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药安全性评价课件.ppt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7842070 上传时间:2025-01-20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2.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安全性评价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中药安全性评价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中药安全性评价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中药安全性评价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中药安全性评价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十七章中药安全性评价,1,对中药安全性的基本认识,(1),凡是药品都有毒,中药亦不例外,,“,中药安全无毒,”,的提法是不科学的。,(2),中药与西药相比,相对安全,低毒。对某些中药用之不当而产生的毒副反应,大惊小怪,借题发挥,禁用中药,也是不对的。,2,2,中药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有上升趋势,(,1,)中药,使用范围扩大,,人群增加,发生机率增大。,(,2,),中药制剂增多,,经提取精制后,有效成分及有毒成分均浓集,疗效提高,毒性亦增强。,(,3,)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提高,,检出率提高,。,(,4,)假

2、冒伪劣产品,,不合理用药,,盲目用药,长期、大量用药增多。,3,(,5,)误导宣传:,“,安全无毒,”,,忽视不良反应,缺乏警惕。,(,6,)中药安全性的研究、监测,管理不够。中药毒理学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未形成一门科学,亦未达到,GLP,要求。,(,7,)商业行为的干扰,药品说明书上回避毒副反应,禁忌症及警示性内容。,以上原因导致中药不良反应有上升趋势。,4,3,中药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的特殊性,中药、西药都是治病救人的武器,在很多方面是相同的。但中药又有一些特殊性,与西药不完全相同。,(,1,)西药多为化学纯品,作用强,毒性亦强,中药多为,复方粗制剂,,作用缓和,毒性较弱。,(,2,)西药成

3、分单一,中毒作用及靶器官亦专一,中药常为,多味药,,多成分,中毒作用复杂,靶器官不专一,常为多器官受损。,5,(,3,),中药复方,:不合理药物配伍可产生增毒作用,可产生新的有害物质,甚至数种无毒药物配伍不当,也可产生有害物质出现不良反应。,(,4,),中西药并用,:配伍不当,也可产生有害物质及增毒作用。,(,5,)中药,成分复杂,,有些成分的潜在毒性,尚无充分了解,缺乏警惕,可出现意想不到的不良反应。,6,(,6,)中药材,同名异物,同物异名,,不同品种产地,不同采收季节及储存条件,不同加工炮制,不同配伍,不同提取制剂工艺,不同溶媒、防腐剂、增溶剂及辅料等均可产生不同的不良反应。,(,7,)

4、中药的,农药残留、重金属、霉菌毒素,等含量过高,亦可造成中毒和产生不良反应。,(,8,)中药的应用强调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合理选方用药。但近年来中药应用广泛,特别是一些西医以及在国外,很难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正确使用中药,因使用不当而产生不良反应者,亦时有耳闻。,7,(,9,),中药质量不合要求,,中药材、中成药,特别是中药注射剂,由于质量不合要求而产生不良反应者,占有重要比例。由于中药(特别是复方制剂)的质量标准很难达到西药(化学纯品)的要求,因而,因质量问题而发生不良反应者,尤应重视。,(,10,)近年某些商业行为,严重违反科学原则,盲目扩大适应症,长期大剂量不合理用药,或多种中西药不合理

5、搭配用药,,有意夸大疗效,,隐瞒毒性及不良反应,片面强调中药,“,安全无毒,”,等,也加剧了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8,有毒中药,一、有毒中药的概念,1,广义:是指一切中药或中药的偏性。,2,狭义:是指进入机体后,对组织器官在形态学上有损伤作用,对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有某些扰乱和破坏作用中药,实际上这是一个,中西医结合,的概念。,9,二、有毒中药的分级,1,、古代中医对中药毒性的分级法,神农本草经,:有毒、无毒,内经,:大毒、常毒、小毒,本草纲目,:大毒、有毒、小毒、微毒,10,2,、近代中医对中药毒性的分级,表,1 1977,年,WHO,颁布的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毒性分级,大鼠、小鼠,LD

6、,50,(mg/kg),人口服的可能致死量,(g),剧毒,15000,1200,11,表,2,中药的毒性分级,指标,大毒,中毒,小毒,中毒症状,十分严重,严重,一般副反应,脏器损害,重要脏器,重要脏器,少见脏器损害,用量较大,死亡,死亡,不易死亡,LD,50,(,小鼠灌胃,),5g/kg,515g/kg,1650g/kg,有效量与中毒量差值,十分接近,较远,很远,潜伏期,30min,或蓄积,12,(1),、根据中药有效量与中毒量差值的大小分级:,大毒:两者之间非常接近,如砒霜,中毒:两者之间相对接近,如巴豆,小毒:两者之间相对较远,如川楝子,无毒:两者差别很大。,13,(2),、根据药物中毒剂

