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3高考高频实验模拟新题精选训练05 探究动能定理
1. (8分) (2013山东省即墨市期末)为了验证动能定理,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组装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备有下 列器材: 打点计时器所用的学生电源、导线、复写纸、天平、细沙.他们称量滑块的 质量为M、 沙和小桶的总质量为m.当滑块连接上纸带,让细线跨过滑轮并悬挂空的小桶时,滑块处于静止状态.要完成该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完成本实验,还缺少的实验器材
是 .
(2)实验时为保证滑块受到的合力与沙、
小桶的总重力大小基本相等,沙和小桶的
总质量应满足的实验条件是 ,实
验时为保证细线拉力等于滑块所受的合外力,首先要做的步骤是 .
(3)在满足 (2)问的条件下,让小桶带动滑块加速运动,如图所示为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的一部分,图中A、B、C、D、E是按时间先后顺序确定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标注在图上,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则在B、D两点间对滑块用实验验证动能定理表达式为 .(用题中所给的表示数据的字母表示)
mg(x2+x3)。B点对应的速度vB=,D点对应的速度vD=,在B、D两点间对滑块用实验验证动能定理表达式为.
2.(2013山东济南期中检测)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时,先适当垫高木板,然后由静止释放小车,小车在橡皮条弹力的作用下被弹出,沿木板滑行。小车滑行过程中带动通过打点计器的纸带,记录运动情况.观察发现纸带前面部分点迹疏密不匀,后面部分点迹比较均匀,回答下列问题:
(1)适当垫高木板是为了 ;
(2)通过纸带求小车速度时,应使用纸带的 (填“全部”、“前面部分”或“后面部分”);
(3)若实验作了n次,所用橡皮条分别为1根、2根……n根,通过纸带求出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1、v2……vn,用W表示橡皮条对小车所做的功,作出的W—v2图线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这说明W与v2的关系是 。
(3)W-v2图线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根据数学知识可确定W与速度v的平方成正比.
3.(9分)(2013山东寿光市质检)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欲验证“动能定理”,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所示的装置,另外他们还找到了打点计时器所用的学生电源、导线、复写纸、纸带、小木块、细沙.当滑块连接上纸带,用细线通过滑轮挂上空的小沙桶时,释放小桶,滑块处于静止状态.若你是小组中的一位成员,要完成该项实验,则:
(1)你认为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2)实验时为了保证滑块受到的合力与沙和沙桶的总重力大小基本相等,沙和沙桶的总质量应满足的实验条件是 ,实验时为保证细线拉力为木块的合外力首先要做的步骤
(3)在(2)的基础上,某同学用天平称量滑块的质量M.往沙桶中装入适量的细沙,用天平称出此时沙和沙桶的总质量m.让沙桶带动滑块加速运动,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其运动情况,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取两点,测出这两点的间距L和这两点的速度大小v1与v2(v1<v2)。则本实验最终要验证的数学表达式为 (用题中的字母表示实验中测量得到的物理量).
