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两首教学目的:1了解普希金和弗罗斯特的诗歌。2理解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3了解诗中比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情景激趣:亚历山大昔希金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探究生趣第一步,朗诵课文,体会情感。第二步。背诵课文,个性解读。1抽学生背诵2个性解读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2、讨论并归纳:喜欢。因为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讨论井归纳:这两句诗道出了人生体验中一种极为普遍的感觉。人生的体验不管是美好的还是忧伤的,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在将来的日子,回首往事,都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人生哲理?讨论并归纳: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得美好起来。学习未选择的路情景激趣弗罗斯特(18741963),
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母亲把他带到祖籍新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塞州。中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弗罗斯特的诗歌最初未在美国引起注意,1912年举家迁往英国定居后,继续写诗,出版了诗集少年的意志(1913)与波士顿以北(1914),得到好评,并引起美国诗歌界的注意。1915年回到美国,在新罕布什尔州经营农场。他的诗名日盛,于1924、1931、1937、1943年四次获得普利策奖,并在几所著名的大学中任教师、驻校诗人与诗歌顾问。他晚年是美国的一个非官方的桂冠诗人。
4、在他75岁与85岁诞辰时,美国参议院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弗罗斯特的著名诗集还有山间(1916)、新罕布什尔(1923)、西去的溪流(1928)、又一片牧场(1936)等。1949年出版了诗歌全集,以后仍陆续有新作发表。探索生趣一、诵读并背诵未选择的路二、个性解读1诗中的“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运用的是什么手法?讨论并归纳:这首诗写的是人生之路。它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运用的是象征手法。诗人为什么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讨论并归纳:诗的重点不是写已经选择的路,而是那条未选择的路。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
5、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你从诗中悟出什么人生的哲理?讨论并归纳: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立的选择。总结固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阐明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得美好起来,令人留恋。未选择的路。运用象
6、征手法,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布置作业预习儿子,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趣味教学资料普希金的趣味故事1我不知道您正怀着孩子一次普希金应邀参加彼得堡某公爵的家庭舞会。那时他还年轻而且没有知名度,当他邀请一个小姐跳舞时,该小姐连头也没转一下,从鼻子里哼出一声说:“我可不能跟小孩子一起跳舞。”普希金先是一笑,然后颇有绅士风度地说:“真对不起,小姐,我不知道您正怀着孩子。”2名誉答案普希金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但他的数学学得一点也不好,当他还是一名小学生时,他发现老师给同学们讲解的四则运算例题最终的结果总是零。所以,从那以后,无论他解答哪一道数学试题,他甚至连试题看都
