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节披文入意,览象外之旨 体会语句含意(2011大纲全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针挑土芳菲从湘西回来,和朋友说起黑妮;说起在凤凰的偶遇,说起跟她去苗寨跑了一天,看她做的种种事,感慨得很;说想起一句记不全的俗语,“什么什么像针挑土,什么什么像水推沙”,黑妮就是在针挑土;黑妮!黑妮一边说黑妮,脑子里一边浮现她朴素清瘦的样子,不知为什么有隐隐的心疼。凤凰是她的故乡,但和我们这些外人在一起,倒是她有几分害羞腼腆。黑妮如今工作、居住在意大利,做湘西扶贫工作的时间不短了。最初是一帮一地助学,先后帮了几十个孩子。前些年申请到一笔经费,设计了“湘援游”这个项目。如今每年都会回来几趟,带来游人,带来捐
2、款;关键是,耐心地、苦口婆心地,教苗族妇女如何保存她们优美的刺绣艺术。“负责任的旅游”,听黑妮说,这一旅游概念正在欧洲兴起,它强调旅行者对目的地生态和文化的责任,在旅游资费中,捐出一部分作为扶持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基金。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她在大山里找出苗族传统文化仍保存良好的村寨,从房屋构造、村寨形态、人伦礼仪最后落实到妇女们的苗绣这是可以直接带来经济收益的活计。传统苗绣缤纷五彩,灵动有情,但如今在慢慢地退化、消失,机器绣品在泛滥。黑妮,就要跟她们一遍遍地讲,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不要跟着外面转,要相信你们的祖母和母亲,看着眼前的山水,怀着美好的心愿,做自己创造性的苗绣。那天,我们上午
3、去的是老家寨,一路颠簸,开了一个多小时,我已经在揪着心开始晕车了。最后步行20分钟进寨。在山间步行其实是美好的,暖暖的冬阳,弯弯曲曲镶嵌在田野中的蛮石路,清新的空气,收割干净的田野老家寨的妇女已得知黑妮要来,身着节日服装的她们已聚集等候,先用快乐的迎客歌在院子里欢迎,然后进屋拿出各自的绣品,等黑妮来评判。看样子情况不乐观。黑妮没有面露喜色,也没有愠色。她还是那么一字一句、认真地批评她们:“这个不好,一看就是跟机器学的。”“这个线不好,要用棉线。我们这次带了些来。”黑妮,你这是在做什么?我站在院子里看着这一幕情景,有点发懵。她从那么远跑来,又跑了这么久的山路,就是想通过几句温和的话塑造她们对美和
4、丑的观念吗?堂屋壁板上贴满各种画片,是这个家的装饰墙,也好似所有外来影响的象征:正中一张有些陈旧的毛主席像,把一个更陈旧的大红双喜字贴去了一大半,左边是海南风光照,右边是明星李小龙的赤身拳照,两个胖娃娃图片,一幅小小的西洋画泉。下午去另一个苗寨,又是近两小时车程。“这一个绣得比较好,就是村寨的形态不如老家寨,建了些新房。”黑妮对一个个目的地都很了解。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晚上我们在沱江边吉夫开的咖啡馆休息聊天。吉夫是湘援游志愿者,今天一路一直是他提着大包的棉线。黑妮的湘援游,就是靠这些当地的志愿者,不取一毫地付出,才运作起来。今天开车的“李万通”,也有自己的公司。咖啡馆的壁挂上有一个插页
5、,取下一看,是凤凰手绘地图,封面图案取自传统苗绣,那五彩灵动的喜鹊,我看得呆了一下,原来这样好。地图10元一份,买下可算对湘援游的支持,还可得一枚徽章作奖励。我想了想,红着脸买了四份,说回去送朋友。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老天!这有什么用!我心里说。有没有用,真不知道,但我忘不掉他们。我查了针挑土的俗语,原来是这样说的:“成家好似针挑土,败家好似水推沙”,“赚钱好似针挑土,花钱好似水推沙”,一下把我的心挑亮了!既然世世代代,要成就一件事都这样难,从来就这样难,那么,以难易成败来衡量黑妮们的行为,有什么意义呢?且写下这一短文,送上对她的祝福吧。(有删改)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1)等到回程,太