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对沙和沙桶,有 mg-T=ma
对小车,有 T=Ma
解得
故当M>>m时,有T≈mg
小车下滑时受到重力、细线的拉力、支持力和摩擦力,要使拉力等于合力,则应该用重力的下滑分量来平衡摩擦力,故可以将长木板的一端垫高;
故答案为:沙和沙桶的总质量远小于滑块的质量,平衡摩擦力;
(3)总功为:mgL,动能增加量为:
故答案为:mgL=。
4、(2013福建惠安月考)测量滑块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合外力是“探究动能定理”实验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A.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一端系在滑块上的细绳通过转轴光滑的轻质滑轮挂上钩码,用垫块将长木板固定有定滑轮的一端垫起。调整长木板的倾角,直至轻推滑块后,滑块沿长木板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B.保持长木板的倾角不变,取下细绳和钩码,让滑块沿
长木板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滑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所打出点的分布应该是_________;
② 滑块在匀加速下滑过程中所受的合外力大小______________钩码的重力大小(选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
③ 假设钩码质量为m,滑块匀加速下滑的加速度为a,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的阻力,滑块的的质量M=_________。
4、答案:①等间隔均匀分布 ②等于 ③ mg/a
解析:①滑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所打出点的分布应该是等间隔均匀分布。②滑块在匀加速下滑过程中所受的合外力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大小。③由mg=Ma可得滑块的的质量M= mg/a。
5.(2013广东省江门市期末)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探究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间的关系”,图中桌 面水平放置,小车可放置砝码,实验中小车碰到制动装置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
①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
a.在小车放入砝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后端,用细绳连接小车和钩码;
b.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 _________,_________,小车拖动纸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列点,断开开关;
c.改变钩码或小车中砝码的数量,更换纸带,重复第二步的操作。
②如图a所示是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其中A、B、C、D、E、F是计数点,相邻计
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则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_____。
要验证合外力的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除钩码和砝码的质量、位移、速度外,还要测
出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某同学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了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你认
为在实验中还应该采取的两项措施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小组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图b中的图线(其中△v2=v2-v02),根据图线可获得的
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3浙江效实中学检测)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实验探究小组的实验装置如图13中甲所示.木块从A点静止释放后,在1根弹簧作用下弹出,沿足够长木板运动到B1点停下,O点为弹簧原长时所处的位置,测得OB1的距离为L1,并记录此过程中弹簧对木块做的功为W.用完全相同的弹簧2根、3根……并列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每次实验木块均从A点释放,木块分别运动到B1、B2……停下,测得OB2、OB3……的距离分别为L2、L3……作出弹簧对木块做功W与木块停下的位置距O点的距离L的图象W—L,如图乙所示.
(1)根据图线分析,弹簧对木块做功W与木块在O点的速度v0之间的关系.
(2)W—L图线为什么不通过原点?
(3)弹簧被压缩的长度LOA为多少?
.答案:(1)W与v0的二次方成线性变化。
(2)未计木块通过AO段时,摩擦力对木块所做的功。
(3)3cm。
解析:(1)木块从O点到静止的运动过程中,由动能定理,知,由图线知W与L成线性变化,因此W与v0的二次方也成线性变化。
(2)由于木块运动过程中,要受到摩擦力作用,未计木块通过AO段时,摩擦力对木块所做的功,导致W—L图线不通过原点。
(3)在图线上取两点(6,1),(42,5)代入、得LOA=3cm
7.(6分)(2013陕西名校质检)某同学为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他的操作步骤是:
①摆好实验装置如图。
②将质量为200g的小车拉到打点计时器附近,并按住小车。
③在质量为10g、30g、50g的三种钩码中,他挑选了一个质量为50g的钩码挂在拉线P上
④释放小车,打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打出一条纸带。
⑴在多次重复实验得到的纸带中取出较为满意的一条,经测量、计算,得到如下数据:
① 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的距离为40.0cm.②打下第N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1.00m/s。该同学将钩码的重力当作小车所受的拉力,算出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 J,小车动能的增量为 J。
⑵此次实验探究结果,他没能得到“恒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且误差很大,显然,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忽视了各种产生误差的因素。请你根据该同学的实验操作过程帮助分析一下,造成较大误差的主要原因是(至少说出两种可能): 。
.答案:(1) 0.196 0.1 (各2分)
(2)①小车质量没有远大于钩码质量 ②没有平衡摩擦力 ③错误操作:先放小车,后开电源。(说到其中的两点给满分2分)
解析: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W=Fs=mgs=0.05×9.8×0.4J=0.196J。小车动能的增量为8(2013天津市滨海新区五校联考)“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如图所示,当静止的小车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时,橡皮筋对小车做功记为W,当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使每次实验中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保持一致,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若木板水平放置,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当小车速度最大时,关于橡皮筋所处的状态与小车的所在位置(小车视为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橡皮筋处于原长状态
B.橡皮筋仍处于伸长状态
C.小车在两个铁钉的连线处
D.小车已过两个铁钉连线
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