7、不看一眼,就在等号后面写上“0”。他的数学老师对这个毫无希望的孩子没有丝毫的办法。“去写你的诗吧,”老师对小普希金说,“对你来说,数学就只意味着是个零。”当普希金成名以后,一次他坐着四轮马车去奎夫城。在路上四轮马车翻了。普希金跳出来走进了路旁的一家小旅店。当旅店老板知道了这就是伟大的诗人普希金本人时,兴奋异常。便赶忙跑到地窖里,取出了一瓶最好的酒,跑回来款待这位受人尊敬的客人。老板娘取出了一本很大的旅客登记薄,要求普希金在上面签名。当普希金在登记薄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以后,看到老板的一位小儿子正尊敬地用双手捧着一本练习本站在他的面前,这位小男孩也希望诗人给他签名。但是因为在练习本的那页上有一道四
8、则运算试题,普希金以为小男孩是要求自己给他解答这道题目。于是,他像过去一样,用笔在算式的等号后面写上了“0”。并对小男孩说:“小家伙,试试你的运气如何?”第二天,这位伟大的诗人写的答案上被打了一个鲜红的“”。小男孩子简直不能相信他的老师。“它怎么会错呢?”他眼中噙着泪说,“它是由普希金本人做出来的!”这件事被名誉校长谢连科夫将军一位又老又瞎的贵族知道了。“好啦,”这位老人说,“我根本就不懂教育,但被邀请做你们的荣誉校长。普希金也不懂数学,所以就让这个零作为这道题的荣誉答案吧。”摘自世界文学评介丛书普希金的故事一有一次,尼基塔带着小普希金在莫斯科城里散步,忽然,一个衣着华丽、长得肥头大耳的男孩迎
9、面走来。尼基塔看了他一眼,没想到这可惹恼了那个男孩。那男孩不由分说,朝尼基塔的头上打了一棍子。尼基塔挨打以后,用手捂住脑袋,一声不吭,直愣愣地站在原地,而那个打人的男孩却若无其事,扬长而去。小普希金看在眼里,恨在心头,他大喝一声:“站住,小坏蛋!凭什么打人?”他一边说一边追了上去,一把揪住那个男孩的衣领,当即给了他一记耳光。男孩扔下棍子,同普希金厮打起来。尼基塔慌了,赶忙跑过去,把他们拉开,并劝普希金说:“我的小主人,您还不懂奴仆生来就是挨打受骂的命啊!有什么办法呢?”普希金纠正说:“你说得不对!有一本书里写过,贵族和奴仆都是上帝的儿子,上帝的儿子生来就是平等的,所以,这个小坏蛋没权打你。”普
10、希金怒视着那个男孩,又举起了拳头说:“你要向我的尼基塔大叔赔礼道歉,不然,我就要与你决斗!”男孩听普希金说要和他决斗,就软下来,很不情愿地向尼基塔鞠了一躬,然后悻悻地走开了。二从前,俄国著名作家普希金,文章写得很好,但生活却是十分贫寒。有一次,他去租赁一间房子。房东是个刁钻的人,他写的租房协议里面,其他条款都比较合理,但有一条却是非常苛刻,意思是,如租赁期间房子烧毁,则承租人要赔偿给出租人一大笔远超出那房子本身价值的巨额资金。这位著名作家看了看这协议,二话没说,提笔在这条款的巨额数字后面,添加了两个零之后,这才签上自己的名字。房东不胜惊喜,同时也很惊讶,作家知道房东内心的困惑,他笑笑对那房东说
11、:“如果房子烧毁了,反正我这辈子也付不起你原本写着的那个数字,我何不再加两个零,让你更加高兴。”三普希金小时候的故事-普希金小时候诗写得特有灵气,数学却相当糟糕。他在发现老师讲解的几道四则运算题的最终结果都是零之后,无论解答什么数学题目,甚至连题目都不看一眼,就在等号后面写上零。老师对这个毫无希望的孩子说:“去写你的诗吧!数学对你来说就意味着是个零。”普希金最后选择了诗,他成功了。普希金与中国的未了情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俄罗斯期间,曾参观普希金纪念馆并亲笔题词:“伟大的诗人,民族的骄傲”。江主席对普希金评价甚高,这可能与普希金生前热爱中国、希望访问中国有关。1829年,普希金在一首无题诗中写道:
12、我们走吧,朋友,无论走到那里,只要是你们想要去的地方,不管是到那遥远的中国长城边上,普希金所处时代的中国是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国家,外界对中国一无所知,可普希金怎么会向往中国呢?原来,普希金的母亲曾向他讲述过他的外曾祖父阿彼汉尼拨到过中国的故事。汉尼拨是俄国著名的军事工程师、将军和国务活动家,彼得大帝逝世后失宠于朝廷而“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并受命去测量中国的万里长城”。这就是普希金对中国和中国的万里长城的最初的了解。1820年4月,普希金创作了歌颂自由、反对专制的诗歌,被“调遣”到俄国南方,在那里,他结识了在1805年出使过中国的外交官维格尔,获得了有关中国的更多知识。因此,在他的长诗鲁斯兰与柳德
13、米拉中就有了“颤动的森林幽暗的深处,中国黄莺在婉转地鸣唱”的诗句。18281829年,普希金结识了“中国通”雅比丘林神父,这位神父曾任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的团长,他热爱中国文化,对孔子有很高的评价,受其影响,因而普希金的诗中有“孔夫子中国的圣人”的诗句。这位“中国通”精通中文,是俄国汉学的奠基人,翻译了许多研究中国的著述。他曾把翻译成俄语的三字经和西藏概述等书送给普希金。此外,普希金还阅读了许多有关中国的历史文化书籍,如中华帝国概述,中庸,四书解义大学等。启发托尔斯泰对普希金的小说极为推崇,甚至认为比他的诗歌还要好。当他创作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小说时,想了几十种开头都不满意。一天,他那10岁的
