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弊案例和手段据英国每日邮报2014年6月12日报道,吉林省、江苏省和广东省的安保人员日前曝光学生使用先进的雷达背心接受场外人士的帮助。报道称,考生通过藏在笔或手表中的针孔摄像机拍摄试题内容,然后通过连接到衣服的铜丝天线装置传输给场外守候在接收器旁的帮手。帮手随后答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并把答案发送到考生藏在考场的手机中。手机接收到答案后把声音传送到隐形耳机。 2000年嘉禾高考舞弊事件2000年7月,湖南嘉禾县爆出我国恢复高考以来最大的集体舞弊丑闻,在嘉禾考点参加考试的507名考生中,已经调查发现有236份雷同试卷,涉及192名考生。由于一电视台的记者事先得到消息,偷拍了舞弊现场,才使得这一事件
2、被曝光。事件发生后,嘉禾一中考点资格被取消,之后连续几年该县高考考生都要异地考试。6月11日,一名为“李根”的网友在他的私人博客上发表了湖南耒阳市高考舞弊?的文章。文章中称,6月8日下午,衡阳市无线电监测车在耒阳一中考点附近为高考舞弊进行监测时,发现有一组强信号从附近一宾馆陆续传出,是为高考考生报答案的声音。这些作案人员(多名教师)先是用无线摄像头拍摄试题并传送到宾馆,然后利用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把答案传进考场。当公安人员进去时,里面有几个一中老师在做题,衡阳师院也有老师参加。目前此事还没有任何处理消息。 贵州对纳雍县高考作弊事件作出处理2005年高考前,纳雍县雍安育才中学高三文科补习班考生左志
3、斌、纳雍县天府民办中学高三文科班学生王奎等人谋划在高考中雇用“枪手”,将考题抄带出考场,考场外专门等候的人帮助解答,再通过手机将答案传回考场作弊,并在第一天的高考中得手。6月8日上午,综合科考试正在进行时,左志斌身上携带的手机铃声被监考老师听到,并从其身上搜出了手机,巡视人员紧急向主考报告。随后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发现作弊人员除左志斌等8名考生外,还有纳雍县天府中学校长冯江波等6名教师和纳雍县电力公司职工李勇等人,涉案人员多达18人。 甘肃天水查出高考作弊2008年 6月11日,中国青年报社接到一名读者的反映:“有15人团,由老师带队,在甘肃天水高考替考。”6月12日,本报记者赶赴天水市进行调查
4、。 在随后的调查中,中国青年报社记者从当地有关部门能够核实到的,已有14名考生在高考现场,因替考在考场当场被查出,并被带出考场,控制在考点。替考共涉及天水市5个考点。另有1名组织、带队来天水参加考试的老师已被当地公安机关抓获。据悉,这些替考者都来自山东。 浙江发现7起高考作弊事件2009年2月8日晚,浙江省高考招生办公室共接到省内杭州、金华、宁波、温州、台州等地报告的7起高考作弊事件,其中代考1起,夹带资料进入考场2起,利用手机等通工具作弊4起。这7起作弊事件的当事人当场受到停考等处理。省招办主任陈忠伟说,这些作弊事件的具体查处情况正在逐级上报,有待进一步处理。 福清三中高考作弊 福建省福清市
5、三中07届高三9班的张帆高考作弊,父母买通了监考老师,他妈妈控制了摄像监控室。还买通了高三七班的班主任张真,是物理老师,让其班上女生薛丽芳数学给他抄,薛同学当然拒绝了,张真说“助人乃快乐之本”,看看,这就是为人师表!张帆与薛同学为一个考室,张帆坐在薛同学后面两桌。张帆在考数学时冲到薛同学的位置上,薛同学掩住考卷不让他考,他强行将薛同学的手扒开,而监考老师无动于衷,全考场为之惊诧。张父还为张帆弄到高考加分20分,都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 云南宣威高考作弊南海网6月15日消息:昨天(14日),云南宣威又曝出令人震惊的高考作弊内幕:高科技作弊成风,40名高二尖子生在学校安排下替考。记者采访教育部门,得
6、到了坚决否认的答复。福建霞浦招生办主任因涉嫌助子高考作弊被查【舞弊细节】考中、考后多次舞弊15人参与记者了解到,吴孝荣一案,另有14名参案人员,包括保密人员、保卫人员、监考人员、巡考人员等,其中,县教育局保密员王某已被提起公诉,其他人由于不构成立案标准,将交由县监察局和县教育局进行内部处分。另有2名霞浦县教育局干部,对此案负有领导责任,也已交由当地监察部门处理。那么,吴孝荣究竟是如何帮助儿子舞弊的?霞浦县人民检察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说,2008年6月7日至8日,吴孝荣儿子吴某在霞浦县第七中学考场第十二考室参加高考。考试前,吴孝荣利用职务之便,安排部分熟悉人员担任七中考场的机动监考员,并交代考务组人
7、员和机动监考人员帮助舞弊。在英语考试中,吴孝荣指使相关人员把做好的选择题、作文答案,传递给考场中的儿子。 在数学考试中,由于相关人员只传递了部分选择题答案,吴孝荣感到儿子的数学成绩还不理想,于是在高考结束后的次日即6月9日,他把儿子带到了县教育局招生办办公室等候,并借故通知负责保卫工作的两名边防武警回家。之后,吴孝荣叫保密员王某等工作人员,打开保密室清点试卷,并让人将高考试卷搬到教育局三楼走廊。然后,吴孝荣将装有其子数学科答题卡试卷的箱子搬进自己办公室,拆封答题卡袋,让儿子将事先下载的标准答案抄到答题卡上,此后又启用高考备用袋重新装袋密封,并叫王某在备用袋“考点考务组验收人员”一栏内签上“王莹