6、阳已经有倦容了。答:_(2)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答:_1.考点要求“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是指体味和推敲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句意和其作用。包括分析句子本身的意思,句子的深层含意,体味句子的言外之意,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分析句子使用了何种句式、什么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或分析句子的表达意图,或对抽象的句子进行阐释使之具体化等。该考点在高考中有主观题和客观题两种形式,主观题的难度稍大。2.考点剖析“文中重要句子”多指能够表达作者所持观点或者概括文本某一局部内容要点的句子,以及结构比较复杂而且能够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的句子。它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体现作品主要观点、感情倾向的关键语句,
7、显示文章脉络层次的标志性语句,内涵丰富、表达含蓄、对增强文章表达效果有重要作用的语句,结构比较复杂而且对理解文意有重要影响的语句。3.命题规律从考试实际看,句意理解题主要有两种:一是从文中选出重要的句子,请说说它的含意(或问“作者有什么用意”,或“说说你对的理解”);二是体会文章标题的含义。从命题意图看,高考所选的句子,一定是在“体会”“品味”上有一定困难的句子,即有“可考性”的句子,重点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表达较为突出的句子。一、结构句演练体悟(2010上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去天目山,是心里积存已久的一个念想,不是为观光,是为了那些大树。几十年里,只要说到
8、树,天目山就从父亲的眼神里巍然升起,他一遍遍说,假如你没去过天目山,根本不明白什么叫树。其实不全是为了树,我知道,是为了一个人。几十年来,若是提起他的名字,母亲的眼神就会倏然暗淡下去,她的双眼仿佛是海潮淹没的沙滩。她喃喃说,我要和你一起去。去天目山,于是变成一种夙愿和仪式,无论是为了树,还是为了人。只是,我没有想到,登天目山那一日,会遇上那样一场弥天大雾。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呼啸而过,远山近树忽而不见了。山中古老的禅源寺,隐匿在苍白的雾气里。下车寻路,林间的青石板小径如雨泼过似的,湿漉漉地腻滑,只几步便消失在浓烟样的水雾中。那个无风无雨的春日,那些被父亲无数次赞颂和崇仰的天目山大树,就这样从
9、漫山飘忽的浓雾中,和那个叫萧洪明的故人一起,若隐若现地走来。我看不清他的面孔,只听见他脚上沉重的铁链,一声声从森林尽头传来。我不知道他在匆匆离去前,是否还有心情观赏这些天目山的稀世大树。57年前的树叶早已零落成泥,但我清晰地看见他灼热的目光仍在枝条上缠绕。 (节选自天目山)1.第段这句话的含意是:_整合点拨所谓结构句,是指在文章的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照应句等。对于这类句子,主要是通过准确判断句子在文中的位置来确定其含意的。理解总结句、总领句的含意需分别对上文与下文的几段内容进行概括;理解过渡句的含意,需要对上下文内容进行把握;照应句应找准照应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解释。
10、二、含蓄句演练体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那年轻的农夫领着我走到稻谷中间,伸手抓起一把向阳一面的谷子,叫我用力地嗅,稻子成熟的香气整个扑进我的胸腔;然后,他抓起一把向阴的埋在内部的谷子让我嗅,却没有香味了。这个实验让我深深地吃惊,使我感觉到阳光的神奇,究竟为什么只有晒到阳光的谷子才有香味呢?年轻的农夫说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谷晒太阳时发现的。那时他还是个大学生,暑假偶尔帮忙,想象着都市里多彩多姿的生活,自从晒谷时发现了阳光的香味,竟使他下决心留在家乡。我们坐在稻谷边,漫无边际地谈起阳光的香味,然后我几乎闻到了幼时刚晒干的衣服上的味道,新晒的棉被、新晒的书画的味道,阳光的香气就那样淡淡地