14、儿子谢辽沙给托尔斯泰的姑妈朗诵普希金的小说时,他顺手拿起书,刚念完第一句:“客人们纷纷来到别墅?”就赞不绝口地说:“写作就应当是这个样子,普希金是我们的老师?要是换个别人,就会先把客人和房描绘一番,而普希金却开门见山。”于是他象得到天启似的,立即跑回去又修改了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奥布浪斯基家里,一切都混乱了,妻子发觉了丈人和他们家从前的一个法国女家庭教师有暖昧关系?。”这就是安娜卡列尼娜的真正开头。那句人人熟知的议论“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那是托尔斯泰在正式出版时才加上去的。罗伯特弗罗斯特简介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是最受人喜爱的美国诗人之一,其代表作有
15、林间空地、未选择的路、雪夜林边小驻等。1874年3月26日,罗伯特弗罗斯特出生于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他11岁丧父,之后随母亲迁居新英格兰。此后,他就与那块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弗罗斯特16岁开始学写诗,20岁时正式发表第一首诗歌。他勤奋笔耕,一生中共出了10多本诗集。他一生历尽艰辛和痛苦,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女)。成名后的弗罗斯特受聘于多所大学,经常外出读诗和演讲,“经常拖着病体疲惫不堪地回家。”他诗歌中常常出现与孤独、绝望、死亡等关联的意象如冬、雪、冰、霜、枯叶等。因此,弗罗斯特常常以凋零的玫瑰、干枯的花朵等以喻体以映衬孤独、悲哀、寂寞的内心世界。1897年秋,弗罗斯特入哈佛大学
16、,以便成为中学拉丁文和希腊文教师。但不到两年因为肺病而中断学业,从事养鸡。1900年举家迁往新罕布什尔州德里他祖父为他购买的农场。经营农场失败,又重新执教(1906年1912年)。这前后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其最著名的诗歌大多是在德里创作的,但并未引起编辑们的兴趣。1912年,弗罗斯特带领全家迁居英国。在伦敦期间结识了埃兹拉庞德、E托马斯、TE休姆、WW吉布森、L艾伯克龙比和其他诗人。在这些朋友的帮助下,伦敦一家出版公司立即接受他的抒情诗集,1913年以少年的意志为题出版。接着,他的叙事诗集波士顿以北又在1914年出版。英国评论家的热情赞扬引起美国出版界的重视。
17、三家美国出版公司立即向他约稿。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弗罗斯特于1915年2月返回美国,在新罕布什尔州经营农场。适逢他最初的两部诗集在纽约出版。受到美国读者的热烈欢迎。从此,他名气大增,结束了默默无闻的年代。以后4次获得普利策奖(1924年的新罕布什尔、1931年的诗歌选集、1937年的又一片牧场和1943年的一棵作证的树)。先后在阿默斯特学院、密歇根大学和哈佛大学等院校执教或做研究工作。他对植物学极感兴趣。少年的意志(A Boys Will)中大部分诗歌是描写植物的。大自然对他来说具有宗教意义。他的诗对异常广泛的各式各样的读者都有吸引力,因为它可以用那么多的不同方式来欣赏。在诗歌创作手法上,同
18、20世纪多数诗人截然不同。他不进行诗歌形式的试验与改革,而是反复声称满足于用“旧形式表达新内容”。他学习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用贴近普通男女使用的语言抒发感情,描述日常生活的事件与情景。因此,他的作品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风靡一时的矫揉造作和感伤悲切的诗歌相比似乎“毫无诗意”。他还受19世纪英国诗人勃朗宁的影响,在诗歌中运用戏剧独白或对话的手法。他对古希腊和古拉丁语作家,特别是忒奥克里托斯和维吉尔的研究,使他打下了写作牧歌的基础。他采用通俗上口的语言、人们熟知的韵律、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描写新英格兰地区宁静乡村的道德风尚。然而,他的诗歌并不仅仅记录为人忽略的自然界事物或乡野
19、村民的举止行为。他对大自然的描写常常蕴涵深刻的、象征性的、甚至是形而上学的意义。他的优秀诗篇常常超越个人的外观同内心世界、他人、大自然以及整个宇宙的直接关系,以某种方式说明他的深刻宗教信仰所依据的价值观。尽管他诗歌中相当一部分描写恐惧和疑虑,但总的倾向还是积极向上的。他晚年是美国的一个非官方的桂冠诗人。在他75岁与85岁诞辰时,美国参议院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他在约翰肯尼迪1961年的就职仪式上十分引人注目,朗诵了他特地为这一场合写的诗篇全才。他的诗歌在形式上与传统诗歌相近,但不像浪漫派、惟美派诗人那样矫揉造作。他不追求外在的美。他的诗往往以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渐渐进入哲理的
