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创造性使用初中数学课改新教材》的课题研究计划
窗体顶端
输入您的搜索字词 提交搜索表单
Web
窗体底端
发布时间: 2007-02-10 作者: 新课程数学教材使用研究 信息来源:
晋江市陈埭民族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基本情况
1.课题名称: “创造性使用初中数学课改新教材”课题
2.课题来源: 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数学科重点课题“初中数学课改新教材的使用研究”的子课题
3.课题研究类型:应用研究
4. 课题负责人: 罗典成(13960256712)、
林志杰(85155044)、王少龙(85185193)。
5. 实验时间:2006。9年至2008。7年
二、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实验(课题的提出)
实验教材是遵循《标准》的理念、要求和建议编写的,实验教材的目的是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和为《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信息。与传统教材相比,初中数学课改新教材的面孔变得"亲切可爱",内中除有必要的双基知识外,还不乏有现实生活中美丽精致的画面、有趣的阅读材料及自然、社会与其他学科中的生动素材。教材中设置了许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但不可否认的是,受到教材编写者的素质以及教材编写者队伍的人员配备等因素,初中数学课改新教材与《标准》倡导的理念仍存在着差距。推进课程改革,教师起着关键性作用。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为此,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点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对教材要进行评鉴,进行整理、进行加工也就是要创造性使用。
教材是死的,它只是一个载体。而使用教材的教师是鲜活的。教师的工作本来就是创造性的,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教学特点,甚至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可以说对待同一教材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处理方法,那么如何有效使用新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新课题。
及时回顾、总结初中数学课改的经验得失,有效研究数学课改新教材的使用方法,对今年秋季即将全面铺开的高中课改,既是一种动力,又可作为借鉴。为推进本校初中数学课改工作深化与发展,为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我们决定在第二轮新教材的使用中组织进行"初中数学课改新教材的使用研究"的课题的子课题--“创造性使用初中数学课改新教材”课题实验。
三、课题研究假设
本课题研究的三年的时间里,也正是华东师大初中数学新教材第二轮在我校逐步推广的时间,本课题主要达到如下目标:
1. 促使本校老师正确、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2. 促进本校教师、学生与新教材的共同生成与发展,推动初中数学课改工作顺利进行。
3. 通过学习与实践,进一步树立本校老师的课改理念,提高本校教师创造性使用课改新教材的水平与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认真总结以往使用新教材的经验教训与心得体会。本课题的研究基本内容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以及新课程理念的再学习、再认识;
(2)正确把握初中数学实验教材的框架与思路以及教材编写意图;
(3)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4)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加”与“减”,即创造性使用新教材;等等。
实验教师要在解决上述诸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素质,伴随新教材一起成长。
五、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和分工:
1.课题组顾问:曾大洋、张白翎、刘继辅、吴文仪、王洛阳。对本课题实施工作进行指导。
2.课题组负责人:罗典成、林志杰、王少龙。
3.课题组成员:本课题组主要由本校初中部数学科实验教师组成,罗典成、林志杰、王少龙、向莉、杨康清、张惠民、鲍春治、陈洪强、曾素莲、王韬、吴式勇
六、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设计与启动阶段):发动、理论学习(时间:2006.9-2006.10)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与实验阶段):教材编写意图研究、各册教材使用探讨、案例研究、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本校各备课组合作交流。(时间:2006.10-2007.8)
第三阶段(课题归结与推广阶段):撰写论文、课题实验结题报告、或其他材料。(时间:2007.9-2008.7)
课题完成时间: 2008年7月。
七、预期的研究成果
课题组计划在三年的时间发表和出版相关的教学教育论文、优质课课件、说课材料、研究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