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语文上《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寓言四则》教案人教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866301 上传时间:2025-01-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寓言四则》教案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七年级语文上《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寓言四则》教案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 本周教学内容: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寓言四则》 二. 重点、难点: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1. 品味语言,在诵读中体会文章主旨。 2. 理解“影子”的象征意义。联系自身经历、见闻,加深对爱的理解,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寓言四则》 知识目标: 1. 积累词语。理解“饶头、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将、十九”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 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3. 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能力目标: 1. 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2. 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 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德育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三. 新课讲解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1. 词语积累: 嬉戏xī 哞哞mōu 霹雳pī lì 潺潺chán 痒酥酥sū 孪生luán 踉踉跄跄liàng qiàng 泥泞nìng 漆黑qī 2. 作家作品: 金波,1935年7月生于北京。大学时代开始文学创作。出版过诗集《回声》、《绿色的太阳》、《我的雪人》、《在我和你之间》、《林中月夜》、《风中的树》、《带雨的花》、《我们去看海——金波儿童十四行诗》等十余部;童话集《小树叶童话》、《金海螺小屋》、《苹果小人儿的奇遇》、《眼睛树》、《影子人》、《白城堡》、《追踪小绿人》等多部;此外还出版有散文集《等待好朋友》、《等你敲门》、《感谢往事》。评论集《追寻小精灵》。选集《金波儿童诗选》、《金波作品精选》以及《金波诗词歌曲集》等。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语文和音乐课本。 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图书奖等。1992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 3. 整体把握: (1)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盲孩子在他的影子和萤火虫的帮助下,看见了世界,看见了光明;影子同时也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 (2)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盲孩子的心情变化? 开始“他的日子很寂寞。”接着“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他很快乐”当他看到萤火虫时,感叹说:“啊,我看见它了,萤火虫……他从来没有这样快乐过。”当他的眼睛复明之后,惊喜地叫起来“啊!我的影子,是你吗?我好像看见你了!真的,我看见你了!” (3)是什么使盲孩子的心情发生了变化? 是影子的陪伴以及影子、萤火虫、太阳、月亮的爱使他快乐、得到光明。 4. 深入剖析: (1)这是一篇美丽的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友好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请谈谈这篇课文的美表现在什么地方。 文章的意境美。文中的盲孩子热爱生活,渴望光明,他以耳代目,感受着鸟儿的欢叫,清风的轻拂、蜜蜂的纷飞,他借听觉感受的世界是多么柔美。盲孩子在影子的陪伴下,听牛儿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采摘野花野果,听潺潺的流水声,情调轻松欢快。在萤火虫的帮助下,盲孩子眼前出现了“一颗米粒大小的光点”“在夏夜的微风细雨中,无数只萤火虫组合成一盏美丽明亮的灯,一会儿闪着幽蓝的光,一会儿又闪着翠绿的光。丢失的影子回来了。”“月亮出来了……太阳出来了……弯弯的彩虹……各种颜色的花朵……绿草……草叶上明亮的露珠。”姹紫嫣红,色彩纷呈,组成了一种绚丽多彩的境界。总之,意境的转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我们认为:美在轻柔、美在活泼、美在绚丽。 文章的语言美。文章如诗歌一般,按句排行,短小、活泼、跳跃。