8、”的假名。同时,王某还协助吴孝荣将擅自开封的答题卡箱重新封好,与所有高考答题卡一起运往宁德。最终,吴某的高考数学、英语两科均获得了较高分数,被北京一所高校录取。 吉林发生大吉林发生大范围高考作2008事件吉林发生大范围高考作弊事件 2008吉林大范围高考作弊据知情人介绍,高考前吉林省长春市长江路科技城、欧亚科技城等地都大规模出售最新技术的微型耳机,平均价2000元(考生今年用完明年可以转卖),同时配有钱包式、手表式接收仪器(内有一小段水银可随时切断和接通电源应付检查)。考生买好耳机后就要联系传答案人,一般是一科7000-10000左右。参加考试时,考生可将耳机放入耳朵中(黄豆粒大小),同时携带
9、钱包接收器(与真钱包没有区别,可当真钱包使用),这些设备,目前考场配置的检查设备检测不出来。一旦检查人真的专门检查钱包,考生只要将钱包倾斜一下,里边的水银柱就自动切断电源。考试时,考生不需要任何特殊动作,只管接受答案,按顺序写答案就可以了。日前,笔者在吉林省九台市到处听到,某校某某考生,平时就能打200多分,这次通过耳机高考得了570、580分的例子。 高考成绩公布后, 笔者的一个朋友曾经向笔者抱怨,高考前,孩子回家说1万一科可买答案,保证600分以上,但该家长没相信。高考后,高考作弊真相大白,平时学习不怎样的考生花钱买答案得了高分,这名家长后悔不已。 安徽砀山05年高考舞弊案11名违纪人员日
10、前被惩处 2005年砀山高考期间,包括纪检员、监考员在内的7名考试工作人员、1名教师、3名其他部门公职人员,为子女或亲戚而参与高考作弊。作弊行为被发现后,砀山县委、县政府指示司法部门介入调查取证,从严查处。检察机关以涉嫌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批捕其中4人。 80后作家张一一自曝高考作弊考上大学在“80后著名作家”张一一昨天(7日)发表的博客文章那一年,我高考舞弊“考上”大学中,张一一直言不讳的“供认”出自己当年高考时各科都有舞弊,而最后一科考英语的时候,更是“终考铃仅有五分钟就要敲响的时候,我居然还有50分的选择题没有做,于是便夺过早已打探好旁边一英语成绩呱呱叫考生的答题卡抄将起来”,也就凭借这“
11、关键时候的该出手时就出手”侥幸考上大学。 2006定襄高考泄密事件 2006年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定襄中学考点高考泄密事件的处理结果,4名涉嫌泄密的当事人被判刑,15名责任人受到了打击政绩的处分,现在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发生在去年高考期间的这起案件违纪。产生高考舞弊主要原因探析(一)社会问题在考生身上的反射1.知识价值观和人才观走入误区。现在社会上流行着惟学历倾向,考核干部、晋级进职、竞争上岗、招聘职员,不是把实际工作能力放在首位,而是把学历当做门票,必然会导致假学历、买学历、混学历之风泛滥,进而造成学历贬值、知识贬值、“人才”渗水,严重扰乱了用人秩序,使知识价值观和人才观发生逆转。学生作为社会一簇
12、,势必身受其害。考试与生存压力,也使部分考生滑向舞弊的泥潭。有些考生认为只要能进大学的门,有没有知识、本领都是一个样,反正毕业后一样不分配。只要我有“关系”,今后就有安身之处,何必拼死拼活地学呢?考试时来个“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功夫在诗外”,何乐而不为?2.社会功利思想侵蚀了学生。社会腐败现象对学生影响较大,一些人投机钻营、不劳而富,对学生的人生观起到了不良影响。3.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许多家长对子女的培养不是从早计议,从长计议,而是“平时不上香,临时抱佛脚”,一到考试就来个“逼子成龙,压女成凤”,不尊重教育规律。4.金钱对教育的腐蚀。高考成绩好坏,在许多地方直接影响教育官员的政绩、教
13、师奖金、拨款数额、学校档次、收费高低等等。更有人直接把捞钱的黑手伸向考生,如今年广东电白参与舞弊的老师,不顾法律、道德、良心、责任,赤裸裸地把考场变为商场。(二)学校教育在考生身上的折射1.素质教育没有在教育教学中真正地贯彻落实。一些学校在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虚张声势,喊口号,摆空架势,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搞题海战术,“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使学生厌学、畏学,考试时存侥幸心理。2.有些学校德育工作没有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直接影响学生的成绩和行为。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没有远大理想,学习动力哪里来?当然成绩上不去。有些学校教育管理不到位,班风、校风存在问题,学生识别是非能力不强,