11、从童年中流泻出来。自从有了烘干机,那种衣香就消失在记忆里,从未想过竟是阳光的原因。农夫自有他的哲学,他说:“你们都市人可不要小看阳光,有阳光的时候,空气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就说花香好了,你有没有分辨过阳光下的花与屋里的花香气的不同呢?”我说:“那夜来香、昙花香又作何解呢?”他笑得更得意了:“那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的。”我坐在稻谷边,一再地深呼吸,希望能细细品味阳光的香气。看我那样正经庄重,农夫说:“其实不必深呼吸也可以闻到,只是你的嗅觉在都市退化了。”2.为什么农夫说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请联系他在家乡务农的选择,分析这句话的含意。答:_整合点拨含蓄句指的就是那些在表达上比较
12、含蓄,蕴涵某些深层意义,或含有一定的警示作用,有一定的哲理的,需要仔细品读才能弄懂的句子。通常这类语句的理解需要三个层面:第一层“句表意”,第二层“句内意”,第三层“句外意”。高考考查重点一般放在第三层上。在理解这类句子时,需要把握文章主旨,合理联系。一般说来含蓄句是围绕文章主旨来表意的。把握了主旨之后,我们再从“句表意”出发,联系语言环境,结合“句内意”,适当地展开联想和引申,就可以理解得差不多了。三、修辞句演练体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村落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人们把村落、村庄、乡村等而视之,笼统解释为农民们聚居的地方。但若仔细辨认,村落、村庄、乡村似乎应该有些什么差别,比如
13、说乡村必然是在偏僻的乡下,而村庄就有可能独立出现在繁闹的城市。许多大都市里至今还有村庄的存在,但那村庄里的主人却已不是农民了。然而,这些好像都不重要,人们都不会去刨根问底,重要的是农民聚居的地方和那个地方的人。3.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答:_整合点拨修辞句是指运用了修辞的句子。比喻、夸张、拟人、反语、排比、对偶是常用的修辞手法。理解这样的句子,要针对其所使用的修辞,结合语境努力探求其本义。比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反语的讽刺性等。理解这类句子,第一步先要确定句子使用的修辞格;第二步再将句子“还原”,也就是将句子的修辞手法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如是比喻
14、,要透过喻体看到本体;是象征,要透过象征体看到象征意义等。只有探本穷源,才算从根本上理解掌握了实质性的内容。四、主旨句演练体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不过,半农的忠厚,是还使我感动的。我前年曾到北平,后来有人通知我,半农是要来看我的,有谁恐吓了他一下,不敢来了。这使我很惭愧,因为我到北平后,实在未曾有过访问半农的心思。现在他死去了,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时也并无变化。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节选自鲁迅忆刘
15、半农君)4.联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一句的理解。答:_整合点拨主旨句是指能体现文章的中心,帮助读者准确理解作品主题思想和脉络层次的关键句,即“文眼”。对此,可以先概括文章的主旨,既要把握本句的字面意思,又要联系主旨,特别注意对感情、观点态度的把握。如何避免分析句子含意题中的表层化、片面化问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槐树记李汉荣我小的时候,老家门前的这棵槐树也还小,比我高不了多少。我把槐树当做我的哥哥。早上起来,我首先跑到槐树跟前,站直身子,与我的哥哥比个子,我的个子自然比不上槐哥的。槐哥呢,一点儿也没有因高我一头而得意忘形,只是静静地站在我面前。我喜欢槐哥的安静,安
