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木兰诗主备人备课成员全体语文老师备课时间课型 新授课上课时间课题木兰诗第三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背诵全诗。过程与方法:1.赏析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2.复述故事情节。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木兰孝敬父母、报效国家、勤劳朴实、坚毅勇敢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教学难点品味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厚感情。教学手段教科书,黑板、多媒体教法与学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修改意见修改意见一、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内容。二、【品味亮点词语】赏析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赴”和“度”形象地描绘出木兰出征路途的遥远和艰难;“传”和“照”生动地描绘出雄壮悲凉的边
2、塞夜景。(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开”“坐”“脱”“著”“理”“帖”,一系列的动词,传神地表现出木兰归家后的喜悦心情。三、【感悟精彩句子】1.第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不繁琐。这是乐府常用的一种写法互文。形象地写出木兰连赴集市,匆忙而有序地购置战马及马具的情景,渲染了战前紧张的气氛,突出了战事的紧迫。2.“爷娘闻女来阿姊闻妹来小弟闻姊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排比。渲染木兰归家时的喜庆气氛,也表现了家人的喜悦。3.第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感情?比喻。以双
3、兔为喻,妙趣横生,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解答,令人回味。“我”字具有代木兰说话的意味,体现了作者对木兰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四、【分析主体形象】一千多年来,花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首先,诗中木兰的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花木兰是古今作品中难得一见的完美的女性形象。其次,与故事情节也密不可分。一个弱女子,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建功立业后,却又辞官还乡。情节离奇曲折,扣人心弦。五
4、、【把握文章主旨】1.这首诗歌中所写的故事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而复杂,作者是如何作出详略安排的?详写的内容有: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着“女儿装”时的欣喜等。略写的内容,主要是战斗的过程。十年征战,寥寥几句就交代完了。2.从这一内容的安排来看,本文作者是想表现一个什么样的主题?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完美心灵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这一详一略之间,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民歌风格。木兰诗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
5、开篇一问一答,是民歌中常见的写法。语言生动质朴,极少雕饰斧凿。“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流传千百年,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口语。而且语言丰富多彩,有朴素自然的口语,也有姿致谐适的排比。排比如“东市”“西市”“南市”“北市”等句子,渲染了木兰从军准备工作的繁忙与有条不紊,表达了木兰的乐观精神。还有新奇幽默的比喻,如最后四句,体现了作者对女英雄的赞美之意。还有非常工整的对偶,如“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形象地写出了北方的苦寒,极言战地生活的艰辛,用环境来烘托木兰勇敢顽强的性格。2.详略得当。本诗集中叙述了木兰代父出征的缘由,出征前的准备,征途中的境况,归乡时家人的兴奋喜悦之情景和木兰恢复女儿本色时的一系列行为。至于木兰的容貌、武艺、她如何化妆打扮,全都略去不写。而木兰如何在战场上纵横驰骋,英勇杀敌,作者仅以三组整齐的句子高度概括,写得简略。小结提高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第三课时1、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a的点有两个,它们分别在原点左右,表示-a和a,那么称这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如下图: 像这样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例如6和-6,2和-2,都是互为相反数,也就是说6的相反数是-6,-2的相反数是22、随堂练习。3、小结。4、课后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优点:缺点:改进措施:作业布置背诵课文,小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