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一课时.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7858359 上传时间:2025-01-2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一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一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词语举、空乏、拂、所以、曾益、恒过、作、征、喻、恒的含义。 2) 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 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词语举、空乏、拂、所以、曾益、恒过、作、征、喻、恒的含义。 2) 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难点: 1)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 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 四、教学时数: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 导入新课: 大家都熟悉“卧薪尝胆”的故事吧。越王勾践在患难中矢志不渝,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越国;然而在此以后,“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沉溺于安乐中的越王重蹈覆辙。越王勾践的经历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二、资料简介: 孟子与《孟子》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邹人,是孔子之孙孔仅的再传弟子。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继承孔子的学说,兼言仁和义,提出“仁政”的口号,主张恢复“井田制”和世卿制度,同时又主张“民为贵”君为轻”,称暴君为“一夫”,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的工夫,成为宋代理学家心性学之本。宋元以后,地位日尊,元至顺元年封为邹国亚圣公,明嘉靖九年定为“亚圣孟子”,在儒家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思想事迹大都见于《孟子》一书。 《孟子》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出于对当时执政者贪婪残暴行径的愤慨,对挣扎在苦难中人民的同情,对别家学说的敌视,对贯彻自己.主张的强烈愿望,以及那种“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救世责任感?使孟子的文章激切、刚厉、理直气壮。他又善于运用各种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加上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一大串的排偶句式,所以笔锋咄咄逼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 2、 学生齐读课文。 3、 学生个别朗读课文。 投影显示: 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畎亩( ) 傅说( ) 胶鬲( )行拂( ) 注意下列句子的停顿: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四、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2) 小组交流,讨论,解答翻译中的疑难问题。 3) 学生讲解课文大意。 4) 师生共同补充。 五、布置作业: 1) 抄写解释2遍、课文1遍。 2) 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名句2句和事例1个。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