样做的。(悄悄地躲出去理解偷偷地听着不忍打扰我,耐心等待“我”的平静悄悄进来默默承受我的粗暴无理眼边红红的她更痛苦,却又无处诉说扑、抓、忍反映强烈,急切,关爱之深去走走掩饰不住高度紧张的期待好好儿活伟大、坚强)2、刚刚我们品读的这一段,是文章第几次提到看花?(第一次)这是什么季节?(春天)还有两次是什么季节?(都是秋天)那为什么第一次,母亲要在春天提出去看花呢?题目不是秋天的怀念吗
4、?为什么不只写秋天看花呢?(春天看花:希望“我“看到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象,驱散心中的阴云,重新唤起生活的热情和信心)可实际在这个生机勃勃的春天,母亲她自己的情况是怎样的?(生理:生命受到病魔的威胁心理:比儿子更痛苦,双重折磨)3、第二次看花在什么时候?第几段?(秋天,第三段)请同学们自由品读第三段,说说这个时候的母亲又是怎样对待儿子的?(挡在窗前把萧瑟的秋天挡在窗外,把我心中的寂寞、消沉驱逐出窗外憔悴的脸积劳成疾央求般的神色耐心、慈祥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希望我开心、快乐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奢望、喜出望外比我还敏感内心比我更沉重)4、这样敏感、宽容、慈祥的母亲,这样放手却又遥遥观望自己孩子
5、的母亲,史铁生不止一次将她写入文字中。 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者冒着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她知道我心里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待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想些什么母亲知道有些事不宜问,便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因为她自己心里也没有答案。 她料想我不会愿意她跟我一同去,所以她从未这样要求过每次我要动身时,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轮椅车,看着我摇车拐出小院。5、第三次看花是什么时候?第几段?是母亲最终如愿去陪作者看的吗?(秋天,第七段,妹妹推我去看的,
6、母亲过世了)母亲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为什么母亲临终前最后一句话是这样的?(不放心,舍不得)五、课堂小结史铁生在秋天怀念的是什么?是母亲,就是这样的一个母亲,宽容无私,一心为了儿女,至死都放不下儿女,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悟,慢慢地,轻轻地齐读文中母子对话的片段。二课时一、 导入昨天我们已经提到,史铁生有一位伟大而坚强的母亲,母亲用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无私地支撑着史铁生,最后史铁生在这种母爱的支撑下“站”起来了吗?让我们一同再次走进课文。二、1、史铁生的母亲的愿望就是能和儿子一起去北海公园看花,别的地方有花吗?为什么母亲每次都是提出要去北海公
7、园看花呢?(“北海公园” 是我童年时常去游玩的地方,母亲希望这样的重游可以唤起“我”美好的记忆,让“我”从生活的不幸中振作起来)2、这次母亲提出看花是在(秋天),为什么?(秋天看花:想让“我”从菊花傲雪凌霜的精神气质中得到启示,勇敢面对生活,顽强地活下去)3、最后作者去北海公园看到花了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作者看到的花。如果你们是史铁生,看到这样泼泼洒洒,这样秋风中开得烂漫的花朵,你们的心中会有何感受?(生命、希望的象征,绽放。后悔,怀念母亲)4、文中每次提到母亲也总提到花,比如第三段“自从我腿”这说明什么?(为了我,母亲虽然爱花,但没有时间精力心思)5、文中有没有语段表现了“我”的后悔?(可我却
8、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为自己没能关心母亲的健康而难过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为突如其来的生离死别而悲伤,为自己喜怒无常而懊悔。)6、文中反复提到菊花,有什么象征意义?7、母亲病痛交加却隐忍不发,只是希望儿子能像菊花一样好好、精彩地活。儿子懂了没有?文中有没有具体的句子?(我懂得母亲好好儿活)8、怎样好好活?三、梳理脉络1、作者写怀念母亲,但是题目却是秋天的怀念,为什么不直接写怀念母亲呢?(寓沉重于轻灵中,母亲在秋天病逝,带走了遗憾,留下了牵挂多年后的一个秋天,“我”和妹妹去看花,以实际行动告慰母亲)2、文章开头直接就写“双腿瘫痪后”,这样有什么好处?(看似突兀,实则简捷)3、文章结尾以省略号结尾有什么好处?(斩截有力,如孤峰突起,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和强大的阅读冲击力)四、畅所欲言阅读合欢树片段如果你是史铁生,你现在正站在母亲的遗像前,你会对她说些什么?()你现在又想对你的母亲说些什么呢?()五、全文总结无论生命给我们什么,我们都要坚强、乐观、明朗,在困境中永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