文章大量运用叠词,如“静静”“轻轻”“哞哞”“咩咩”“潺潺”“阴沉沉”“阵阵”“飘飘忽忽”“幽幽”“缓缓”“痒酥酥”“仔仔细细”“模模糊糊”“踉踉跄跄”“跌跌爬爬”这些词语不仅描写情态逼真,而且琅琅上口,有一种节奏美。文章含蓄地表达“爱”的主题,耐人寻味。总之,我们认为语言美,美在跳跃,美在节奏,美在含蓄。 (2)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有人认为盲孩子热爱生活,心中有坚定的信念,执著地追求光明,最终也拥有了光明,以此来表现“人活着应当有坚定的信念,信念不倒,人生不老”的主题;有人认为文章借“影子”“萤火虫”关爱、帮助盲孩子使他走出黑暗的故事,表现了“我们都应该来关爱弱者,只有‘爱’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这一主题;有人认为影子由于帮助盲孩子最终得以变成一个衣着美丽的孩子,这表明“给别人幸福,自己也能获得幸福”的主题;有人认为影子、萤火虫、太阳、月亮、彩虹等为盲孩子展现了一个神奇美丽的世界,文章借此表现“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这一主题……主题的多样性正表现了文章意蕴丰厚,内涵深邃。 (3)用一句话评价这篇文章。 “这是一曲爱的赞歌”“这是一幅充满爱意的画图”“这是一个新世界最美的童话”“这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虚幻的,也是美丽的”“爱的呼唤”等。 5. 小结 这是一篇美丽的童话,它塑造了盲孩子的形象,营造了纯真友好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在感受作品意境美、语言美、立意美的同时,体会文章“爱”的主题,让我们伸出友爱之手,帮助那些急需帮助的人们,让爱充满人间! 《寓言四则》 1. 词语积累: 庇护(bì) 爱慕(mù) 凯歌(kǎi) 2. 作家作品: (1)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2)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他出身贵族,屡次上书向韩王进谏,改革政治,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均未被采纳。后来,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在秦国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学李斯等人谗言所陷,下狱后被逼自杀,死时47岁。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智子疑邻》就是其中的一篇。 (3)《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伍被等著。《淮南子》思想上接近道家,同时又吸取了儒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成为一部杂家著作。这部书在阐明哲理时,涉及很多奇物异类、鬼神灵怪,所以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曲折地反映了远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如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都通过这部书的保存而流传至今。 3.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①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 “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赫耳墨斯所关心的不是怎样造福人类,而是自己的身价和荣誉,“想知道”是掩饰之辞,实际上是“想得到”,暗示他是一个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神。 ②赫耳墨斯笑着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中“笑”说明了什么? 一个“笑”字,描写赫耳墨斯的表情,使形象更显得真切。赫耳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个银元,他骄矜的“笑”,使他傲然的神情跃然纸上。 ③“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这个想法表明了什么? 这段着意赫耳墨斯的心理活动。他心想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他竟然认为自己的身价能超过父亲——作为最高神的宙斯,赫拉更不在话下,是多么狂妄。他自以为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而雕像者一定是势利的,阿谀奉承的,他这样猜度别人,足见其心灵的卑劣。 小结:这则寓言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4. 《蚊子和狮子》 (1)这则寓言以动物喻人,语言精练,具有强烈的想像色彩,清新、形象,那么文中是怎样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 本文的拟人,能抓住蚊子和狮子的自然特征,拟得逼真神似,生动有趣。把蚊子的叫声说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以状其战胜狮子得意忘形之态,十分新鲜、妥帖。 (2)寓言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社会现象,讽喻了什么?下列成语中:骄兵必败,不自量力,大意失荆州,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哪一则能概括本文的寓意呢? 