16、静里,有天宽地阔的心境;我还喜欢槐哥的单纯,就那么一身绿色,一身清爽,顶多有几声鸟叫、一弯素月相伴,却怎么看怎么好看,怎么读怎么耐读。我常常把心里的话说给槐哥,他总是耐心地听。有时,他感到必须对我说点什么的时候,总是把翠绿的叶子一片片展开,把写在“手心”的每一个字放在我的眼前,让我反复阅读。在他的语言里我看到的总是明亮、绿意、温柔和来自内心深处的芳香。后来,我偷偷爱上了一个名字散发着淡淡青草香的女孩。但这是怎样开天辟地又是怎样神秘和圣洁的事,就如一个人赤着脚向着一片纯白色的雪地走去,既害怕踩脏了那片雪地,又忍不住走向那梦境般的洁白。在一个静静的月夜,我对槐哥说了我心中的秘密,我看到槐哥也和我一
17、样忧郁了起来。我明白了,槐哥也愿意分担我在春天的苦涩。我情不自禁地拿出小刀子,在槐哥身上刻上了那个名字。为保密起见,我特地站在凳子上,在树的高处,郑重地,一笔一画地刻上了那个美丽的名字。槐哥,成了我初恋的纪念碑。后来,槐哥就越长越高了,高出屋檐,高出屋顶,高出烟囱,高出柳树,高出榆树,高出杨树,高出那本来就很高的椿树,高出我青春的心跳能够触及的那部分天空。渐渐地,我只有仰起头才能看见槐哥那高高的树冠。我知道,槐哥不愿我老是守在他旁边画一些重复的笔画,槐哥自己也看见了比屋檐和屋顶更高的天空。于是,我走出了家门。几十年后,我回到故乡时,槐哥已长成参天大树,样子也有点苍老了。面对他,我只能仰望。但他
18、分明还是认识我的。我站在他跟前,立即就嗅到了他内心的清香。多少年来,他一直把这纯真的香气保存在内心里,以这样美好的方式证明着自己的存在。而我们人类却远远没有这样美好,我们总是在太多的污浊里游走、捕获,成熟着和成功着,渐渐忘记了我们也曾经那么纯真和美好过,直到污浊将我们改造成另一种生物。此刻,我呼吸到了槐哥内心保存的动人的清香。我在心里叫了一声:我的好槐哥啊,为我洗心,为我招魂啊!我的槐哥不说话,憨厚地站着,站在他一直站的地方,我的槐哥,已经把这片土地站成了芳香的磁场。我仰望着我的槐哥,像仰望着我越来越值得尊敬的伟大的祖父。我忽然记起了多年前我刻在槐哥身上的名字,那个美丽的名字,那个春天的秘密。
19、槐哥,你把那个动人的名字一直藏在身上,不停地带向高处,不停地向天空奔跑,仿佛要把它放在月亮上,放在天上最坚固的“大理石”上。我终于明白,我此时仰望的已不只是一棵树,我在仰望生命中最纯洁的部分。在似乎不懂生命的时候,我们用透明的心、真挚的忧伤,创造了最初的秘密和童话;那时候,我们站在世界的低处,战栗着,小心保存着露珠一样透明的心,它如此干净,如此珍贵,如此脆弱易碎,世上找不到任何适合的纯真器皿来保藏它,以致有多少青春的宝物都摔碎了,散落了,消失了。所幸,我的槐哥为我保存了我生命中最纯洁最无价的部分,一直把它托举在好似蓝宝石的天上。我在仰望。一个正在老去的人,如今回过头开始仰望他早年的童话。(选自
20、散文,有删改)怎样理解画线句“我的槐哥不说话,憨厚地站着,站在他一直站的地方,我的槐哥,已经把这片土地站成了芳香的磁场”在文中的含意?现场答案矫正指导现场答案1现场答案2现场答案3矫正指导1该答案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对“磁场”的含义揭示不到位,没有分析出其精神价值来。矫正指导2该答案失分的主要原因是联系下文不够,对槐树所引起的生命感悟理解不到位。矫正指导3该答案联系上文很好,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对生命境界的理解回答得不够透彻、深入。答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该句是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重要句子。上文,作者为槐树几十年坚守的清香所感染,对照自己的“成熟着和
