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6《强项令》教案(2)(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867959 上传时间:2025-01-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6《强项令》教案(2)(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6《强项令》教案(2)(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6《强项令》教案(2)(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6《强项令》教案(2)(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6《强项令》教案(2)(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6.强项令课标要求1熟练朗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含义,疏通文意。 2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学习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 理解古代“法”与“执法”和现在的“法”与“执法”不同。 培养公正、廉洁的品质,并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学法点悟 1、学习过程中应注重通过诵读来加深对文言字词、句子的理解;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把握人物形象;同时可通过新旧知识相融合,学习写作方法;古今社会生活相联系,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2、文言文翻译方法指导 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即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做到文通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我们知道翻译的基本要求是 “信”、“达”、

2、“雅”。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达要求译文明白通畅,无语病;雅要求译文用词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采。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关键要确切地表达原文原意。但实际操作起来情况比较复杂:如果词义古今对应的,语序古今一致的,只需直译就行了。关键是另外一种情况,如词语古有今无,成分缺这少那,就需运用现代汉语多方面知识,并且体现现代汉语“规范、清晰、连贯”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意译。意译不等于臆测大意以遮掩无知。 将文言语句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要求考生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从微观上,能把握句子中实词、虚词用法和意义,即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3、、古今异义、通假现象,对常用的26个文言虚词,直至对文言固定句式、文言固定短语、文言修辞格,文言文一些特殊表达现象,都有个准确把握。二是从宏观上讲,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 在完成文言文语句翻译时要注意按照“留、换、补、删、调、贯”六字法进行。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调,指把文言

4、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格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语句翻译完成后,再回头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漏译,语句是否通顺。 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篇历史人物传记,文中通过记叙“董宣执法”的故事和董宣去世后家中贫困景况,从正、侧面体现了董宣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廉洁的高贵品质。课文虽不长,但主次协调,正面、侧面呼应,行文活泼,富于变化。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分析人物形象及写作特点。 疑难解析 质疑:课文主要记叙了几个故事来表现人物? 那么课文又是怎样记叙故事的呢?请你找出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 解惑:本文是重点记叙一件事,来突出董宣的精神。 起因:

5、湖阳公主的家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发展:董宣找准机会,“格杀”家奴。 高潮:公主告状,董宣痛陈杀奴的理由;光武帝命董宣向公主谢罪,董宣宁死不从。 结局:光武帝明白个中道理,重赏董宣。 质疑:在这个故事中,汉光武帝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他的变化? 解惑:变化:刘秀一开始听了公主的告状,怪罪于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但后来却不杀他,而奖励钱三十万。 对这个问题的第二问,可以从这几方面回答:(1)从中看出光武帝是一个识别人才,知错就改的明君。(2)光武帝明白了个中道理,明白了董宣痛陈严格执法对治理天下的重要性。 语言揣摩 .1、京师号为“卧虎”,“桴鼓不鸣董少平”,

6、其隐含的意思是:董宣伺机打击豪强,在董宣治理下没有冤情 2、“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的正确解释是:藏匿逃亡和犯死罪的人,官吏不敢前来搜捕 自主探究 探究前期导引 我们学习本文主要以读为主,通过疏通文意,了解这篇文章的主要情节,感受董宣的那种凛然正气,愿他的这种精神能体现在我们的身上,留在我们的心中。 基础巩固集练 一、 文学常识填空 、“传”是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叙述传主的、等内容。 、强项令选自,作者、(朝代)史学家。 二、字音字义 、掌握下列字音: 晔( ) 圉( ) 骖乘( ) 敕( ) 箠( ) 楹( ) 枹( ) 、解释加点生字词: A后特征为洛阳令: B臣不须箠: C将何以理天