描写蚊子和狮子“战斗”的过程,蚊子被蜘蛛网粘住的情景,完全符合自然物的特点,用来概括社会现象,真是两相妙合。讽刺了那些能够战胜强敌却因得意反被弱者战胜的人。“骄兵必败”能概括故事的寓意。 (3)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通过哪个词语表现出来的?它的悲痛说明了什么? 蚊子的醒悟是通过“叹息”表现出来的。 “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句中的“最强大”与“小小”、“较量过”与“消灭了”形成强烈反差,两相比照,尖锐地讽刺了胜利后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思想意识。 (4)蚊子敢于向狮子挑战,而且能够取胜,这说明了什么? 蚊子的“挑战宣言”貌似狂言。实际上包含了智慧,它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抑制了狮子的优势。它的胆量、信心,是建立在对敌我双方力量进行冷静分析的基础上的。启示人们,世上万事万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强者有短处,弱者也有长处。弱者如果能扬长避短,就可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5. 《智子疑邻》 (1)词语积累: 智子疑邻:智,聪明,这里意思是“以……为聪明”。赞赏儿子聪明,怀疑隔壁老人(偷盗)。 不筑:修补。 暮而果大亡其财:暮,晚上。果,果然。亡,丢失。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 (2)因“天雨”而导致“墙坏”,因“墙坏”而致失盗,对此儿子和邻人之父都有相同预见,而宋国富人却“智子疑邻”,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寓言的本意是向别人进言,要注意自己跟听言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这是从消极方面说的。如果从积极方面就可以引申为: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6. 《塞翁失马》 (1)词语积累: 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 何遽(jù):就,竟。怎么就,表示反问。 其马将(jiànɡ)胡骏马而归:带领。 堕(duò)而折其髀(bì):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大腿。 人皆吊之: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引弦而战:拿起弓箭去打仗。引弦,拉开弓弦。 死者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此独以跛(bǒ)之故,父子相保:保全。 (2)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于此篇,那么寓言中祸与福是怎样相互转化的? 寓言用一连串事实来说明祸与福之间的相互转化:“马无故亡而入胡”是祸,待到“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就转化为福了;后来,其子骑此骏马,“堕而折其髀”,福又转化为祸;最后,塞上丁壮同入侵胡人作战中,“死者十九”。而其子以跛之故免征,得以“父子相保”,祸再次转化为福,如此循环往复,所以动人。 (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祸福相依的道理,那么这对我们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态度有什么积极的启示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学习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①祸福可以转化,不要静止地看待;学会在祸中看到福,从祸中考虑到怎样求得转化,不要消极悲观,或者在福中看到祸,加以戒备。②祸福之来,确实有许多偶然性,生死、利害、得失,并不都是可以预料的。考虑力求周全,处事力求慎重,多一些应付不测之变的准备,少一些不着边际的幻想;一旦面临祸患,可以处变不惊,可以减少后悔。这也是一种成熟生活态度的养成。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 一. 基础知识: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痒酥酥( ) 哞哞( ) 潺潺( )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yíng( )火虫 qiáng wēi( ) pī lì( ) 3. 解释下列词语。 ①踉踉跄跄: ②孪生: 4. 填空: (1)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和教育的文学体裁叫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均选自《 》,其作者相传是 (国名)的 (人名)。 (2)《智子疑邻》选自《 》,作者是 (时代)末期著名 家 (人名),是诸子百家中 家思想的代表。 (3)《塞翁失马》选自《 》,此书为 (朝代)淮南王 等编著。 5. 选出下面“而”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A. 马无故亡而入胡 B. 堕而折其髀 C. 丁壮者引弦而战 D. 而疑邻人之父 6. 在《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虽然没写到赫耳墨斯听到雕像者的话后的表现,但我们想像他最有可能会( ) A. 