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80-81页的例1、例2教学目标:1. 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2. 在三角形内画高。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师生准备:三角形、三角板、平行四边形框架、小棒。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1同学们,为了迎接亚运会我们的广州在马不停蹄地建设
2、着,每天都有新的变化。请看这是一幅建筑工地的场景图,从图中你观察到哪种平面图形最多?(出示课件)2.让同学说说,生活中你看到过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3(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上的三角形)三角形在生活中有这么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特性。(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二 探究新知。1. 三角形的特征。(1)画一画。师:请你在纸上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并和同桌边指边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师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让学生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师板书。(2)看一看。老师也摆了一个三角形,课件出示。你们有什么看法?教师用课件演示并强调: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
3、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3)找一找。下面图形中是三角形的请打,不是三角形的请打,并说出你的理由。(学生一起用手势表示)2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为了表达方便,我们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因此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板书:三角形ABC)师生对口令,找顶点和对边。如说“顶点A”,对方说“对边BC”;说“BC边”,对方说“顶点A”。 3、认识三角形的高。(出示)大桥图,你从大桥上看到了什么? (课件中抽出三角形)小组讨论如果要测量这座大桥顶点到桥面的高度,怎么测量呢?汇报。引导学生明确要量顶点到桥面的垂直距离。指出顶点到桥面的垂直距离就是大桥顶点到桥面的高度。学生
4、阅读课本第81页,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教师示范画三角形的高,边说明画高的方法。强调使用直角三角板,用虚线画高,画出垂直符号。?首先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靠住BC边与它重合,另一条直角边通过A点,然后从A点向它的对边画一条垂线,用虚线表示,标出直角符号,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写上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写上底。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画出一条高,并标出底。学生上台展示画法,同桌互相订正。小组讨论:说说画高要注意什么?(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指定的底边重合,并让另一条直角边通过与这条底边相对的顶点;再从顶点起向底边画垂直的线段;最后标上直角记号。(6)这个三角形还能画高吗?(能)还能
5、通过哪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画高?一个三角形能画几条高?(3条高)4、三角形的特性(1)游戏引出。下面,我们来猜一猜谁的力气大?拉动(读成重音)这个图形,只要使它的形状发生变化,就算胜。(出示课件)好,小猴同学获胜!小猴同学的力气大,小兔同学的力气小。小兔真的力气比小猴的小吗?你们同意吗?为什么?(因为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而三角形不会变形)这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板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理解三角形的特性,看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5、三角形特性的应用三角形的特性在日常生活中,有这么重要的作用,你们还能说一说在哪些物体上见过三角形也运用了这一特性呢?(学生举例:房顶做成三角形的,台历、斜
6、拉桥、吊车)同学们都会注意观察生活。完成P86第2、3题。三、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对三角形有哪些认识? 四、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叫做三角形。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程序(一)口算导入师:老师知道同学前两天学了乘法的口算与估算,这儿有几道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依次出示下面各题:405 = 7200= 30006=426 1893 123 =1342 = 6346= 3058 = 当学生口算有困难时,师问:当我们口算比较难,又要准确答案时,可以怎样做?在学生交流后,师:这些题就是我们这个单
7、元所要研究所有乘法计算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学生观察,应该能发现:都是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计算题),简单的题我们可以口算出答案,复杂的题不需要准确答案时可以估算,需要准确答案时可以对,列竖式计算。好,我们今天先以一个简单的例子,研究怎样列竖式来计算出乘法的答案。学好这个本领,就可以用它来帮助我们计算比较难的乘法计算题了。(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二)尝试探究1.出示例题(1)引导学生审题,列124=?,并估算结果所在的范围。(2)自主探究怎样进行笔算,请你把过程写出来。(3)交流不同的算法。请运用不同方法的同学将自己的算法板书到黑板上。(4)引导学生沟通连加竖式与乘法竖式之间的联系,完成板书如下
8、 124=48(枝) 1 2 1 2 12440 1 2 4 12440 1 2 _ 4840 1 2 4 8 _ 4 8先估后算再比较 答:一共有48枝彩笔。如果学生没能写出垒加的加法竖式,引导学生把横式写成像上面左边的竖式,再让学生观察沟通加法竖式与乘法竖式的联系。从下面几个方面研究乘法竖式的写法,理解其中的算理:A.竖式怎样列?B.先算什么?再算什么?C.每次算得的数写到什么地方?为什么?用PPT课件再一次清晰地演示乘法竖式的书写、计算步骤与算理。(5)引导学生以负责任的态度,检验结果是否合理,总结“先估后算再比较”方法可以帮助自己检验答案是否在合理的范围内,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设计
9、意图:学生养成“先估后算再比较”的计算习惯,不仅可以检验结果,提高正确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基本的数学敏感,发展学生的数感。(三)巩固拓展1.笔算下面各题。1342 = 332 = 3222 =4?212= 362 =针对最后一题,引导学生思考:个位乘得的数满10怎么办?2.下面几个问题分别可以用哪种方法计算?(1)林林家每天吃5个鸡蛋,十月份(31天)大约需要多少个鸡蛋?(2)光明小学三(一)班有60个学生,如果每人发3个练习本,一共需要多少个练习本?(3)一节火车车箱里有118个座位,一列火车有9节这样的车箱,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引导学生列式,并根据具体情境判断应该选用口算、估算、笔算中哪一种方法进行计算,从而进一步感知练习笔算技能的重要性。3.课外拓展课外与小组内的合作探究“183 4736?”的笔算方法与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