7、量及中毒的时间分级,大毒:剂量很小、中毒明显、症状快。,有毒:剂量较大、症状慢。,小毒:剂量超大、蓄积后才致中毒,14,(3),、根据中毒后临床表现的程度进行分级,大毒:症状很严重,主要脏器损伤明显,,甚至死亡,如,斑蝥、生草乌,等。,有毒:症状较重,主要脏器损伤,量过大,会致死亡者,如,附子、蜈蚣,等。,小毒:症状较轻,组织器官无损伤,不致,死,如,吴茱萸、细辛,等。,15,3,、现代中医对中药毒性的分级法,有毒中药大辞典,:,极毒、大毒、有毒、小毒,毒药草本,:,大毒、有毒、小毒,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大毒、中毒、小毒,2000,年,中国药典,:,大毒、有毒、小毒、无毒,16,表,3,按

8、,LD50,(,mg/kg,)分级,毒性,LD,50,(,mg/kg,),极毒,15000,17,三、常见有毒中药,1,、常见植物类有毒中药,(1),、含乌头碱类的有毒中药,:,如川乌、草乌、附子、关白附、雪上一枝蒿等。,乌头碱,0.2mg,可致人中毒,,26mg,即可致人死亡。,毒理学机制:兴奋迷走神经,中枢神经先兴奋后麻痹,心律失常和呼吸麻痹是致死的可能机制。,18,乌头,(,乌头碱类,),19,20,乌头,治大汗亡阳、四肢厥逆、霍乱转筋、肾阳衰弱的腰膝冷痛、形寒爱冷、精神不振以及风寒湿痛。,东汉末年,,关羽中毒箭,,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其毒即为乌头毒。,传说:古希腊、赫拉克勒斯、三头狗,

9、21,(2),、含莨菪碱类的有毒中药,如曼陀罗、天仙子、闹羊花、颠茄、洋金花、雪莲花,(,山莨菪,),、华山参等。,过量使用会导致中毒,最小致死量以阿托品计为,210mg,。,毒理学机制:,抑制副交感神经,,兴奋中枢神经。,22,莨菪碱类,23,华佗麻沸散有效成分就是东莨菪碱,24,(3),、含秋水碱类的有毒中药,如山慈姑、光慈姑、金针姑、苎(,zhu),花,(,俗称黄花菜或萱草,),、野百合等均含有秋水仙碱。,秋水仙碱的毒性剧烈,最小致死量为,6mg,。,毒性机制:损伤中枢神经、循环系统、造血系统、胃肠道及肾脏,长期服用可引起粒细胞减少或再生障碍性贫血,服用量再大时可能会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10、25,秋水碱类,26,27,(4),、含氰苷类的有毒中药,如苦杏仁、白果、桃仁、亚麻仁、大枫子、枇杷仁、李子仁、樱桃核等中药均可水解产生氰离子和氢氰酸,其中氢氰酸,有剧毒,。,氢氰酸致死量为,50mg,。,毒理机制:进入机体经自身酶作用水解为糖及氢氰酸,氰离子与线粒体中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铁结合,切断细胞的氧化呼吸链。,28,氰苷类,29,30,(5),、含强心苷类的有毒中药,如夹竹桃、万年青、福寿草、铃兰毒箭木、羊角拗、北五加皮、洋地黄叶、罗布麻等中药中均含有强心苷类。,强心苷小剂量时有强心作用,大剂量可致中毒。内服洋地黄叶,23g,可致死。,毒理机制:直接,刺激胃肠道,,损害心肌及神经系统。,

11、31,强心苷类,32,33,(6),、含毒蛋白类的有毒中药,如蓖麻子、苍耳子、巴豆、相思豆、苦楝子、苦楝皮等的毒性成份除蓖麻碱、苍耳碱、巴豆油外,均含有毒性极大的有毒蛋白。,毒理学机制:损伤心、肝、肾等实质性器官,并导致溶血作用和局部组织坏死。,34,毒蛋白类,35,(7),、含其它毒性成分的有毒中药,雷公藤:雷公藤碱。对人、犬、猪的毒性很强,但对羊、兔、猫、鱼却无毒性,故可用,羊血,解毒。雷公藤中毒可致胃肠道、心、肝、肾、血液系统、中枢神经多脏器系统受损。月经紊乱,甚至闭经;精子生成受阻,影响精子发育。,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36,钩吻:钩吻碱,强毒。对神经系统具有强烈的毒

