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课标2011版八年级物理浮力教学设计天水市麦积区花牛中学 吴宝军一、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2、 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3、 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4、 初步探究浮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二)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大量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浮力,从而引出浮力的概念;2、 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3、 通过实验,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观察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 通过对实际生产、生活中浮力的了解,提高所学知识应用于 日常生产、生活的意识;3、 倡导学生多动手,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二、教学重点:1、 通过大量经
2、验事实,认识浮力的存在;2、 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三、教学难点: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方法:实验演示、谈话、分组实验探究、归纳、对比等。四、教师教具:教师:正方体铝块、木块、弹簧测力计、大烧杯、水槽、乒乓球、去底饮料瓶、水等。五、学生学具:学生(分组):烧杯、水、酒精、浓盐水、弹簧测力计、铝柱、正方体铝块、空塑料桶等。六、教学过程:(一) 导入教学:1、讲述“死海不死”的故事,提问:“他们为什么浮在水面上,没有被淹死?难道是有神在暗中保护着他们吗?”通过这个故事导入本节内容,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2、出示浮在水面上的船和人,分析受力情况,从而导入
3、浮力,并板书课题“10.1浮力”。(二) 新课教学1、概念揭示:让学生观察幻灯片“浮力的广泛应用”,引导学生概括出浮力的概念,符号及单位。2、浮力的方向:将一段带有颜色的线将乒乓球与杯底相连接,向杯中注入水,让学生观察细线的方向,再将烧杯倾斜,再次观察细线的方向。结论:浮力方向为:竖直向上。(板书) 3、(板书)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4、浮力产生的原因:师问:那么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呢?大家不急于回答,我先来做一个实验师演示:1、将乒乓球放入瓶内,向瓶里倒水,乒乓球不浮起;2、将瓶盖拧紧,乒乓球马上就浮起。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以浸没在水中的正方体为例,结合图示进一步分析一下。现在大家能回答出来了吗?
4、得出结论:浮力是由于液体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即F浮=F向上F向下5、(播放幻灯片)讨论:深入水底的桥墩受到浮力吗?使 物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6、师提问:乒乓球、木块放在水里会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浮力, 那么会沉入水底的铝块有浮力吗?怎样才能证实,在这里老师向大家介绍一种方法:(师边演示边讲解)、测出空气中铝块的重力G;、将其浸入水中,观察并记录F;、得出:F浮 =GF(称量法)7、让一学生上前将空塑料桶按入水中,随着浸入水中深度的变化谈谈手的感觉有什么变化。由此大家会想到什么问题?提出问题:浮力的大小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8、师引导生进行合理的猜想:如:物体的体积、物体的密
5、度、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液体的密度、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9、学生分组分类进行实验。师巡视指导:学生分工协作是否合理;如何设计表格;对获取的数据如何处理;针对学生在不同的问题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10、展示数据并归纳结论。此处展示学生的成果,使学生产生成 就感。11、师再归纳: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和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12、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内容。13、谈谈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七、作业布置1、书面作业2、实践作业八、板书设计10.1浮力1、浮力:浸在液(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2、符号:F浮 主单位:牛顿(N)3、方向:竖直向上4、施力物体:液(气)体5、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是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即F浮=F向上F向下6、称量法:F浮G-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