21、成功着”的经历,表达出槐树“为我洗心,为我招魂”的心声;下文,作者把槐树视为“越来越值得尊敬的伟大的祖父”。结合这些信息,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即可对整个句子作出正确的解释。规范答案下面几段文字,均要求理解画线句子的含意。请对来自学生的现场答案存在的问题作分析,并在找出解决办法的基础上写出正确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字,解释画线句子的含意,并对“现场答案”存在的问题和克服方法进行探究。当冬天撤去了那皎白的冰雪之幕,在水面薄冰上试步的乐趣享不到了,但一片温柔的春意,却把整个什刹海的灵魂浸透了。不知何处传来一声声鹧鸪的啼唤,像是那么遥远,又像是那么逼近,听来似是不分明,然而却又是那般动听,直扣人的心门
22、。再过几天,水边的杨柳出现了浅浅的绿痕,水堤上的泥土渐渐软了,而几场雨后,水已平了堤,时时刻刻似乎要涨溢出来,却又似被一道神秘的边界拘拦住了。一直在那里溶溶漾漾,如同一个殷勤的主人的手,将酒杯斟得太满了,使每一个来游者,都想一尝这葡萄色的琼浆,而低吟:“呵,你新鲜的湖水,陶醉了我的心灵。”现场答案:春天的什刹海极美丽。存在问题:_正确答案:_点拨很多重要句子含意的考查,实际上是对句中关键词语含义的考查。如果不能落实关键词语的含义,那么容易导致句子理解的表面化。因此,一定要把关键词语的含义理解透,才能真正理解句子的含意。2.阅读下面的文字,写出画线句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并对“现场答案”存在
23、的问题和克服方法进行探究。一棵被雷电烧空了躯干的洋槐,斜斜地贴着水面长出去,亭亭玉盖下,一张方桌,几把木椅,用宜兴紫砂壶泡着的半壶龙井茶冒着袅袅香气。一位鹤发老者正坐在方桌旁品着茗,一脸的安详和惬意。我突然悟得,其实老人正在品味的这种梅妻鹤子的悠然人生正是千年来中国文人追求的极致。古人云: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聪明的隐士总是不忘了隐居的首要条件是满足基本的生活所需,陶渊明们虽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却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只有如这位老者一样,选一个宁静的所在,比如同里,虽然与世无争,却也不为生活所扰,更利于修身养性,着实令人艳羡。(节选自寅公同里的黄昏是一首歌)现场答案:表现了作者对
24、同里老者与世无争、不为生活所扰、利于修身养性的生活的羡慕之情。存在问题:_正确答案:_3.阅读下面的文字,解释画线句子的含意,并对“现场答案”存在的问题和克服方法进行探究。马缨花季羡林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孤零零一个人住在北京一个很深的大院子里。从外面走进去,越走越静,自己的脚步声越听越清楚,仿佛从闹市走向深山。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院子不小,三面有走廊。天井里遮满了树枝,走到下面,浓阴匝地,清凉蔽体。从房子的气势来看,依稀可见当年的富贵气象。等到我住进去的时候,富贵气象早已成为陈迹,但是阴森凄苦的气氛却是原封未动。再加上走廊上陈列的那些汉代的石棺石椁,刻着篆字和隶
25、字的石碑,我一走回这个院子里,就仿佛进入了古墓。这样的气氛同我当时的心情是相适应的,我一向又不相信有什么鬼神,所以我住在这里,也还处之泰然。我是不是也有孤寂之感呢?应该说是有的。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北京城一片黑暗。白天在学校同青年同学在一起,从他们那蓬蓬勃勃的意志和生命力里,还可以吸取力量和快乐。但是,一到晚上回家,我仿佛遗世而独立,没有一点活气。寂寞像毒蛇似的偷偷地袭来,折磨着我,使我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时间也过得真快,才一转眼的工夫,已经过去了十三年。这十三年里,我看了、学习了很多新东西,走了很多新地方,当然也看了很多美妙动人的奇花异草。然而使我深深怀念的却是那些平凡的马缨花。