愤怒,认为岂有此理。 B. 尴尬,因为事出意外。 C. 伤心,居然被如此看轻。 D. 惊喜,认为可以省钱。 二. 阅读: 文段一: 耳边的风越来越大了。他感觉到手里提的灯晃来晃去。 影子说:“天要下雨了,我们快些走吧!” 话音刚落,一声霹雳炸响,风夹着雨,雨带着风来了。 盲孩子手中的灯突然灭了。随后,影子也不见了。 盲孩子孤零零地一个人站在旷野上。 他呼唤他的影子,没有回应,听到的只有风声和雨声。他踉踉跄跄、跌跌爬爬地往家走,没走多远,他就跌倒在水坑里。 他坐在风雨里想:只有等到风停了,雨停了,太阳出来的时候,影子才会赶来吧? 过了很久很久,他感觉风小了,雨也小了。他似乎又听见了翅膀扇动的声音。声音越来越大。 “是你吗?萤火虫?”盲孩子向夜空大声问着。 “是我。”一只萤火虫在回答。 “是我们。”有几只萤火虫在回答。 “是我们一群萤火虫来了!”有好多好多萤火虫在回答。 在夏夜的微风细雨中,无数只萤火虫组合成一盏美丽明亮的灯,一会儿闪着幽蓝的光,一会儿又闪着翠绿的光。 在这美丽明亮的灯光里,影子又回来了。 盲孩子望着他的影子惊喜地叫起来: “啊!我的影子,是你吗?我好像看见你了!真的,我看见你了!” 他伸出双手,拉住了他这位黑色的好朋友,他们久久地拥抱在一起。 他身旁有那盏萤火虫组合的灯,还有他的影子伴随着他。 他们走过泥泞的旷野,踏上小路,走向家中。 风停了,雨停了,天晴了。 月亮出来了。今天的月亮特别亮。 又过了一会儿,太阳出来了。今天太阳出来得格外早。 月亮和太阳同时悬挂在天上。 还有那盏萤火虫灯。 这世间所有的光亮一齐照耀着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他眼睛里的那个黑夜的世界,渐渐地泛起淡淡的光,像银亮的雾笼罩着周围的一切。不大工夫,那雾也消退了。 他看见了周围的一切! 他用惊奇的目光张望着这陌生而美丽的世界。他不但看见了太阳、月亮,还看见了那么多萤火虫组合的灯。 他还看见了天上出现了弯弯的彩虹。 他还看见了各种颜色的花朵。 还有绿草。还有草叶上明亮的露珠。 他的影子就站在他的身边,和他手拉着手。 他转过脸,亲切地望着他这位朋友,它也微笑着望着他。 他发现,他的影子慢慢退去了黑色,变成了一个衣着美丽的孩子,也有着一样红润的圆脸,油亮的头发和大大的黑眼睛。 人们说,他们像一对孪生兄弟。 他俩说,我们都是光明的孩子。 1. “在这美丽明亮的灯光里,影子又回来了。”这里“灯光”指什么?为什么“影子又回来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夏夜的这场风雨中,是谁帮助了盲孩子?“风雨”的寓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世间所有的光亮一齐照耀着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所有的光亮”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你认为“光亮”有什么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盲孩子复明后都看见了哪些景物?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在盲孩子获得光明的同时,影子也获得了生命,这说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都是光明的孩子。”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盲孩子的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二: 阅读《智子疑邻》,完成下列问题。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 解释下列加点字。 天雨墙坏( ) 而邻人之父亦云( ) 暮而果大亡其财( ) 2. 补充下列句中省略部分。 (1)宋有富人,天雨( )墙坏。 (2)其子曰:“( )不筑( ),( )必将有盗。”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筑,必将有盗。 (2)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4. 课文开头八个字写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试想,若邻人之父知道自己成了怀疑对象,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请发挥想像给予续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三: 老婆婆的树墩 在一座小山坡上有一个树墩,它看起来特别圆,特别干净,就跟一张凳子似的搁在铺满陈年落叶的坡面上。 有一位老婆婆因为寂寞,每天黄昏都要拄着拐杖爬上山坡在这个树墩上坐一坐,想一些自己从前的开心的事情,这时的老婆婆总会一边笑着,一边用手轻轻抚摸树墩,就像她过去抚摸自己的孩子一样。老婆婆的到来也赶走了树墩的寂寞。每天傍晚的时候,树墩总是焦急得像等待妈妈那样等待着老婆婆的到来。 这天中午忽然下起了大雪,大雪盖住了山,慢慢地也盖住了树墩。快傍晚的时候,树墩在雪下面想:今天老婆婆大概不会来了,即使来她也找不到我。树墩因为这么一想,心里便难受起来,好像再也见不到妈妈似的。 傍晚一到,老婆婆还是拄着拐杖上山来了,她只是比平时多戴了一条厚厚的羊毛围巾。老婆婆走得很慢,留在雪地上的脚印一个一个挨得很紧。 老婆婆走到山坡上,一眼就看到被雪盖住的树墩,她脸上先是闪过一阵惊喜,紧接着就解下脖子上的羊毛围巾,用它轻轻掸去树墩上的雪。树墩露出来了,老婆婆用两只手连连抚摸着它,好像十分心疼树墩冻着了。 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有一天,在树墩的右侧,也就是老婆婆常用手抚摸的地方,忽然冒出两片嫩芽,没几天嫩芽就长大了,长成了一棵小小的树苗。老婆婆高兴极了,以后她每天黄昏时上山,都会带来一小桶清水,轻轻浇在小树苗上。 