12、性作用。消化道易吸收,对胃肠有直接刺激作用。吃下后肠子会变黑粘连,人会腹痛不止而死。,又名:,断肠草,(由来自神农),37,马钱子,:番木鳖碱,(,士的宁,),和马钱子碱。,中毒机制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主治风湿顽痹,肌肤麻木,肢体瘫痪,喉痹癫痫,跌扑损伤骨折,痈疽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类风湿性关节痛。,(宋太宗赵光义用马钱子毒杀南唐后主,李煜,),罂粟,:吗啡、可待因,罂粟碱。抑制呼吸中枢,成瘾,松弛平滑肌,肝毒性。,38,其它,39,40,41,42,2,、常见矿物类有毒中药,(1),、含汞化物毒性成分的有毒中药,如朱砂、轻粉、三仙丹、红升丹、白降丹,(,即水火丹,降药,),等均含有汞化物

13、毒性成份。,中毒机制:汞离子与酶蛋白的巯基结合,使酶失去活性,从而阻碍细胞的呼吸和正常代谢。,43,(2),、含砷化物毒性成分的有毒中药,如砒霜、毒砂,(,砷黄铁矿,),、雄黄和雌黄及其人工制品,人用中成药如牛黄解毒丸、太乙神精丹、枯痔散、三品一条枪等的毒性成份为砷化物。,毒性成分有三氧化二砷为剧毒品,中毒剂量为,10mg,,致死量为,0.060.2g,;砷化氢的致死量为,0.10.15g,。,中毒机制:破坏巯基酶,阻碍细胞氧化、呼吸及正常代谢。,44,中药中毒原因剖析,一、有毒中药的毒性作用,这是导致中药中毒的直接原因,如夹竹桃,苦楝,木贼科植物木贼、萱草属植物萱草、乌头属植物乌头、藜芦属植

14、物藜芦等,动物误食后均易引起中毒。,45,二、中药中农药残留导致的毒性,1,、中药材种,(,饲,),养现状,1957,年以前:靠自然资源。,1957,年以后:开始人工种,(,饲,),养试验。,现在:主要靠人工种植,品种达,400,多种,约占中药材使用品种的,30%,,种植面积约,18002000,万亩,所提供的中药材商品量约占全国供应量的,70%,。年产量约,40,万吨,国内销售约,38,万吨,出口约,2,万吨。,46,2,、中药农药残留及种类,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氨基甲酸酯类、杀虫脒、溴

15、氰菊酯、百草枯等。,47,3,、中药中农药残留的危害,(1),、影响健康、危及生命,(2),、影响中药材品质,(3),、影响进出口贸易,48,4,、造成我国中药材农药污染的因素,(1),、制定与中药材生产质量相关的规范、标准起步晚、步伐慢、使得中草药生产行业无法可依。,(2),、种植户未重视农药残留的问题。,(3),、农药对环境污染。,(4),、加工、贮存、运输过程中造成的农药污染。,49,三、中草药重金属盐污染导致的毒性,1,、中草药中常见的重金属盐种类:,铅,(Pb),汞,(Hg),镉,(Cd),砷,(As),50,2,、这些重金属盐的危害性,铅,(Pb),:,鸡一次内服铅,160600m

16、g/kg,后,会因急性中毒而死;铅在人体内蓄积到,120mg/dl,以上会出现中毒症状。,症状:抑制血红素合成酶、损伤红细胞膜,导致贫血;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铅还会导致细胞线粒体基质受损、氧化磷酸化作用下降、膜通透性增加,影响细胞的呼吸功能和能量代谢。,51,汞,(Hg),:,用含甲基汞,7.8mg/kg,的饲料喂鸡后,,21,天内全部会出现中毒现象。汞的靶器官为神经组织,也会对其它组织造成损伤。人的血液中汞含量达,200,g/L,时,会出现肾障碍、中枢神经系统障碍、震颤甚至麻痹。,汞进入机体后被氧化成汞离子,与血浆蛋白结合,尤其是,疏基化合物,。易引起胃肠炎,神经症状。,52,砷,(As),:

17、,As,2,O,3,对鸡平均致死量为,0.050.3g,;亚砷酸钠为,0.010.1g,;亚砷酸为,0.260.36g,。,微量砷对机体造血功能和细胞生长有利,机体内砷过量会抑制许多酶活性,干扰氧化磷酸化,阻碍细胞呼吸作用,导致丙酮酸在体内蓄积,线粒体受损,影响氧的运输而致全身缺氧。,53,镉,(Cd):,毒性最强,的蓄积物。,镉可影响钙,/,磷代谢,导致骨骼脱钙;影响蛋白质代谢,致代谢酶活性异常。,急性中毒后有呕吐、腹泻等胃肠炎症状;慢性中毒则有贫血、黄疸、门齿失去正常光泽而呈枯槁的白色;也会导致生殖功能异常,出现睾丸萎缩、母畜不育、流产、死胎等。,54,四、对中药的不当使用,1,、超量用药

