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教材分析教学地位和作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单元的前两课是通过对基本国情、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的了解,增强学生对我国现实国情的认同感。本课则是通过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从而树立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因为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所以第一框题“灿烂的中华文化”,就成为第二框题的重要铺垫。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我确立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华文化的特点;理解传统文化的影响民族精神的含义,重要性能力目标:增强学生感受中华文化深刻影响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
2、中华文化的民族情感;自觉弘扬民族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力量之源; 知道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精神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教学重难点: 本框教学的重点是中华文化的影响;难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能自觉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确立这样的重点和难点是因为初中生对于中华文化的理解流于表面,缺乏深入地思考;并且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极易使学生在思想上忽视中华文化,盲目崇拜外来文化。因此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文化教育,精神引领,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所以我把它们分别作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正值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3、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外文化不断交流碰撞,外来文化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一些学生漠视民族文化,盲目崇拜外来文化。因此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增强对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进而转化为实际行动就显得十分重要。三、说教法学法我采用分组讨论法、 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法、总结反思等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第一步:自主学习法 学生自己阅读本课内容,自主填写导学案第二步:合作交流 知识内化 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导学案第三步:教师讲解 中难点突出(一)中华文化:环节一:品析文化的特点这一环节是学习的重点,我准备设置一个现场采访的场景,我将扮演记者现场采访学生,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对中华文化的感受
4、和了解.教师最后进行适时总结: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伦理道德共同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使学生充分明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这样设计的目的首先是通过设置现场采访的情境让学生真正的参与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过渡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那么中华文化具有什么力量呢?我将进入到环节二:品析文化的力量和影响这一环节我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四大文明古国发展史,通过回顾让学生明白古巴比伦文化虽悠久,但它早已夭折;印度婆罗门文化极其辉煌,而创造文化的雅利安人却不是本土居民;埃及文化渊源甚古,但历经
5、希腊化、罗马化,已于古代面目全非。而只有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虽历经磨难,至今仍屹立于世界民族强林之中,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民族旺盛的生命力;同时我将列举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丰富的创造力;再通过全球华人祭孔大典,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之后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通过之前的图片欣赏结合教师的讲解能很好的总结得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的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既然中华文化的力量如此之大,那么它有什么影响呢?我向学生展示遍布全球102个国家地区的孔子学院,感受
6、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产生的影响。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的一朵奇葩,不但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发展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环节三:自主探究 升华主题-弘扬中华文化 这一环节我将出示 “哈韩、哈日”调查统计数据,让学生发现个人喜好不同的背后,其实是大家对文化选择的取向不同。这时我再进一步展示关于端午节申遗,韩国胜出的资料,激发学生维护本民族文化的自尊心。紧接着我将话锋一转,直接提出问题: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青少年学生究竟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对此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在学
7、生讨论时,我将适当的点拨、引导。目的是唤起他们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并认识到应该担当的责任,进而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新课程理念。(二)民族精神 环节一:品味民族精神的含义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得到了不断丰富和发展。那么他们各有什么表现呢? 学生看书并回答。并补充解释相关精神的详细内容。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建设时期: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新时期: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等 尤其是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师生总结:什么
8、是民族精神环节二: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因为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质,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不懈力量之源 环节三:弘扬民族精神师:正是由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所以各国都很重视民族精神的教育,多媒体展示: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青少年公民教育的重点。 俄罗斯近年先后制定了对全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先导,以青少年为重点,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 师:提问 我们国家是怎么做的? 生回答,教师总结:2004年我国中宣部、教育部将每年9月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并在各中小学下发民族精神代代传教育读本。多媒体展示图片 师:中学生应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呢? 学生讨论做法,派代表回答。教师总结: 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 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正确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三)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学生思考: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教师: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