长在树墩上的小树苗很快就长成了一棵小树,老婆婆为了更好地照料小树,干脆在树墩旁搭了个帐篷,把家搬到山上来住了。 在老婆婆的精心护理下,小树长得好极了,树叶特别大,特别绿,总好像吸足了油,看起来亮闪闪的。更奇怪的是小树用不着老婆婆每天给它浇水了,在每天黄昏的时候它会从自己的一片片树叶尖,滴下一颗颗清绿的水珠,让老婆婆用来洗脸、洗头发;给老婆婆用茶杯接住了当水喝。 一天又一天,老婆婆的头发变黑了,脸上的皱纹也越来越少。终于在一个早晨,从帐篷走出来的老婆婆,完全变成了一位美丽的少女。 树墩现在天天都跟老婆婆变成的少女在一起,再也不寂寞了,它总是愉快地看着她忙来忙去,忙完了,就来树墩上坐一坐。 小树长得越来越高,慢慢地,长在小树顶端的树叶使老婆婆变成的少女再也够不着了,即使站在树墩上也不行。这可怎么办呢?老婆婆变成的少女每天都要给每一片树叶洗脸的呀! 这天,老婆婆变成的少女踮起双脚,刚想去够小树顶端的树叶,呀,忽然她飞起来了!就像一个仙女慢慢向空中飞去,等她轻轻落到小树顶端时,竟一下变成了一只蓝色鸟。蓝色鸟在树上跳着,叫着,它又开心地一下飞落到树墩上。树墩托着蓝色鸟,就像托着一颗蓝宝石。 后来,小树长成了大树,蓝色鸟就在大树上筑起了鸟巢,还生了许多蓝色的小鸟。小鸟们晚上在巢里睡觉,到了天一亮就通通飞落到树墩那儿,围着树墩吃早饭,讲俏皮话,还用许多只小尖嘴“笃笃笃笃”地亲着树墩。 大树因为有了这么多的鸟,而更加茂盛起来;树墩因为有了树和树上的鸟,天天都沉浸在欢乐之中。而那只蓝色鸟还是像从前的老婆婆那样,总是在每天黄昏的时候独自飞落到树墩上,一边想着从前的开心事,一边用翅膀轻轻抚摸着树墩。 树墩感觉到那翅膀抚摸在身上时,还是跟从前老婆婆的手是一样的。 1. 请你推测一下,老婆婆从前会有哪些开心的事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什么树墩总是焦急地等待着老婆婆的到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老婆婆是怎样精心护理小树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小树是怎样回报老婆婆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树墩、大树、蓝色鸟,为什么会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请你说说“老婆婆的头发变黑了,脸上的皱纹也越来越少。终于在一个早晨,从帐篷走出来的老婆婆,完全变成了一位美丽的少女”的喻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你读了《老婆婆的树墩》一文后,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结合上文,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生活中因为相互关爱而使生活和谐幸福的事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一. 1. sū mōu chán 2. 萤 蔷薇 霹雳 3. ①走路不稳的样子。②(两人)同一胎出生。 4. 寓言 《伊索寓言》 古希腊 伊索 《韩非子·说难》 战国 思想 韩非 法 《淮南子·人间训》 西汉 刘安 5. C 6. B 二. 文段一: 1. 萤火虫组成的灯。因为有了明亮的灯光。 2. 萤火虫和影子。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3. 太阳、月亮、那盏萤火虫灯等。代表光明和友爱。 4. 看见了太阳、月亮、萤火虫组合的灯、彩虹、花朵、绿草、露珠。这些事物都是光明和生命的象征,写这些平常的景物,更可见盲孩子复明后的喜悦。 5. 这说明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能得到幸福。 6. 只要不懈地追求光明,追求幸福,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或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能得到幸福。 7. 略(合理即可) 文段二: 1. 下雨。 老人。 丢失。 2. (1)他们家的 (2)咱们家 墙 咱们家 3. (1)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 (2)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老人干的。 4. 写故事发生的背景。 5. 家富,且“天雨墙坏”。 6. 教育人们不可因人废言,要看意见正确与否。 7. 略,想像合理即可。 文段三: 1. 家庭生活美满幸福:夫妻恩爱、子女绕膝、子孝母慈…… 2. 因为老婆婆的到来可以赶走树墩的寂寞,并给了它母亲般的抚慰。 3. 老婆婆每天黄昏时上山,都会带来一小桶清水,轻轻浇在小树苗上。为了更好地照料小树,她干脆在树墩旁搭了个帐篷,把家搬到山上来住。 4. 在每天黄昏的时候,小树会从自己的一片片树叶尖,滴下一颗颗清绿的水珠,让老婆婆用来洗脸、洗头发;给老婆婆用茶杯接住了当水喝。 5. 因为树墩、大树、蓝色鸟它们之间是互相关爱、互相依存的。大树因为有了这么多的鸟,而更加茂盛起来;树墩因为有了树和树上的鸟,天天都沉浸在欢乐之中。而那只蓝色鸟还是像从前的老婆婆那样,总是在每天黄昏的时候独自飞落到树墩上,一边想着从前的开心事,一边用翅膀轻轻抚摸着树墩。 6. 爱的付出得到了爱的回报。 7. 当你给予别人关爱时,你也同时得到了欢乐和幸福。 8. 要联系实际,说出真情实感,合理即可。 【励志故事】 萧伯纳的宽容 一张口开莲花香;一双手勤做善事;一颗心有情有意;一辈子欢喜自在。 有一次,萧伯纳在街上行走,被一个冒失鬼骑车撞倒在地上,幸好并无大碍。肇事者急忙扶起他,连声抱歉,萧伯纳拍拍屁股诙谐地说:“你的运气真不好,先生,如果你把我撞死了,就可以名扬四海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