26、今天的马缨花,却仿佛总是在光天朗日之下。即使是在深夜里,我看到的马缨花也仿佛总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下一样。它们仿佛想同灯光竞赛,同明月争辉。同我记忆中的那些马缨花比起来,一个是照相的底片,一个是洗好的照片;一个是影,一个是光。影中的马缨花是值得留恋的,但是光中的马缨花不是更可爱吗?我从此就爱上了这光中的马缨花,我也爱藏在我心中的这一个光与影的对比。我愿意马缨花永远在这光中含笑怒放。1962年10月(有删改)(1)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现场答案:说明作者所住地方的幽静。存在问题:_正确答案:_(2)即使是在深夜里,我看到的马缨花也仿佛总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下一样。现
27、场答案:写出了马缨花在任何时候都生机勃勃的特点。存在问题:_正确答案:_点拨有些句子,光写出句子本身含意还不够,还必须答出句子的感情;文学作品往往以情动人,有很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这些必须借助感情的线索深刻领会。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村庄复活了。牛车和牛车碰上了头,道路和道路拉起了手。在海洋般辽阔的金色麦浪里,汉子们像游动的鱼群,收割这一季黄金。在镰刀的欢唱中,大家较上了劲儿,谁都想领先窜到割刈行列的前头,谁都想得到捆扎麦子的姑娘的喝彩。这是没有人愿意认输的竞争。老家的庄稼人,就是这么憨厚!憨厚得不会去探究什么叫心酸。出足了力,吃尽了苦,还不到中年,都已风霜满脸。想起老家的庄稼人
28、,可不就像老家的榆树,根扎在泥土中,绝不动摇,枝叶伸向天空,吸取光热,拼命地要在痛苦和摧残中茁壮,然后,从里到外,整个生活是无尽的奉献。(节选自榆树,一季燃烧的灵魂)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意。(1)在海洋般辽阔的金色麦浪里,汉子们像游动的鱼群,收割这一季黄金。答:_(2)老家的庄稼人,就是这么憨厚!憨厚得不会去探究什么叫心酸。答:_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人类在精神上的回溯,不能只凭本能上的感受,而须通过历史、艺文、习俗,甚至生活记忆的文化潜流,去汇合命脉中的远源。乡愁是一种文化心灵的寂寞。这种寂寞原也是驱促一个漂泊者反省回顾的基本力量。没有那种驱促的力量,一种文化,一个种族,会很快
29、在浩瀚人世汪洋中消失。我自己也曾经有过那样感情泛滥的经历。那年,在重庆乘船渡三峡去宜昌。汽笛鸣起,船起碇开航了。船速渐紧,但见山城倒驰,青山后移,江风呼啸中,历史山川,浮沉眼底。一时,诗的长江,历史教科书的长江,民族文化的长江,全都在血脉中汇流。那样一种浑融浩圆的情感,将我淹没。我伏在船栏上,久久哽咽,不能自已。那一刻,我是长江,我是中国,我是那鲑鱼,跃万里河海关山,回归了本源。(节选自溯源)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意。(1)乡愁是一种文化心灵的寂寞。答:_(2)诗的长江,历史教科书的长江,民族文化的长江,全都在血脉中汇流。答:_题组1考点针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米勒,米勒,你听到钟
30、声了吗?殷红一百多年前,傍晚的那抹橙红色的夕阳,撒在森林团团簇簇的树梢上,也铺满了巴比松那片遥远又空旷的原野。萧瑟的秋风疲惫地打着漩涡游走,卷来远处教堂的钟声。那位年轻的农妇停下手中的活计,直起身来默默祈祷,而她的丈夫摘下帽子,虔诚的神情定格在暮色将临的静谧里。晚霞里的枯草垛,小推车上的土豆口袋,悄悄告诉我们,这就是米勒的光阴。米勒的画笔锁住了那个秋日的神圣,他欣喜地把这幅画拿给亲友看,说:“这是祈祷钟声。”接着他高兴地补充道:“喂,你听到钟声了吧?”“艺术的使命是一种爱的使命,而不是恨的使命。”米勒如是说。他同情革命,却没有像库尔贝那样投入革命的行列;他同情农民,但又绝不能像德拉克罗瓦那样把
