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孙权劝学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两个成语。2、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翻译课文;理解文意,品味人物对话,评说人物特点。3、领悟开卷有益的道理。(二) 过程与方法:可通过朗读来揣摩领会人物形象,让学生进行讨论来理解课文。(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刻苦治学、提高自己学识的重要意义,做有道德修养的人。教学重点:理解并积累文中涉及的文言词语及两个成语,把握文意。教学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 课时一、激趣导入。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
2、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字词障碍。作者介绍: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三、粗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意。(一)谋篇立意本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再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全文抓住孙
3、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来写,即先写出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怎样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怎样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表现孙权的善劝,而完全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长进之快之大,至于鲁肃与吕蒙“结友”,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并为其才略所折服的余韵。 (二)阅读分析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2、请学生翻译。(一人译一句)3、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对说
4、。掌事:掌管国家大事。但:只不过。多务:事情多。孰若:与相比如何。遂:于是 四、品读课文,自主欣赏,理解课文内容。1、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2、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讨论并归纳:“孤常读书
5、,自以为大有所益。”3、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讨论并归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4、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讨论并归纳: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5、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 讨论并归纳:“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6、提问: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
6、讨论并归纳:“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五、课堂小结;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六、作业设计:1、背诵全文。2、写写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检测学习效果 全班背诵全文,解释重点字词。二、品读课文,自主欣赏,理解课文内容。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思考讨论: “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
7、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2、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难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思考讨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
8、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值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四、 自读课文,熟读精思,深化情感体验。 齐读全文,思考:1、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请说明。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 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2、吕蒙在孙权的再三劝说下,开始读书学习,并取得良好的读书效果。文中有两个成语突
9、出表现了吕蒙进步之大,请大家找出。 生: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幻灯演示)3、拓展延伸 师:古今中外,许多仁人志士都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谁能说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吗? 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生: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生: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 生:书到用时方恨少。 师:“书到用时方恨少”,让我们一起 多读书,读好书。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我们师生共勉“穷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挺立在时代的潮头。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希望大家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六、作业设计: 完成练习一、二。七、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孙权 劝 吕蒙 赞 鲁肃(语重心长) (自豪、自得) (惊讶、赞叹)关爱部下 虚心接受意见 爱 才好 学 勤学、刻苦 敬 才善 劝 教学反思:第一课时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