14、思想防御能力弱,导致行为习惯不规范。3.学校考风平时存在问题。舞弊行为不是一时一刻形成的,是学生长期意识形态和行为习惯的反应,因为舞弊需要心理素质和方法手段。(三)考生心理疾病的凸现1.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知识观。人生应有追求,没有追求就缺少生活的动力,在学生身上的突出表现就是厌学,不求上进,把爱好和兴趣转移到学习以外的领域,如沉溺于足球、游戏、早恋、网吧等。不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就不会对学习感兴趣。考试成绩差,就认为低人一等,亦无颜见江东父老,于是只得在考场上打主意。2.心存侥幸,好逸恶劳。现代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一向受父母的娇惯和宠爱,如果理想教育未跟上,就会养成怕困难、怕吃苦,考
15、不好在感情上又无法面对亲人,于是就把舞弊当做一种行之有效的“捷径”。3.报复攀比,舞弊成癖。有些学生看到别人舞弊,心里愤愤不平,认为这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亵渎,“我刻苦学习,却比那些抄的同学成绩差”,这是有正义感的学生的普遍心理。这时,如果缺乏正确的知识观,就有可能产生报复心理,走上舞弊的道路。如果舞弊初试成功,尝到了“胜利”的喜悦,下次可能继续,这样舞弊的经验日益丰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舞弊癖”。三、防范高考舞弊主要对策随着教育统一考试规模的日益扩大形形色色的舞弊现象严重影响了教育考试的社会声誉如何遏制高考舞弊现象发生,规范考试行为,落实依法治考举措。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作出努力:提高三
16、种认识,增强政府作为。高考是一项多功能行为它除了选拔功能外还有导向功能教育功能反馈功能!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因此各级领导和办考人员要从思想上行动上高度重视。一是要从振兴民族的高度认识选拔人才的重要性。高考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才选拔质量!而且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人力资源强国问题维系着社会稳定和繁荣。二是要从败坏社会风气的高度认识高考舞弊的危害性$高考舞弊动摇了公平公正这一考试赖以生存的根基,使高考的规则受到严峻挑战,高考舞弊破坏了人才选拔的标准,使人才质量缩水,高考舞弊败坏了社会风气影响了党风廉政建设动摇了执政兴国。三是要从增强政府作为的高度,认识组织高考的紧迫性,高考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代表着政府
17、行为,各级政府只有加强领导,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做到思想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坚持依法治考,严格按规组考规范考试行为!才能确保高考平安进行严格按规操作,实行“堵防结合严格考务程序是保证高考组考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控制和防范违纪舞弊的关键之举。一是要在源头上“堵”,即通过把好报名资格审查关和考生入场关,将编取报考资格和冒名替考者拒之门外,堵截与考试无关的物品进入考场,尤其是通讯工具等。二是要在过程中“防”,即把好考试过程关和考试结束关。通过“防笔头&!杜绝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抢答和拖答行为(加强防%手头&!在考试结束时,严格按照流程操作,防止考生将试卷答题卡草稿纸带走三是要在人员上“育”,即把
18、好监考员和工作人员选聘关和培训关。“堵”、“防”是策,关键在人。因此,要坚持条件,严格选聘人员,实行回避制度,强化业务培训,提升综合素质,实行立体考核,完善奖惩机制。为防舞拒弊打造好精品队伍。此外,加强廉考文化建设,营造声势大、感染力强的宣传氛围!为考生提供气氛庄严!安静舒适的考试环境!也是促进考风考纪建设的重要一环,加快考试立法#强化治考力度。目前,我国教育考试尚无一部统一的法律只有部分规章在进行规范,如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18号令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这些规章对规范国家教育考试行为保障考试的公正公平维护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是部门规章,其权威性和效力性