18、,2,、用药时间过长,3,、品名混用,4,、药品质量,5,、个体差异,6,、配伍禁忌,7,、煎煮不当,8,、炮制加工不当,55,中药中毒的临床评价,一、肝毒性,1,、中药中毒引起的肝损伤,两种可能:药物本身肝毒性作用,(,如黄药子,),;炮制等加工不当,给药途径、剂型、剂量不合理引起药源性肝病。,病变,:,如川楝子、黄药子、蓖麻子、苍耳子等会导致肝细胞发生各种,坏死症状,;中药五色梅中因含有马缨丹,服用不当会破坏肝代谢,引起肝内胆汁瘀积,从而形成中毒性,黄疸症,;药物砷制剂、喹啉类生物碱、菊三七等会导致肝小静脉狭窄、甚至闭塞等,血管损伤性肝病,;某些中药及其提取成份如果使用不当会导致,肿瘤,。

19、,56,2,、能引起肝中毒的中药毒效成分,生物碱,:如吡咯双烷类生物碱,款冬花花蕾、野百合、菊三七、八角枫、北豆根等含有这类生物碱。,毒蛋白,:如苍耳子、蓖麻子、巴豆、相思子等会导致肝细胞发生肿胀、坏死等病变。,鞣质,:柯子、酸橙和茶的鞣质会诱发动物肿瘤,五倍子、石榴皮、四季青、艾叶等中的鞣质会直接损伤肝。,其它,:黄酮类、挥发油类的部分中药也会导致肝损伤。,57,二、肾毒性,1,、中药中毒引起的肾损伤,急性肾衰竭、肾病综合征、肾小管综合征、慢性间质性肾炎等。,如,马兜铃酸引起的肾损伤,,它是马兜铃属植物的主要成份,存在于汉防己、关木通、广防己等植物中。雷公藤中毒后,肾小管、间质中可见明显的炎

20、症细胞浸润,严重病例可见肾小管变性坏死。,58,2,、能引起肾中毒的中药毒效成分,马兜铃酸,:马兜属植物是最常见的肾毒性中药,其主要毒性成份为马兜铃酸,马兜铃酸主要包括马兜铃酸,I,、马兜铃酸,II,,其体内代谢物马兜铃内酰胺,I,、马兜铃内酰胺,II,。,秋水仙碱,:光慈姑中的秋水仙碱、秋水仙胺会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苍耳苷、醇、酯、毒蛋白也会导致肾等器官的细胞发生水肿、坏死。,59,60,三、对其它器官的毒性作用,1,、神经毒性,神经毒性中药,:如麻黄、黎芦、龙胆草、鱼星草、商陆、白附子、樟脑、苦参、曼陀罗、马钱子等。,毒性症状:中药致神经损伤后,病畜一般会表现为异常兴奋或抑制,神志不清、烦

21、燥不安,头晕,惊厥,中枢麻痹,并伴有心律失常和血压下降等症状。,毒性成分:乌头碱、士的宁碱、秋水仙碱、莨菪碱、长春新碱。,61,2,、免疫毒性,免疫毒性中药,:雷公藤、大黄、牡丹皮、青蒿、茯苓、红花、青藤碱、昆明山海棠、蝉蜕和白芍等;何首乌、蜈蚣粉、金不换等。,毒性症状,:免疫功能抑制或产生免疫缺限,改变机体的防御机能,产生变态反应等。,毒性成分,:小檗碱、绿原酸、茶碱、鞣质、青藤碱、组胺样物质。,62,3,、生殖毒性,生殖毒性中药,:雷公藤、川楝子、天药粉、乌梅、蛇床子、冬虫夏草、苦参、大蒜、蚯蚓、南蛇藤、苦豆子、白花丹、百合、雄黄、昆明山海棠。,毒性症状:生殖器官的损伤,生殖内分泌损伤,妊