7、下乎: D使宣叩头谢主: E宣两手据地: F由是搏击豪强: 三、语言积累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加点的词语。 大言数主之失: 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以刀画地: 宣悉以班诸吏: 、口头翻译下列句子。 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四、问题探究 、董宣为什么要“大言数主之失”? (提示:因为公主管教不严,纵奴 行凶。) 、董宣未经审判,“格杀”湖阳公主家奴,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提示:理解现代的“法”与“执法”和古代的“法”及“执法”不同,从而树立现代法制观念。 董宣秉公执法,他知道如审判湖阳公主家奴,必遭公主阻挠,或许就杀不了家奴,这样做,体现了董宣的当机立断,果敢

8、英明。) 、为什么被称作“强项令”?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提示:此题旨在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分析人物形象,从而体会董的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汉光武帝为什么说“董宣廉洁,死乃知之”,这对表现董宣的品质有何作用? (提示:因为刘秀发现,董宣死后,是用布做的被子盖尸体,只有妻子和儿子在相对哭泣,只有大麦几斗,破车一辆,家境非常贫困,由此可知,董宣生前非常廉洁。 刘秀的这番话更加从侧面烘托出董宣的廉洁。)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采用过这样(侧面烘托)的写法?请举例说明。 (提示:举例体会侧面描写的写法和作用。) 五、

9、课 内阅读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捶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捶,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 流血满面,帝令小黄门(太监)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

10、搏击豪强,莫不震惊。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及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蔽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宣乃驻车叩马: (2)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3)因强项令出: 2“大言数主之失”的“数”字和下列句中的“数”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B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C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D范增数目项王。 3“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一句译文正确的一项是( ) A皇帝命令小太监扶着他,使得董宣向公主磕头谢罪,董宣不肯,

11、于是就强迫他磕头。 B皇帝命令小太监扶着他,要董宣向公主磕头谢罪,董宣不听从,于是就强迫他磕头。 C皇帝命令小太监坚持董宣向公主磕头谢罪,董宣不听从,于是就强迫他磕头。 D皇帝命令小太监牵着他,要他向公主磕头谢罪,董宣不听从,于是就强迫他磕头。 4短文中湖阳公主提到的“文叔”是指( ) A汉武帝刘彻 B汉高祖刘邦 C汉光武帝刘秀 D汉景帝刘启 5“枹鼓不鸣董不平”一句的意思是( ) A董少平敢于打击横行不法的豪强,所以社会秩序安定,人们不用到洛阳令署门去击鼓鸣冤。 B即使鼓槌不响,董宣也了解情况,能明判是非和罪恶。 C如果鼓槌不响,董宣怎么能为民作主,主持公道惩办豪强呢? D即使鼓槌不响,董宣

12、也能秉公判案,为民伸冤。 6“宣悉以班诸吏”一句中“悉”字和下列哪项“悉”字的意义用法相同( ) A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B子其悉心雪耻,毋怠。 C随时变改,难可详悉。 D越王悉召群臣议。 7这段短文主要是赞颂( ) A董宣为官清廉,执法严明,不畏权贵,敢于打击豪强,具有宁死不屈的精神。 B董宣具有硬骨头的“卧虎”精神。 C董宣一生公正不阿,一世清贫,具有大义凛然的斗争精神。 D董宣具有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大无畏精神。 8.光武帝称宣为“强项令”的原因是( ) A.大言数主之失 B.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C.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D.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 9.京师号为“卧虎”,“桴

13、鼓不鸣董少平”,其隐含的意思是( ) A.董宣被敕为强项令,告状者告不倒董宣 B.董宣伺机打击豪强,在董宣治理下没有冤情 C.董宣被敕为强项令,在董宣治理下没有冤情 D.董宣伺机打击豪强,告状者告不倒董宣 六、拓展阅读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努力刻苦读书,有时夜晚打瞌睡,就常常用

14、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被人说坏话而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饭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阅读训练】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啖粥而读 音: 义: 辄以水沃面 音: 义: 食不给 音: 义: 乃至被谗受贬 音: 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 A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 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 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 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