20、境界。他的诗朴实无华,然而细致含蓄,耐人寻味。著名的白桦树一诗,写一般人总想逃避现实,但终究要回到现实中来。修墙写人世间有许多毫无存在必要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墙。除了短篇抒情诗外,他有一些富于戏剧性的长篇叙事诗,刻画了新英格兰乡间人物的精神面貌,调子比较低沉,亦颇有特色。在格律方面,弗罗斯特爱用传统的无韵体和四行体的各种变体,时常押韵,在节奏上具有自己的特色。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他又被认为与托马斯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另一种译本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
21、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我们的心永远向前憧憬,尽管生活在阴沉的现在,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查良铮译)未选择的路的另一种译本没有走的路金黄的林中有两条岔路,可惜我作为一名过客,不能两条都走,我久久踌躇极目遥望一条路的去处,直到它在灌木丛中隐没。我走了第二条,它也不坏,而且说不定更加值得,因为它草多,缺少人踩;不过这点也难比较出来,两条路踩的程度相差不多。那天早晨两条路是一样的,都撒满落叶,还没踩下足迹。啊,我把第一条路留待来日!尽管我明白:路是连着路的,我怀疑是否还能重返旧地。此后不论岁月流逝多少,我提起此事总要伴一声叹息:两条路在林中分了道,而我呢,我选了较少人走的
22、一条,此后的一切都相差千里。(飞白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赏析伍厚恺人生难免会遭受挫折,有的人会从此萎靡消沉,有的则会因此而怨天尤人。诗人却以饱满的乐观情绪鼓舞我们:“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尸这种力量来自对未来的信念,因为我们始终要相信“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接着诗人在第二节里表达了“永远向往着未来”的积极人生态度,并描绘了人们在越过坎坷之后再来回顾过去的心情,那时一切艰难困苦都会改变面貌,变得可爱起来。这首诗是普希金人生体验的结晶,他本人就曾屡遭坎坷,被流放、幽禁,最后被阴谋杀害,但他始终不渝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生活原则。未选择的路赏析伍厚恺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浅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
23、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表达人们的共同感受。在这首诗里,弗罗斯特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形象,用比喻的手法引起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诗人选择的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林中岔道,来阐发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生活哲理的。诗的前三节似乎仅在平直地描写林中的那两条路的不同,但其中却蕴含着极大的比喻意义,第四节诗人笔锋一转,从林中之路跃到描写人生之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这结句寄寓着诗人无限的人生感慨,具有深刻的象征性和哲理性。诗人以含蓄清新、别具匠心的艺术风格再现出优美的自然风光,并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诗还注意引起人
24、们的联想,把理性与情感融于一首短诗之中,深化了这首诗的意蕴,给人以丰富的启迪。诗人是通过优美的意境创造和浓郁的抒情表达把哲理隐含其中并传递给读者的。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朴素自然的语言和韵律来表现自己对人生的思索。这种质朴无华的风格使这首诗如夏夜里清凉柔和的风,洋溢着清新自然的情趣,给人一种沁人心脾之感。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面临选择的人和他进行选择时的心态,至于选择的具体内容并没有写出,诗人的着眼点是选择本身。每一个读者都能够在这首诗中发现自身的生活体验,理解其中的哲理内容。因为这首诗具有内涵的开放性,犹如一个巨大的构架,其中的内容有待读者去填充,在其中回顾自己的人生之路,从而受到触动而引发深深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