31、农民引向战争。他只好用人各有命的宿命思想,把自己的无奈铭刻在画布上。于是,夕阳把他落魄的身影拉得很瘦很长。1889年,当那些欧美收藏家聚集在斯克里坦家,争相观看被拍卖的米勒的杰作晚钟,而我们那位边走边画的“行吟诗人”,却远离了尘世的纷扰和喧嚣十四年了。虽然他最初完成这幅画的时候,坚信它是一幅旷世杰作,而卖出这幅画时,却不过是希望得到一千法郎的颜料钱,但实际上那时他被人嘲笑成大字不识的乡巴佬,他的画即使白送人也会遭到拒绝。早年丧妻的打击和六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所造成的经济负担,使他被迫制作一些模仿18世纪洛可可时期的绘画作品。迫于生计,米勒甚至不得不画些庸俗低级的裸体画。然而有时几幅画却还换不来小孩
32、的一只鞋子。他声嘶力竭地挣扎喊叫:艺术!真能把人皮都剥掉。米勒画完了晚钟,好长时间后才找到一位买主,仅仅换回了他的颜料钱。后来这幅画辗转于多位收藏家手中,价格不断攀升。最后由斯克里坦以12 000法郎买回收藏,直到1889年在家中举行那次著名的拍卖。拍卖场内外挤满了翘首以待画落谁家的人,比肩接踵,简直没有立足之地。法国美术协会主席安托奈尔布鲁斯托决心要为米勒的祖国法国挣回颜面,他和美国华盛顿美术馆及其他收藏家一起参与竞争,拍卖在不断上涨的价格中愈演愈烈。当达到451 000法郎时,美国富豪退出了竞拍。然而,未等布鲁斯托松口气,两个美国人坐特快列车从阿佛尔赶到巴黎,“接力”竞拍,气氛达到白热化阶
33、段。在法国人民喊着“法国万岁”的呼声下,双方死咬着价位拼命角逐,最后布鲁斯托以55万法郎的巨额款项赢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此时,那些曾经不识珍宝的法国人,无限地崇敬起当时不值一文的米勒,把他看做“法国的骄傲”,并为晚钟流出激动的泪水。然而,那个放牧童贞的米勒呢?他曾两次企图自杀。46岁创作的死神与樵夫悲惨落选沙龙展,没有给他带来成名的希望曙光;50岁创作的拿铁锹的农民招来评论家嘲骂一片。曹雪芹说“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米勒和他都美得如同一个被背弃的世界,只能在各自的作品中找一个太虚幻境以度红楼残梦。把他们早已洞悉世事的眼睛、那痛苦而又欢欣的灵魂,藏在艺术作品中,颠沛流离。过去的画布上都烙
34、上了浅浅的颜色,岁月的味道很鲜美。晚钟那静谧的时光,郁郁沉沦地流淌在画布上,仿佛是米勒用针绣出,那枚记忆的银针也刺痛了我们的眼睛。米勒,米勒,你听到钟声了吗? (有删改)注米勒(18141875),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的现实主义画家。晚钟是其代表作品。1.“于是,夕阳把他落魄的身影拉得很瘦很长。”这句话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_2.第段,米勒对亲友说“你听到钟声了吧”,文末作者对米勒说“你听到钟声了吗”,请分别写出你对这两个句子的理解。答:_题组2考点综合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窗外人生王呈伟窗子里的人喜欢往窗外看,看外面的景物随四时而变化,看春天花开
35、,看冬日雪落,看风乍起,吹皱一池秋水,看雨飘落,路上的行人在夏雨中匆匆走过人确实需要向外看的勇气,不能囿于一室之中,泯灭突破藩篱的渴望。人在屋里憋闷得久了,倦了,懈怠了,视角就凝固了:这不是体力上的疲惫,而是心智上的衰竭。这时就需要窗子里的人走到窗前,适时放飞一下郁闷的心情,放到太阳底下晒一晒,思想就不会霉掉,人只有在天地间才会多些悟的灵感和做的创意,从容淡定之中,情感才能归于平和,真知方可还原朴素。生活在高楼大厦中被钢筋水泥日益挤压的人群不应只有伏案工作这一种姿势,人的生命也不应只有勤奋这一种底色,人的视野更不该只有室内这一种视角!什么时候能表现出那临窗极目的舒昂,这不仅是一时的心情,更是一种人生的气度。唐人的窗外别有一番天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门窗俱开的气势也只有唐人做得出。“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凭高远望,极目江河湖泊,才能看懂化外之境,天地间凝结的浩然之气尽被唐人望收眼底,一览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