19、都很有限,难于对高考中发生的种种违规舞弊行为进行有效惩处,尤其是对那些有组织有预谋地利用高科技群体舞弊事件,即便是公安司法部门介入调查,案件清楚,事实确凿,但是在处置时却存在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此外,高考舞弊对考生处理也过于宽松,仅仅是取消该科考试成绩或各科考试成绩无效,却没有追究刑事责任有关人员也没有付出沉重的代价!处罚显得缺乏力度。因此,尽快出台考试法,使高考实施的过程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谁舞弊谁就付出沉重的代价,这是我们最终的目的。利用科技手段,严密监控防范。科技手段的不断创新优化是提高反舞弊手段能力的必由之路。一是无线电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空中信号的管理。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防范和阻断
20、不法分子通过手机、电波等方式传播试题#答案等信息。二是积极使用网上巡视系统。对互联网进行严密监控,及时删除干扰破坏考试正常秩序的有害信息三是考点大力推广手机屏蔽仪器、隐形耳机测控器,身份证快速验证仪#金属探测器等防范作弊专用工具,以构筑超强的防范体系。四是加大投入,在考场上安装电子监控录像,全程监控考试情况以加强对通信工具等舞弊案件的查处力度推进高中课改!改革高考制度在基础教育领域!现行的高考制度在考试科目#考试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多次改革!但是由于它的选拔方式是凭分数高低录取,因此,考试舞弊现象不可避免,竞争永远存在因此!要改革高考制度!必须树立全新的考试测评理念,以推进新课改为契机,重点在考试
21、科目、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上进行改革,建立多元化评价与多样化录取体制,使学生学业水平测试与综合素质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在重视高考的同时!更重视平时的考核,向“一考定终身”挑战,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四管齐下,多措并举考试舞弊有如白蚁噬堤,尽管是个别的、局部的,但如果得不到有力遏制,势必严重影响考试的权威性,败坏社会风气,动摇公众信念,影响社会稳定。治理考试舞弊,需要四管齐下,多措并举:第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诚信教育,让其“不想舞弊”。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转型期,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和不劳而获的投机心态充斥社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育也难以独善其身。唯其如此,就更需要加强对考生的正
22、面引导和思想教育,培育健康、积极的社会文化氛围,帮助考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诚实考试光荣,投机舞弊可耻”的荣辱观。通过签署诚信承诺书,建立诚信档案等方式,实施诚信教育,让舞弊成为人人唾弃的不齿之举,让正气压倒歪风。考试并非发生在真空里,考试风气的改善必须以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为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治理考试舞弊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教育以育人为本,教育考试是社会公平的底线,是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因此更有责任在建立诚信社会中为天下先,作出勇敢的尝试和积极的努力。第二,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惩治力度,让其“不敢舞弊”。据统计,现在每年参加高考、成人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学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全
23、国统一的教育考试的考生人数已达6000多万人次。然而,规模如此庞大、功能如此重要的事业,建国以后却始终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予以规范。目前关于考试舞弊处理的规定主要有:教育部关于坚决制止和严肃处理各类高等教育考试中替考等违纪舞弊现象的通知、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办公厅转发中共中央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保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统一考试保密管理工作的通知等。这些文件多是以通知、意见等形式作出规定,从规格上来说属于部门规章性质,缺乏法律的权威性,而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中对考试舞弊及其处理又未作出详细规定。因此,这些年每当处理舞弊案件时,往往面临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只能援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