22、娠后果的影响,(,致畸、死胎、流产等,),。,毒性成分:雷公藤多苷、雷公藤生物碱、雷公藤甲素,挥发油,有毒蛋白。,63,4,、造血系统毒性,毒性表现: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根据药物作用靶点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粒系细胞,的毒性:雷公藤内酯、雷公藤多苷、青风藤碱、八角莲中的鬼臼毒素、光慈姑中的秋水仙碱。,(2),红系细胞,的毒性:雄黄中的硫化砷、大黄中的鞣质、蜈蚣中的组胺样物质。,(3),巨核系细胞,的毒性:麝香、蟾酥均为动物蛋白,会通过免疫机制破坏血小

23、板、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4,5,、心血管毒性,毒性表现: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血管舒张、心率异常、血压升高或下降等。,毒性中药:蟾酥、藜芦、夹竹桃、川乌等。,毒性成分:藜芦碱、强心苷类、乌头碱。,65,6,、呼吸系统毒性,毒性表现:呼吸抑制、间质性肺炎、过敏性肺炎、肺水肿、过敏性哮喘和急性喉水肿等。,毒性中药:银杏、闹洋花、乌头类,(,附子、川乌和草乌,),、细辛、八角枫、毒芹、全蝎、百部、瓜蒂、马钱子、钩吻、藜芦、曼陀罗、石榴树皮、防已等。,66,中药毒性安全性评价,一、整体动物试验,1,、实验动物,常选大鼠、小鼠、家兔、豚鼠、犬、鸡、猪、羊等,但不同的药物、不同的作用对象、不同的试

24、验所选实验动物也不同。,67,2,、大体解剖与病理学检查,(,1),、活体观测指标,:,体重变化、形态学、生理学、生长发育过程。这是反应毒性程度最可靠数据。,(2),、捕杀或死亡后观测指标:,一般检查,实质性器官,的变化,包括色泽、光滑度、外形、质地、弹性和脏器系数;组织病理学变化应是评价药物毒性所不可或缺的因素,一般无整体变化的毒性作用可能具有微观形态学的病理损伤如变性、坏死、结节等病变。,68,3,、血液生化指标,血细胞,溶血敏感性,网织红细胞敏感性,酶活性变化,药物浓度或代谢物浓度等,69,4,、组织特异性反应,某些药导致某一器官或组织中毒后,可能出现某种特征性反应。,70,二、体外试验

25、,1,、中药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作用,亚细胞水平病变,分子水平病变,对深入研究药物的毒理学机制有意义。,2,、推测药物体内过程,如何进入细胞、靶器官、特异性代谢。,对指导临床用药有意义。,71,中药严重不良反应的评估与监管,(,1,)评估:,不良反应报告的可靠性评估,不良反应因果关系的评估,主要原因,辅助原因,可疑原因,不相关原因,72,(,2,)医院的措施,分析病例及相关资料,封存该药(同厂、同批号药物)并送检。,同类中药暂停使用,封存,听候处理。,73,(,3,)药厂措施,提供该药的全部资料,由主管部门进行审查。,提供该批产品的生产记录及样品,由主管部门进行审查。,封存该批号全部产品,听候

26、处理。,对受害者的善后处理。,74,(,4,)科研部门的措施,调阅、检索、分析相关资料,检测该批号药品(医院、药厂及市场抽取的该批号药品)。产品质量、有害成分、重金属、农药残留等化学分析,安全性评估(急性、长期及特殊毒性研究),提出该药评估结论及相关研究报告,中毒靶器官及机制,最大安全量、最小中毒量、致死量,合理用量及注意事项,75,提出诊断标准、治疗方案、急救及解毒措施。,提出处理建议,禁用、限用、可用。分级处理原则,合理用药原则,药品的要求:质量、剂量、疗程、给药,途径、合用药物等,适应症、不适应症、禁忌症,合理治疗方案、注意事项,说明书的修改、增加不良反应的警示性,条文及处理方案,76,

27、(,5,)行政主管部门的措施,对严重毒副作用不良反应事件,组织专人负责,紧急处理,并上报有关领导部门。,对发生严重毒副作用或不良反应事件的医院,药厂及销售部门进行监控,封存有关资料及药品。,77,及时组织检测、评估及科研工作,提出结论及相关研究报告。,公布事件真相及对策(包括医院、药厂、市场、监管部门等方面的措施)。,对事件的处理,对未来的预防,78,延伸阅读,中药、天然药物急性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005.03,),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79,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生产工艺评价技术原则(试行),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质量控制评价技术原则(试行),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非临床研究评价技术原则(试行),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临床研究评价技术原则(试行),企业对中药注射剂风险控制能力评价技术原则(试行),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风险效益评价技术原则(试行),中药风险管理计划指导原则(试行),等,7,个技术原则。,80,THE END,谢谢,!,81,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药制药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