24、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相关法条。因此,加快推进考试法的立法进程,依法办考,依法管考,以法律的威慑力来维护考试的公信力,使心怀鬼胎者望而却步,使打击舞弊现象有法可依,已经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事实上,绝大多数舞弊者并非不知道舞弊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然而仍然敢于铤而走险,就是因为当“赌博”赢得的可能性如此之大,被发现的次数又如此之少时,诱惑就大到不可遏制。舞弊者经过权衡,认为舞弊所得利益超过舞弊所担风险,这是舞弊案屡禁不绝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须切实加大对舞弊行为的惩处力度,大大提高舞弊行为的违规成本,使试图舞弊者放弃侥幸心理,不敢以身试法。第三,提升技术手段,强化防范措施,让其“不能舞弊”
25、。今天,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等高利害考试采用入闱命题方式,在防止命题环节泄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制定严密的考场规则、执行切实的管理措施、采用必要的技术手段,也是反舞弊的有效手段。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大力推进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正在加快标准化考点的建设步伐。标准化考点的建设内容包括:应急通讯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身份识别系统、信号屏蔽系统、网上巡查系统等,实现了“考场考点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国家教育考试机构”的四级互联互通和实时监控。不仅如此,为了有效改变亡羊补牢式的被动防御态势,从2012年起,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采取主动防范姿态,将反舞弊防线前移,在英语、管理类综合等
26、科目中实施“一题多卷”。考后统计数据显示,“一题多卷”对于打击舞弊效果明显,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让不法分子“不能舞弊”。第四,淡化功利色彩,还原考试本色,让其“不需舞弊”。在封建时代的中国,科举之所以让成千上万的读书人如痴如狂,甚至甘冒奇险以身家性命为赌注来舞弊,根本原因在于“状元试三场,一生吃不尽”的巨大实利。古往今来舞弊行为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正是由于考试承载了太多的功利,可以借助舞弊获得丰厚的现实收益。在今天的中国,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收入水平、发展机会等仍然与考试结果紧紧联系在一起。现在,需要我们认真反思考试的真正功能,改变“一考定终身”的现状,扭转“唯分是举”的选拔机制,尊重和发挥考生的
27、个性,引导学习者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要进一步推动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将“为了考试的学习”改造为“为了学习的考试”,让考试从“教育目的”回归其作为“教育手段”的本来面目。唯其如此,才能最终让考生以健康的心态看待考试,以正确的行为对待考试。中国人民大学汪来利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与其不让学生舞弊,不如让学生不能舞弊,最好是提供不需要舞弊的考试”。是的,也许只有到了根本不需要舞弊的时候,舞弊这种与考试伴生数千年的怪胎,才将彻底地销声匿迹。陶行知曾愤怒地指斥考试舞弊的危害:“曰欺亲师,曰自欺,曰违校章,曰辱国体,曰害子孙,考试舞弊之五恶德俱出”。舞弊不除,考无宁日。防范和杜绝舞弊,教育考试机构责无旁贷,但仅靠教育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调动学校、考生、用人单位等各方面的力量,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